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至12月进展期圆锥角膜67例(89眼)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术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结果交联术后所有层次及区域的角膜光密度均立即升高。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0 mm内及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高于术前(t=2.479,5.703;均P<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与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存在负相关(r=-0.632,P<0.05),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相关性(P=0.881,0.647)。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增高,特别是角膜浅基质层中央区。角膜光密度的增高与术后角膜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视力无相关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交联术,角膜 光密度,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航天系统某单位在职及退休职工骨密度状况,为进一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在我院体检的航天系统某单位职工,在体检过程中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水平,计算骨密度异常检出率,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职工骨密度状况。结果:共5738名职工纳入研究,检出骨密度异常者3655人,检出率为63.69%,男女性骨密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航天系统单位职工骨骼健康状况差,需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管理。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作者: 李强 雒扬 李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 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 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 730013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HCC中包含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功能性细胞亚群,称为肝癌干细胞(LCSCs),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新的基因调控因子,在肿瘤等病理过程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lncRNA在LCSCs中异常表达,并在不同分子水平调节其干性特征。本文就lncRNA在调节LCSCs的各种生物学功能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肝细胞癌 肝癌干细胞
  • 简介:摘要结核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当前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不足以解决所有结核病临床问题。更灵敏、快速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以及更具个性化的宿主导向治疗方案仍是今后结核病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年来结核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组学技术筛选到了一系列具有结核病诊断潜能的lncRNA候选标志物;与此同时lncRNA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分化、细胞自噬/凋亡、炎症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在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ncRNA在结核病诊断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结核病 lncRNA 诊断 感染机制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的代谢性骨病。然而OP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且缺乏早期诊疗方法。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成为控制基因表达并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的重要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在调节包括骨组织在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lncRNA在OP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调节成骨与破骨分化并参与骨重建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骨质疏松 分子靶标 差异表达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1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66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INC00668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影响,进一步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LINC00668对胃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胃癌组织中LINC00668的表达(9.62±0.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50±0.24,t=9.800,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侵犯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χ2=10.671,P<0.05;χ2=4.614,P<0.05;χ2=7.398,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χ2=0.010,P>0.05;χ2=1.046,P>0.05;χ2=0.071,P>0.05;χ2=2.580,P>0.05)。干扰LINC00668后,阴性对照组和shRNA干扰组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309.00±12.01)个和(125.00±8.95)个,shRNA干扰组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7.723,P<0.05;t=4.719,P<0.05;t=3.790,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 标签: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基本不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影响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围绕lncRNA分子在寄生虫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防治寄生虫疾病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医学寄生虫 感染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并发症,可导致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非编码RNA起重要的生理性调节作用,影响着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DNA转录,长度为18~24 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NA 34a(miR-34a)、miR-221/222、miR-148a、miR-3614-5p、miR-590-3p等miRNA在ICP孕妇的血清或胎盘组织中表达异常。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部分lncRNA在ICP患者的胎盘中表达量异于正常产妇,如linc02527在ICP患者的血清及胎盘中表达均增加、lncRNA H19可能与雌激素相互作用从而促进ICP的发生。这些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调节胆汁酸的合成、代谢、转运及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等,与ICP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miRNA和lncRNA在ICP中的研究进展,为IC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病是儿童非实体肿瘤的主要类型。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白血病患者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现主要对长链非编码RN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白血病,急性 靶向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探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发甲状腺癌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提高甲状腺癌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中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ANCR在甲状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影响miRNA-185-5p及转录因子SMARCB1来促进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的表达,间接参与细胞自噬而调控甲状腺癌的发展,有望成为甲状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就lncRNA DANCR在甲状腺癌中的调控机制进行介绍,为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miRNA-185-5p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基因调控网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历档案中辅助检查结果对疾病编码准确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病历档案资料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应用常规疾病编码方式,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辅助检查结果,对比2组编码情况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病历资料编码准确率相较于参照组更高,组间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病理档案之中将辅助检查结果应用其中,能够对疾病编码的准确性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后续工作难度则能够降低,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历档案 辅助检查 编码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我院病案疾病编码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疾病编码出错的1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错误编码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我院病案疾病编码错误类型包括肿瘤编码、主要诊断选择编码、疑难病例编码、合并症编码四种,主要诊断选择编码错误率最高,出错主要与医生、编码人员以及编码字库有关,其中医生导致编码错误的概率最高。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定量指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测定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对于因年龄和疾病等因素导致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患者,前臂骨密度检测可作为常规骨密度检测的有力补充。笔者对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吸收测定法,光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9.01-2020.12来院就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96例为调查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T=8.0607、6.2578(P<0.05)。结论:以优质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还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骨密度 优质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预测妇科肿瘤患者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15例妇科肿瘤限制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的放疗计划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另选取10例该类计划作为模型的验证数据,计算器官内各剂量点与计划靶区边缘的最小有向距离。应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训练模型,并用均方根差来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使用该模型预测实际计划的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对预测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实际结果进行线性拟合,使用拟合优度R2来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计划要求的DVH参数上,模型预测与验证计划较为接近:盆骨V40Gy差为2.0%,平均剂量差为1.6 Gy,骶尾骨V10Gy差为-0.4%。在非计划要求的DVH参数上,模型预测值除盆骨V10Gy外,其余参数值均明显偏高。在实际病例应用中,模型预测的DVH与最终计划的差异很小,骶尾骨和盆骨骨髓的R2分别为0.988和0.995。结论使用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通过模型预测剂量也可以作为一种保障计划质量的方法,提高计划的一致性和质量。

  • 标签: 机器学习 核密度估计 剂量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患者55例,设术前为观察组,术后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发测定骨密度,分析并记录腰椎L1-L4各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各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能安全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情况。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椎体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病案编码员群体现状及离职倾向,为病案编码员培养及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方法2020年4—5月,对河南省安阳市27家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医院的在职病案编码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在职编码员所处医院的病案科概况、个人基本信息、专业素质、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等,采用肯德尔系数分析离职倾向的相关因素。结果受访医院共有编码员98人,其中专职编码员43人,兼职编码员55人。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84.7%。其中学历水平为大专及以下者29人(34.9%),职称为初级及以下者51人(61.4%),15人(18.1%)所学专业为医学信息或病案管理,29人(34.9%)未获得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技能水平培训(考试)合格证(以下简称编码证),31人(37.3%)对薪酬制度不满意,14人(16.9%)有离职倾向。职称越低、持有编码证、薪酬满意度低的病案编码员更易有离职倾向。结论安阳市的病案编码员存在人才数量偏少、编码证持证比例低以及薪酬满意度低等问题,职称、编码证持有情况以及薪酬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有相关性。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病案编码工作及编码员的重视程度,建立合理的薪酬、职称考评及绩效激励制度,提高编码员岗位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病案编码员 现状分析 离职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肺腺癌(LUAD)中的预后作用,并构建LUAD自噬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LUAD转录组数据和临床资料,从HADb网站下载自噬基因列表,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筛选与自噬基因相关的LncRNA,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法筛选具有预后意义的LncRNA,而后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预后价值的自噬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使用多因素Cox回归系数计算LUAD患者的风险评分,分为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共筛选LUAD自噬相关LncRNA 257个(相关系数|R|>0.5,P<0.001),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14个自噬相关LncRNA对LUAD患者具有预后价值(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具有预后价值的自噬相关LncRNA,其中,UGDH-AS1、AC090559.1、HCG18、AC026355.1和LINC00996与LUAD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而ABALON和AC099850.3与LUAD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另构建LUAD预后风险模型,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间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P<0.05),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是LUAD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评分与肿瘤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于7个自噬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能有效预测LUAD患者预后,有助于LUAD患者的精准化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自噬 预后 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