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美术界对于文人画的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历经数番新潮的洗礼,特别是经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为核心的美术批评方法冲击,90年代中期,以文化研究为主调的“现代性”研究之后,似乎对来自异域的思潮,有了反思和静观。

  • 标签: 新文人画 思想内涵 王森然 20世纪80年代 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丰子恺是我国近现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其音乐教育思想“童心说”不仅是其音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主张,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思想核心、佛性童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丰子恺的音乐教育实践,将之与李贽美学思想中的“童心说”进行比较,试图探究二者的异同,厘清“童心说”的来源与脉络,以期能为当今音乐教育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丰子恺 音乐教育 童心说 李贽 佛学
  • 简介:吴晓邦先生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和领航人,他一生为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鞠躬尽粹。“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是吴晓邦先生不断探索和追求而确立的崇高的舞蹈艺术观和奋斗准则。吴晓邦先生一生身体力行、勇于实践、慧敏睿智、勤于思维,是一位少见的把长期的舞蹈实践活动与系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集舞蹈表演、教学、编导、理论于一身的舞蹈艺术大师。多年来,他呕心沥血为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吴先生曾不断鞭策和激励青年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勇于按照科学的规律,对旧的、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代教学 吴晓邦 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思想道德修养
  • 简介:王冠先生的书法与绘画结合作品的出现,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是他在艺术形态上的一个可喜的创新。这种新的艺术品种,打破了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单独存在和各具审美素质的创作形式,而使书法与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契合地成为一种统一的艺术品。故我称之为:“书-画艺术”作品。

  • 标签: 艺术生涯 审美特质 思想意义 王冠 绘画艺术 书法艺术
  • 简介:1916年,以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学生公开展览人体画为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女人体公开展览与观看合法性的长达十年的论争。回看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与推动下,人体审美被新文化知识分子引入到"艺术救国"的政治框架之下,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工具。虽然以刘海粟为首的新知识分子宣扬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但对人体艺术"裸"与"不裸"的争论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形势紧密勾连,而演化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旧道德之间的对立。这一过程中,妇女身体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用于重构文化认同的工具。

  • 标签: 美育 人体模特儿 女性 身体
  • 简介:石鲁,本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著名的大地主家庭。1940年1月在延安时,改名石鲁。15岁时,因逃避母亲为他包办的一桩婚姻,他去了成都入东方美专学画,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据他在《思想自传》中讲,在成都时,他曾在一本被当局禁止的杂志上读到《毛泽东自传》,毛的传奇故事及其救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他产生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石鲁 绘画思想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作题材
  • 简介:清代以前,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趣味确立了传统帖学在书坛的正统地位。由民间书手写就的代表民间意识的书法由于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被冷落和尘封起来,直到乾嘉时期出于考古研究的需要才被人们重新重视,并由文字学、金石学领域转移到书法领域。在清代碑学复兴的形势下包世臣继承了阮元的尊碑思想,他的《艺舟双楫》继阮元二之后进一步扬碑抑帖,对清代碑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包世臣 书学思想 文人士大夫 清代以前 审美趣味 民间意识
  • 简介:  远离都市的阿坝高原画家群体,就是默默充当"艺术牧民"的朴实角色,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创作着自己的本土作品,以阿坝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为养分,用饱满的激情向观众捧上一份份精神美餐.……

  • 标签: 中的宗教 人物形象创作 再羌族
  • 简介:<正>一、引言嵇康关于音乐问题的名著,虽然称作《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但其中所包函的,确乎并非只是单纯的“声无哀乐”这样一种思想、观点。这就是说,在《声》中,“声无哀乐”和“声有哀乐”,(例如文章最末一段所)这样两种互不相容的看法,的确有时竟是并行而不悖的(即都出自同一个“主人”之口的)。这种现象看来很为奇特。而要想理解这一现象,便不能不看城嵇康的全部著作。

  • 标签: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美学 礼乐思想 音乐观 声有哀乐
  • 简介:在中华世纪坛遴选的25位“中华文化名人”中,晚明世子朱载堉作为古代乐律学家,唯一入选。他的杰出贡献是早于欧洲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数理理论——“新法密率”。他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具体研究中坚持以数为本,对世界影响很大。文章拟解读朱氏在具体研究中是如何以数为本,并阐述他的睿智及贡献。

  • 标签: 朱载堉 律学 以数为本 科学理性
  • 简介:20世纪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理论,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与之遥相呼应。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滞后的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如何确保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如何更好的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真正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 简介:目前学界对吴昌硕篆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昌硕篆刻艺术解析、篆刻分期研究、篆刻创作观研究等。刘江先生在《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吴昌硕篆刻艺术的特征及其特征形成的原因;沈乐平先生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其每个阶段的篆刻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洪亮分析了吴氏篆刻刀法的特点、审美发展以及当代意义;小坂克子以统计分析法更加全面地对吴氏篆刻作品的内容、边款、

  • 标签: 篆刻艺术 吴昌硕 美学思想 万象 统计分析法 分期研究
  • 简介:本文将研究视角指向民国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设计领域。相对于民国时期以商业文化为导向的主流设计师研究而言,延安设计师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本文从军事化指向、劳动者指向和职业化指向三个角度出发,试图阐释延安时期设计师的特点及其设计思想。并通过这种研究揭示延安设计研究的价值,从而明晰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延安设计 解放区设计 设计批评
  • 简介:音乐本体是禅宗音乐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音乐生成和音乐本质两个部分。禅宗哲学的生成建立在“缘起”概念之上,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之相合,音乐的生成便是器、手、意等各种要素在特定时空相遇合的产物。这种非实在的生成直接导致禅宗“五蕴皆空”的“空”观,但其用意并不在“空”本身,而是以“空”化“有”、以“死”化“生”,以前缘之了尽来迎新缘之发生。这一思想影响到音乐,就形成以“定心息虑…‘心无尘翳”为前提的艺术创造。禅宗哲学和音乐美学的真正本体是“心”,音由心生,心随境变,故而声无定式,音无常法。心既是音乐的本原,也是音乐意义的建构者。

  • 标签: 缘起 音乐本体论 禅宗音乐美学
  • 简介:作为现实主义世界文学大师的列夫·托尔斯泰,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用文字征服了世界。同时,托尔斯泰又是一位思想家和道德说教者,本着"艺术表现思想"的文艺观,托尔斯泰的作品无不打上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主张的深刻烙印。高尔基曾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最复杂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和学说充满了矛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作为文学家的托尔斯泰和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

  • 标签: 道德说教 文艺观 艺术才能 思想观念 《战争与和平》 革命暴力
  • 简介:一、文化自觉的哲学困境与全球化语境文化自觉是人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正如没有自觉就没有人类,也没有人类的追求和境界一样,没有文化自觉就不会有人类的文化未来。人类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存在。所以,文化自觉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回避的历史路径。

  • 标签: 文化自觉 知识分子 冯骥才 人类存在 意义 良知
  • 简介:<正>电子布告栏是互联网上一种具有双向沟通功能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本文综述了电子布告栏的发展状况,指出电子布告栏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与大好机遇,并研究相关对策,旨在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布告栏应运而生,红极一时,甚至被称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许多年过去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动态 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道德教育 思想价值观念 青年学生
  • 简介: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人们建造的可居可游可赏的"第二自然",又是造园主抒发思想情感和体现其人格精神的载体,是"潜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园林美学观念,其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其自然观的态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自然观
  • 简介:明清时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文人,由于在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遂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转向个人生活环境的艺术化创造,并对日常生活事物给予空前的关注.他们不仅参与各种事物的设计,还创作大量与此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常以小品的面貌呈现出来,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所蕴含的室内设计思想,包括设计之人、设计之物、设计之道、设计之技等四个层面.其历史价值表现在,文人通过著书立说,构建了一套室内设计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维系文人身份、矫正社会风气,对当时宫廷、民间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对当今复兴与发展文人设计传统,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江南文人 室内设计思想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