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葬花吟》是《红楼梦》中一首经典之作,将黛玉的文学素养,多愁善感的形象跃然纸上。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翻译主体不同,呈现出来的形象也不同,本文对《葬花吟》杨宪益夫妇译本和霍克斯译本进行对比,发现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尤为重要,这或可为当今诗歌翻译提供借鉴。

  • 标签: 翻译 文化自觉 文化负载词 《葬花吟》
  • 简介:身体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以及文本世界的结构性视域。身体和心灵/理性是一个复合统一体,彼此间并没有我们一见就赋予它们的那种显而易见的界限。认知本身内涵了躯体因素,意义是语言使用者用躯体所感受到的意义。道格拉斯·罗宾逊的“躯体翻译”,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实践,以及梅洛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把我们重新拉回到存在的基础层面,让我们从人的文化具身性去思考读者与文本、译者与原文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给长期局限于概念化的翻译研究提供一种基础性的入思路径,而且也会推动我们去发现一座语言、意义与躯体共现的无意识冰山。

  • 标签: 罗宾逊与庞德 具身性 翻译研究 意义与理解
  • 简介:粤剧名称的英文翻译粤剧,有五种英文翻译。广东粤剧院的“粤”字,用YUE译音,此其一。有人将粤剧英译成:GUANGDONGOPERA,这不大准确,广东戏剧不等于粤剧。广东省不单有粤剧,同时有汉、潮及正字戏等多个剧种,此其二。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粤剧”晚会,英译名称是GUANGZHOUOPERA,直译意是广州歌剧,此其三。第四,羊城国际粤剧节及新加坡国际粤剧节的英译是CANTONES

  • 标签: 外文翻译 粤剧外文
  • 简介:林纾众多的小说翻译开创了文学翻译的自觉局面。其独特的“改写”受到了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从中折射出林纾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时代的文化心态及审美理想。林译小说和稍后的创作小说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了中国近现文学的发展进程。

  • 标签: 林译小说 翻译自觉 改写 时代 忠孝
  • 简介:西方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由社科院的朱虹教授引介到中国之后,在我国的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译界人士也逐渐意识到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并开始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予以讨论。笔者拟以此文,系统地阐述女性主义与

  • 标签: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理论 传统译论 中国翻译 翻译研究
  • 简介:白话文作为汉语语言应用文体的一种俗称,其实包含着多种语言体式。作为新文学的设计者、缔造者和伟大的实践者,鲁迅那一辈人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文学翻译和其他文学实践,已经基本厘清现代汉语的白话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基本语言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从表述规范、语用特性等方面确定了这两种语体的言语风貌。

  • 标签: 汉语文化 现代汉语 表述规范 书面语体 文学实践 应用文体
  • 简介:<正>一、文化意象的来源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以及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意象。比如在《周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的文学就十分注重意象。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意象也有类似的论述:"独照之匠……此盖驭文之首术……"在刘勰之后的文学大叔王昌龄、

  • 标签: 文化意象 文学作品 译入语读者 尽意 独照之匠 意译法
  • 简介:"现实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俄国文艺学派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它对当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转向,以及翻译政治批评范式的建立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在考察该理论内涵和学术立场的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文论对其核心概念"艺术现实"和"历史现实"等进行分析,指出"艺术现实"与"历史现实"的非对应性以及它自身的非单值性,正是影响其"历史现实"、"原著艺术现实"和"译著艺术现实"三者等值关系成立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现实主义翻译理论 现象学 艺术现实 学术立场 历史现实 非对应性
  • 简介:  绪论  上世纪70年代末,北岛以冷静和深刻的思辨创作了大量诗歌,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重新确定人的价值,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时至今日,提起"朦胧诗派",北岛的名字依然赫然在目.上世纪80年代末北岛移居海外,1989年至1993年间,他辗转英伦、南非、纽约,甚至战火纷飞的以色列,住过7个国家,搬了15次家,在没有终点的漂泊中,北岛因为生计开始茫然中动笔写起了散文,2003年以来,国内包括、、等在内的一些主流文学杂志开始陆续刊登北岛的专栏文章,这些文章一类叙写北岛旅居海外与艾伦·金斯堡、鲍尔·勃鲁姆、盖瑞·施耐德等诗人的交往以及他们漂泊海外的心态,另一类则是北岛对一些国外诗歌中文翻译的解读.  ……

  • 标签: 北岛诗歌 翻译观 试论北岛
  • 简介:<正>在纪念德国伟大诗人兼思想家歌德逝世150周年之际,董问樵先生为我们献上《浮士德》新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早在新译《浮士德》出版之前,我曾先睹为快,陆续读过其中部分译文章节,这回开卷重温,捧读之下,获益非浅。歌德的《浮士德》悲剧诗问世,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左右(第一部1808年,第二部1832年)。150多年来,这部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甚至同一文字也有多种译本,驰誉瀛寰。据笔者所悉,至今中文译本《浮士德》已有六种:有莫甦(1926年启明书店)、郭沫若(1928年上海创造社)、周学普(1934年福建永安东南书局)、顾寿昌(出版年代不详,上海北新书局)、董问樵(1982)和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指全译本而言)我曾先后读过郭、

  • 标签: 浮士德精神 歌德 福建永安 翻译 全译本 译者
  • 简介:本文主要从郭沫若的翻译思想、翻译研究的成果两个方面,梳理、分析这20余年来郭沫若与翻译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郭沫若与文学翻译关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 标签: 郭沫若 翻译研究 述评
  • 简介:2015年,冯唐翻译泰戈尔诗集《飞鸟集》引起巨大争议,这是公共领域对于翻译问题的第一次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其中引发出翻译观、什么样的诗歌翻译是好的翻译等诸多问题。2016年,有关翻译的话题也频繁见诸报端,虽然热度不及《飞鸟集》,

  • 标签: 文学翻译 《飞鸟集》 翻译问题 诗歌翻译 泰戈尔 翻译观
  • 简介:一回顾历史,我国近代文学翻译,始于清末的严复、林纾和苏曼殊等人。真正第一次大放光彩的时期,则是在“五·四”运动(1919年)至抗日战争(1937年)开始时,而高潮则是在三十年代。当时以鲁迅、曹靖华等人为首的一批优秀文学家、学者和翻译家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筚路蓝缕,翻译俄苏,东欧等国文学作品,另外还有一大批在英、法、日、德、印地语方面造诣很高的诗人、学者及翻译家,也大量介绍了西欧、北美和东方的重要作品。广西的马君武,更是两线作战,左右开弓,既翻译了一些数学书籍和达尔文的著作,也以典雅的文言文按旧体诗格式译介了拜伦和席勒的诗歌。诗人梁宗岱十分精彩地翻译了法国象征主义大师保罗·凡乐希的长诗《水仙辞》。8年抗战,由于日寇的侵略,致使我国翻译

  • 标签: 文学翻译 翻译家 外国文学名著 译文质量 文言文 翻译出版
  • 简介:优秀的中国戏曲艺术,长期来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戏曲文学里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有崇尚礼义与高尚道德,有纯真爱情及人间真情。戏曲艺术有强烈的人民性,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而且得到世界人民的向往和追求。一百多年前,外国人不断翻译中国戏曲文学。中国戏曲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翻译家 西厢记 中国戏曲文学 出版社 人民性
  • 简介:在中国对西洋文学作品的译介史上,有一桩公案倒是值得重提的.它可以使我们重新检讨一下我们对于翻译的态度与认识,那就是:关于林纾的翻译.

  • 标签: 译介 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 林纾 公案 检讨
  • 简介:胡风谈鲁迅的翻译胡风说,从《小约翰》可以看到欧洲民风的淳朴。鲁迅翻译《壁下译丛》与《译丛补》,是想弥补中国翻译界缺少的部分。鲁迅很注意小民族的代表作的翻译,说这可以有利于击破人们关系冻结的角隅,刺激中国的血液。谈到《工人绥惠略夫》,胡风觉得,现在中国...

  • 标签: 鲁迅 胡风 《小约翰》 中国文学 政治自觉 小民族
  • 简介:作为翻译家及译论家,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早期就对翻译领域的诸多问题做出过独到的论述,论及到了翻译功能、文化翻译翻译批评等当今译论研究的诸多重要方面,与西方主流翻译思想,尤其是文化学派翻译思想相比更具客观性与合理性。重新认识其翻译思想,对当今国内译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鲁迅 翻译思想 当代阐释
  • 简介:<正>由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人民对外友好的协会、辽宁省出版协会、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日报文艺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辽宁首届文学翻译奖”日前在沈阳举行颁奖大会。据报道,这样的省级文学翻译评奖在全国亦属首次。经评委会认真评选,赵乐甡译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获特别奖;罗兴典译《爱与孤独》、黄玉光译《瓦季姆》、张晓胜、耿德本、史国强译《赛珍珠》获一等奖;另有19人的译作分别获二、三等奖。我刊林建法译论文《边际与颠覆》、高海涛译中篇《爱情血红》均获二等奖。

  • 标签: 吉尔伽美什 英雄史诗 赛珍珠 文学翻译 中外文学交流 外国语
  • 简介:郭沫若译介的德国文学是极其重要的,共翻译了12位德语作家的54个作品。郭沫若的德语译作主要是从德语译出的,《三叶集》已经有了德国文学翻译的片段。郭沫若的《浮士德》翻译标示了一种特殊的、成熟的"郭沫若式"翻译风格,即译文一般追求白话与文言的融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追求译文的流畅,韵律自由;译文主要是艺术的创造,有明显的汉化改写;译文普遍感染了译者鲜明而强烈的主观情绪。

  • 标签: 艺术翻译 德语文学 郭沫若式 三叶集 改写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给翻译研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接着从翻译范式的嬗变和翻译研究的转向两个角度阐释了建构主义翻译观的势在必行,并指出建构主义翻译现是对我国翻译学科建设和译学研究的有益探索.

  • 标签: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建构主义 翻译研究范式 翻译研究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