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以麦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烧碱-蒽醌法蒸煮。采用酶解-弱酸解两段法分别从原料和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采用酸析法从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素试样,经弱酸解得到提纯的木素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有的木素试样分别进行分子质量检测,得出各种木素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蒸煮的进行,麦草纸浆残余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升温后期和保温初期是造成木素平均分子质量降低的主要阶段;黑液中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则逐渐增大。

  • 标签: 麦草 烧碱-蒽醌法制浆 木素分子质量
  • 简介: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150~1000;干燥气(N2)流速5arb;雾化气(N2)压力35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标签: 生物活性肽 食品感官肽 电喷雾质谱 一级结构
  • 简介:在2015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报告(WorldAlzheimerReport2015)中,全球共有4600万人身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预计到2050年,阿尔兹海默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315亿人。由此可见,阿尔兹海默病是当今社会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红酒中的某些物质或将有助于延缓这一疾病的快速恶化。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红葡萄酒 组织炎症 乔治城 实验报告 亿人
  • 简介:一般认为,高质量加工肉的结合特性来自于可溶性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变性和蛋白质凝胶网络形成。这种凝胶网络在决定肉制品的黏性特点和质地,及对水、脂肪及其它组分的保持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肌原纤维中主要的收缩蛋白质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加热会形成凝胶,这种凝胶展示了与肌肉食品系统有关的许多流变学特性。

  • 标签: 肌球蛋白分子 凝胶 热诱导 肉制品 负染观察
  • 简介:用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了浸水、酶法脱毛、软化和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蛋白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革内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和脱毛过程中,由于牛皮厚度大、粒面附有表皮和毛、皮胶原纤维未分散,蛋白酶不能渗透整层牛皮,并且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内的传质影响很小。软化过程中,由于表皮和毛去除彻底、胶原纤维分散良好,蛋白酶较易渗入裸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的渗透速率明显更快,故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对均匀软化具有重要意义。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尽管削匀蓝湿革薄且胶原纤维分散好,蛋白酶却不能完全渗透蓝湿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基本不会影响蛋白酶在革内的传质。这可能是因为酸性蛋白酶的用量少、在浴液(pH3.5,铬含量27mg/L)中溶解不完全,且易与蓝湿革表层的铬结合。

  • 标签: 制革 蛋白酶 传质 相对分子质量 荧光双标记技术
  • 简介:研究自然发酵及其优势菌(酵母菌)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剖析不同菌属在小米自然发酵中的改性机理及发酵对小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采用0.2g/100mL的NaOH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自然发酵及优势菌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结晶度、官能团、分子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酵母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侵蚀迹象,而自然发酵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较轻;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减少0.33%;发酵并未改变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但特征峰强度减弱,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消失;未发酵小米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10^4~5.9×10^5g/mol^-1,自然发酵分子量在2.1×10^4~5.4×10^5g/mol^-1间,酵母菌发酵后支链淀粉长链及直链淀粉比例减少而中间及短支链淀粉的比例相对增加;酵母菌发酵96h糊化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07℃,热焓值较上升0.78J·g^-1;回生值较自然发酵下降471mPa·s。自然发酵的优势菌(酵母菌)使小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糊化及老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在小米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自然发酵 酵母菌发酵 淀粉 分子结构 糊化 老化
  • 简介: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MALLS)-体积排除色谱法(SEC)联用技术研究了交联氧化淀粉(JO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形成的复合物(JOS/PD)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及分布,探讨了JOS的羧基含量对复合物Mw的影响,考察了复合物对废纸浆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芭蕉芋交联淀粉(JS)的Mw主要分布在1.1×106~2.0×107,其均方旋转半径为236nm,约是原淀粉(76nm)的3倍。NaClO氧化导致JOS的羧基含量增大,Mw大幅减小。JOS的氧化程度越大,JOS与PD的复合作用越大,JOS-6的Mw为9.2×10^4,而JOS-6/PD的Mw为1.0×10^6。JOS/PD的阳离子含量随JOS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减小。JOS/PD用于废纸浆时显示出优良的助留助滤作用,当w(JOS-2/PD)=0.5%时,废纸浆的打浆度和滤液的浊度分别减小63%和81%。JOS/PD的分子形态和离子含量影响其助留助滤性能。

  • 标签: 交联氧化淀粉 聚电解质复合物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 体积排除色谱 助留助滤
  • 简介:2005年全球7大高分子吸收树脂(SAP)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年,与2004年的120万吨/年相比,提高了8.7%。主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见表1。包括表中未列出的其他生产商在内的总的生产能力估计约为140万吨/年。

  • 标签: 生产能力 分子吸收 生产商 树脂 全球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方法,了解广西水产品监测所分离的香港海鸥菌的相关性。方法以NotⅠ限制性内切酶对2005年分离的香港海鸥菌酶切后进行脉冲电泳,用BioNumerics5.1聚类分析获得电泳图谱。结果7株香港海鸥菌分为6个分子型,其中从南宁分离的与从河池分离的2株香港海鸥菌高度同源,相似度达100%。结论PFGE可应用于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有助于发现香港海鸥菌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水鸟可能是香港海鸥菌传播环节的一种重要媒介。

  • 标签: 香港海鸥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食源性病原菌 媒介
  • 简介:啤酒的泡沫稳定性是直观评价啤酒品质的重要标准,和大麦品质有关。DNA分子标记是一种简单、高效评价大麦的方法,蛋白质Z4和Z7以往都是作为影响啤酒泡沫稳定性的潜在因素来研究的。本研究通过检测10个品种大麦制成的麦芽酿造的24个啤酒样品,发现啤酒中蛋白质和泡沫稳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实验数据显示啤酒中蛋白质z4与蛋白质Z7分别对泡沫的稳定起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研究DNA分子标记物连接不同品种间的大麦蛋白质Z4和Z7组分的核苷酸序列翻译起始密码子的位置,发现分别在蛋白质Z4和Z7中检测到了5号和23号核苷酸序列具有多态性。因此,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物做进一步研究,CPAS标记蛋白质Z4和Z7,可将23种大麦组分有效的分成2个蛋白质Z4基因型(蛋白质Z4-H和蛋白质Z4-L)和3个蛋白质Z7基因型(蛋白质Z7-H,蛋白质Z7-L,蛋白质Z7-L2)单体,其中蛋白质Z4中蛋白质Z4-H含量较高,而蛋白质Z7中蛋白质Z7-H和蛋白质Z7-L2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Z4-H和蛋白质Z7-L分别对啤酒泡沫稳定性的贡献高于蛋白质Z4-L和蛋白质Z7-H。实验结果表明:这些CAPS标记物为大麦育种过程中选择具有啤酒泡沫稳定性的大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NA分子标记 泡沫稳定性 啤酒品质 酿造大麦 分子标记法 育种过程
  • 简介:考马斯亮蓝法是将蛋白质浓度和染料与标准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等产生的颜色变化相关联,但这些标准蛋白和啤酒中的蛋白质并不直接关联。考马斯亮蓝染料复合物与凝胶过滤分离出的啤酒中高分子量氮成分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对大多数啤酒来说是很好的线性相关。对于高分子氮来说,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啤酒中的蛋白质比凯氏定氮法更准确。

  • 标签: 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 蛋白质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食品中分离的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的耐药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完善我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特征的基础信息,为该菌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对确认的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进行药敏试验,完成耐药特征的分析。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试验方法,对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110株菌中,43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抗性。耐药率最多的前三种抗生素依次是四环素(30.0%,33/110),磺胺甲恶唑(29.1%,32/110),萘啶酸(26.4%,29/110);2一共有24个耐药谱,耐两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34株,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有32株。最常见的三种耐药谱依次是SMX(6),AMP-NAL-SMX-SXT-TET(6),AMP-CHL-NAL-SMX-SXT-TET(4)/AMP-SMX-SXT-TET(4)/TET(4);3大肠埃希菌O157非H7(O157∶hund)对所测试的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O157∶H7(χ2=72.010P〈0.05)。其中37株携带了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仅对磺胺甲恶唑(2.7%,1/37)、萘碇酸(2.7%,1/37)有耐药,没有多重耐药菌株;4通过不同种类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耐药率比较发现,从生猪肉、生禽肉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率相对高于其他食品种类;5PFGE分子分型研究显示菌株具有基因多态性,且可以很好将大肠埃希菌O157非H7和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区分开。结论我国食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耐药现象严重。我们应加强养殖环节和零售环节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O157(包括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药敏特征的监测,探明食品与养殖环节菌株耐药的传播关系,并为国家制定科学的养殖业抗生素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大肠埃希菌O157 药敏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 分子分型
  • 简介:瓶装是葡萄酒的主要包装方式,本文研究不同类型的瓶塞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分别使用天然塞、贴片塞、聚合塞等不同类型的软木塞和高分子合成塞密封干白葡萄酒,分析不同类型瓶塞的物理特性及其优、缺点,研究它们对葡萄酒装瓶后品质的影响,以指导葡萄酒灌装生产选择使用瓶塞,确保装瓶后的葡萄酒得到最佳的保护和发展。本文对瓶塞生产商改进产品质量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葡萄酒 软木塞 高分子合成塞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CLSI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中只有1株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甲氧苄啶和四环素耐药,其他菌株对这10种抗生素均敏感;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共产生5种PFGE带型,其中2株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

  • 标签: 旺兹沃斯沙门菌 药物敏感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制革过程产生的含铬胶原蛋白废弃物的处理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填埋费用,人们在寻求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已开发了一种工艺,用多种酶处理含铬废弃物以提取明胶和水解蛋白质.回收的蛋白质实际上不含铬,它可以在很广泛的产品中使用,包括:胶粘剂、化妆品、胶卷、密封剂、动物饲料和肥料.含铬产物也被分离出来,经过化学处理后复用干鞣剂.最后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和成本估算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通过降低填埋费用和获取出售的蛋白质产品的利润、制革厂可以赢利.

  • 标签: 含铬胶原 明胶
  • 简介: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和深度脱木素蒸煮,并对纸浆进行OQP漂序的全无氯漂白.分别从原料、KP纸浆、EMCC纸浆、以及其氧脱木素后的半漂浆和全漂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木素分离采用酶-弱酸解的两段法.采用酸析法从蒸煮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素样品,经过弱酸水解得到纯的木素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有试样分别进行了分子质量的检测,得出各种木素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木素溶出过程中分子质量的变化,并且对KP和EMCC两种纸浆中残余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黑液中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对比.

  • 标签: 木素分子质量 三倍体毛白杨 KP EMCC OQP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