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以轻烧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等为原料制备了镁系无机胶黏。为改善其吸潮返卤问题,以分别占氧化镁质量1%的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作为抗卤外加,对镁系胶黏进行了单一改性和复配改性。通过吸湿增重测试探究了不同改性的抗卤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胶黏的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改性的效果优于单一改性,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者同时改性效果最优,改性复合使用能对镁系无机胶黏的抗卤效果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镁系无机胶黏剂 吸潮返卤 吸湿率 抗卤改性
  • 简介:纳米材料的燃速催化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特性,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本文介绍了纳米催化的常用制备方法及纳米材料的表面处理和保护;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燃速催化的应用概况;分析了影响纳米粉体催化作用的因素。

  • 标签: 燃速催化剂 纳米材料 纳米催化剂 表面特性 晶体结构 催化活性
  • 简介:由我国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型纳米水溶性系列轧制润滑”近日在鞍山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该产品的问世将从源头上解决我国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企业在使用润滑油时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润滑剂 水溶性 环保型 纳米 自主知识产权 批量生产
  • 简介:经美国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与Lehigh大学实验室、Hellas研究和技术中心和美国得克萨斯DCG合作伙伴公司的共同合作,于2010年9月21日宣布,配置于氧化锆上部的氧化钨次纳米团簇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催化。这类催化可将汽油中的许多烃类之一正戊烷的直链分子转化为更易于燃烧的带支链的正戊烷。

  • 标签: 纳米催化剂 生产效率 汽油 大学实验室 合作伙伴 研究人员
  • 简介:最近,日本化学工业公司开发成功了无卤素的含删环氧树脂固化剖硬化催化。这利,含硼的有机磷盐助剂性能独特,但从电气特性角度考虑。对无卤索固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且环保对其也有要求,因此日化公司组织丁陔商品名为“hishicorline”的有机磷盐化合物等新产品的开发。

  • 标签: 环氧固化剂 无卤素 日本 含硼 树脂固化 化学工业
  • 简介:以氧化石墨、五水硝酸铋等为原料,通过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出Bi2O3/氧化石墨烯(Bi2O3/GO)复合催化,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产物的粒子形貌、粒径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Bi2O3/GO复合催化对双基推进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Bi2O3以球状粒子的形式均匀地负载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平均粒径约40nm。Bi2O3/GO复合催化能明显改善推进的燃烧性能,使推进的燃速提高了139%f4MPa),压强指数(14~20MPa)从0.650降低至0.253,降低了61.0%。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三氧化二铋 燃烧催化剂 双基推进剂 环境友好
  • 简介:为帮助工厂了解活性组分在催化载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S)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500—6/5000—12测试法能简单有效地对催化上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表征,对催化表面上活性组分的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标签: 元素分布 SEM—EDS 500—6/5000-12测试法
  • 简介:锑系化合物是聚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催化,但是由于本身具有的毒性对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仪器测试发现,锑元素会从聚酯饮料瓶中迁移析出,并溶解到饮料中。应用扩散理论模型,分析了温度、pH值及加工工艺因素对锑析出的影响。

  • 标签: 催化剂 析出 聚酯瓶
  •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镁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水玻璃对硫氧镁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凝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镁胶凝材料的7d抗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 标签: 硫氧镁胶凝材料 复合改性剂 耐水性 水玻璃
  • 简介:含有固化(如酚醛树脂)和促进(如咪唑及其衍生物)的环氧树脂基微电子封装料,因其室温下容易交联固化,必须低温(-20~-10℃)储存与运输。而采用微胶囊化方法延长储存期卓有成效,可使环氧树脂与固化促进在存放时分开,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囊壳破坏而释放出固化促进。囊壳材料可以是中空无机物,如沸石,或者是有机聚合物。实际上包覆环氧树脂微电子封装料用固化促进的聚合物材料应具有可控的软化点或适当的分解沮度,此外,还要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 标签: 固化促进剂 环氧树脂基 微胶囊化 储存期 聚合物材料 有机聚合物
  • 简介:本研究对3种低黏度添加作为2种环氧树脂体系增韧的性能进行了评价,2种环氧树脂体系1种为低活性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与胺固化二乙基甲苯二胺体系,另1种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基二苯胺(TGDDM)环氧树脂与脂环族二胺固化体系,所评价的增韧分别是端环氧基脂肪族聚酯型超支化聚合物、端羧基聚丁橡胶和端氧丙基硅氧烷。研究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可有效增韧低交联度的环氧树脂体系,即DGEBA基树脂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添加对树脂体系的加工参数如黏度和凝胶时间无影响,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性能提高54%,同时对固化物的Tg无影响,该结果应归因于相分离产生的多相微粒形态能诱发粒子气穴化,同时使残余环氧树脂基本不溶解到固化后的连续环氧树脂基体中;橡胶添加也可达到相同水平的增韧效果,但却会导致Tg下降10~20℃、初始黏度上升30%;硅氧烷添加不能提高DGEBA基树脂体系的韧性,因为硅氧烷在环氧基体中分散性很差;对于TGDDM基树脂体系,3种添加均不能起到增韧作用。因为该环氧体系交联度过高而缺乏塑性形变。

  • 标签: 添加剂 黏度 增韧体系 环氧树脂体系 二乙基甲苯二胺 胺类固化剂
  • 简介:在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之久、多达588项之多的风险研究和评估之后,欧盟委员会终于在2005年10月15日公布了决议,将十溴二苯醚列入《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的豁免清单,最终定论十溴二苯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风险和危害。2005年9月2日,欧盟成员国就是否将十溴二苯醚纳入豁免清单进行投票表决,其中超过2/3的成员国投了赞成票。

  • 标签: ROHS指令 十溴二苯醚 欧盟委员会 豁免 阻燃剂 欧盟成员国
  • 简介: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日前创造性地为金属铁纳米催化穿上了碳纳米层“铠甲”(豆荚状碳纳米管),极大地提高了铁基催化在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为未来非贵金属催化最终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非贵金属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 碳纳米管 铠甲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燃料电池
  • 简介:阐述了近年来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的研究动态,总结了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包覆层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发现,轻质、耐高温、介电常数低的氧化物用于包覆磁性金属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性吸收剂 包覆 氧化物 改性
  • 简介:据媒体报道,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近日宣布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在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催化,该催化有望大幅度提高现有生物柴油的产量与效率。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通过大豆油与甲醇反应来制备的。其中,催化是关键的技术诀窍。现有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存在一些缺陷:1.工艺中使用的催化是有毒的、腐蚀的、易燃的甲氧基钠;2.为提炼生物柴油,需要酸中和、水洗和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 标签: 新型催化剂 生物柴油 美国 研发 纳米技术 生产工艺
  • 简介:据报道,在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的组织下,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与罗地亚电子与催化材料企业集团罗地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前在梅陇共商发展稀土催化材料产业事宜。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天然气催化燃烧催化提高燃烧效率10%以上,而NOX的排放却低至几个ppm,是既节能又环保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

  • 标签: 稀土催化剂 环保节能 新材料 产学研 华东理工大学 稀土功能材料
  • 简介: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并用其制造出一种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与广泛使用的工业催化辉钼矿的活跃部分相类似的新分子。新技术可用来制造出比铂更高效且廉价的新型催化,从酸性水中制备氢气。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标签: 新催化剂 氢气 制备 酸水 开发 《科学》杂志
  • 简介:乙炔二聚反应制备乙烯基乙炔(MVA)是氯丁橡胶合成工艺中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乙炔二聚反应因Nieuwland催化体系与MVA形成的配合物的活性高,会进一步与乙炔反应形成二乙烯基乙炔(DVA),甚至高聚物。控制Nieuwland催化的活性,减少DVA和高聚物的产生,提高反应选择性,可实现节能减排。加入LaCl3以改善Nieuwland催化活性,调控乙炔二聚的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aCl3-Nieuwland催化可抑制DVA的产生,减少DVA与乙炔继续反应形成高聚物,可提高MVA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80℃下,MVA/DVA值从6左右提高至19,MVA选择性由80%提高至95%,高聚物的生成量大幅度减少。LaCl3-Nieuwland催化具有良好的低温反应活性,60℃时,反应产物气相中MVA的体积分数达到10%。计算结果表明,传统Nieuwland催化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379.8kJ·mol^-1。而LaCl3-Nieuwland催化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686.07kJ·mol^-1。LaCl3-Nieuwland催化体系可强化乙炔二聚形成MVA。

  • 标签: 催化剂 聚合 选择性 乙炔 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