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70~1994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440例。其中35岁以下60例,占同期手术肺癌病人13.6%,现就60例35岁以下年青人肺癌病人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8例,女性12例。男:女为4:1,年龄14~35岁,平均27.6岁。全组首发症状刺激性咳嗽38例(63%),其中痰中带血23例(38%),胸痛14例(23.3%),体检发现8例(13%)。病程半个月~1年,平

  • 标签: 临床分析 人肺癌 外科治疗 35岁以下 原发性肺癌 手术切除
  • 简介: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ecdysterone(ECR)onbeta-amyloidpeptidefragment25-35(Aβ25-35)-inducedPC12cellcytotoxicity,andfurthertoexporeitsmechanism.Methods:PC12survialwasmonitoredbyLDHreleaseand3-(4,5-dimethylthiazol-yl-2,5-diphenyhetrazoliumbromide(MTT)assays.Thecontentofmalondi-

  • 标签: 保护作用 脑电图 PC12 细胞毒素 Β-淀粉样肽 ECR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乌司他丁联合 BIPAP呼吸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9 月 收治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48 例 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 组, 每组 24 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 采用 BIPAP呼吸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乌司他丁。比较两组 治疗前 后肺功能 及 动脉血气 指标 水平 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FEV1 、 FEV1/FVC 、 PaO 2 以及 PaCO 2 均明显的好转;观察组治疗后 FEV1 、 FEV1/FVC 、 PaO 2 以及 PaCO 2 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 P<0.05 )。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 BIPAP呼吸可以显著改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推广的价值 。

  • 标签: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乌司他丁 BIPAP呼吸机 动脉血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腺癌但CT、磁共振等检查不能提供明确诊断依据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为血清CEA指标不同程度升高,行全身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并与患者手术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随访6个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中发现核素异常浓聚35例,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肺腺癌,5例疑似患者无核素浓聚,随访调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为高分化肺腺癌,因而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对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7.16%(33/34),特异性为71.43%(5/7),准确性为92.50%(37/40),阳性预测值为94.29%(33/35),阴性预测值为80.00%(4/5)。结论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4F药学服务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我院门诊药房于2022年6月实施4F药学服务模式,以2022年1-5月为实施前,2022年6-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取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投诉率及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 标签: 门诊药房 4F药学服务 投诉率 满意度
  • 简介:在中医治法中,常有异病同治的概念,只要两种疾病的病相同,均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也是中医特有的认识疾病、对付疾病的手段——“辨证论治”。妇科门诊中,萆解分清丸作为一剂祛湿良药,治疗下焦湿热证,疗效颇佳。

  • 标签: 异病同治 病机 中医治法 下焦湿热证 辨证论治 妇科门诊
  • 简介:摘要:血管造影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放射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关键设备,能够应用到众多人体系统及脏器疾病检查中,不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会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使得血管造影出现故障问题,影响到了实际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的几个常见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提出几点日常养护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飞利浦FD20 血管造影机 故障维修
  • 简介:目的探讨预先留置双“J”管再行ESWL术处理孤立肾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2008年11月行预先留置双“J”管再行ESWL术处理孤立肾肾结石共35例,所有患者均为孤立肾肾结石,先在膀胱镜下留置该侧输尿管之双“J”管,再行ESWL术。结果21例1次ESWL成功,8例行2次ESWL成功,6例行3次ESWL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预先留置双“J”管再行ESWL术处理孤立肾肾结石具有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孤立肾肾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孤立肾 肾结石 双“J”管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后对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设置本次实验时间范围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之间,纳入对象合计88例,结合统计学计算要求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将组别类目划分为前瞻组及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前瞻组使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内容,将实施不同护理内容前后的MOAS评分及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两组患者MOAS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常规组患者MOAS评分显著差于前瞻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施 前瞻性护理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呼吸重症患者呼吸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救治的100例呼吸重症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5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支持,观察对比两组病患呼吸撤机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 研究组病患呼吸撤机时间、ICU入住时间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呼吸撤机时间、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呼吸重症   呼吸机撤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对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 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状况。应用单双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在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 结果: 96例患者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为( 9.86±1.14)分。干预组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x2=4.022; P<0.05),护理前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33; t=0.407; P>0.05),护理后的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t=4.347; t=2.935; 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监测,风险护理干预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且能辅助临床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外显攻击行为 风险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治疗,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呼吸无创辅助通气,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急性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伴尖端扭转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这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指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所致。获得性TdP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Q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晕厥、搐搦或心源性猝死。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QRS波群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35例临床重点。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5例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按照单双号分组,将接受常规治疗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2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0%,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两组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房纤颤 胺碘酮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5~72岁,中位数6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背部深层溃疡4例,骶尾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髋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小腿溃疡6例,足部溃疡9例(Wagner分级Ⅲ~Ⅳ级)。23例合并窦道形成,2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皮肤溃疡至就诊时间5~7个月,中位数6.5个月。患者如1次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在治疗结束后4周后再次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共行7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溃疡面积为18.29~21.51 cm2;治疗后1周溃疡面积为14.48~18.25 cm2;治疗后2周面积为10.65~15.37 cm2,治疗后3周面积为8.18~12.08cm2;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开始减慢;治疗8周后35例溃疡基本愈合,愈合率为93.3 %。23例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治疗前窦道体积为4.89~6.84 cm3;21例患者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愈合率为 91.3 %。其中12例在第1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6例第1次治疗后窦道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第2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2例经第3次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1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的患者,在死骨未清除之前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次后窦道无变化,后经骨科手术清理坏死骨,再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封闭;1例左髋部窦道在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体积无明显变化。另2例在治疗2周后溃疡愈合。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 骨折 胫前皮肤缺损
  • 简介:洗胃是各级医院最常用、最普通的急救设备。如何做好洗胃的保养与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值得我们探讨与交流。虽然各个厂家在产品说明书上也列举了一些保养与维护方法。但笔者还是将自己所做的维护保养简明扼要的总结出来,供全体同仁参考。

  • 标签: 原理 维护保养 操作规程 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