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内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选择3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手术,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后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DVT、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 TDM手术中,椎管麻醉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地缩短病人的麻醉观察时间,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 置换术 椎管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心血管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重症患者40例,将其定为观察组,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将最终护理管理效果与本院心血管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取的40例重症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疾病救治中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因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该文从紧急突发状况、护理仪器设备和患者年龄特征3个方面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与应用特点,着重从护理人员分工、患者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培训、护理知识宣教4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展开阐述,结合临床一线实际开展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围绕职业稳定性、国外优质护理经验和“互联网+”护理3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质量控制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加强护理随访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因此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血管 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5月,共纳入研究对象77例,均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5.0%低于对照组29.73%,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75.6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介入手术
  • 简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作为重症病房内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预后不佳。因此,重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帮助。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抗菌药物 导管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107例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操作,观察组采取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患儿在血氧饱和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内吸痰能够有效改善肺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小儿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普纳替尼(Ponatinib)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NO合成释放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评价Ponatinib血栓不良反应形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体外划痕法、Matrigel基底膜成管法及NO检测试剂盒分别考察Ponatini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作用、迁移能力、血管形成能力及细胞NO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Ponatinib对HUVECs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69±0.05)μmol/L。非毒性剂量的Ponatinib能够不同程度抑制HUVECs细胞的迁移、血管形成及NO的释放(P<0.05)。结论Ponatinib通过影响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等正常功能而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其诱发血栓的原因之一。

  • 标签: PONATINIB 血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内科规范治疗,对比分析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分别为( 1.32±0.13)次 /周、( 2.25±0.37) min/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2.86%( 39/42),对照组为 80.95%( 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对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与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20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研究以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n=100常规治疗),试验组(n=100氯吡格雷),对比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97.00%)较对照组(87.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统计一共有 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内科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80.56%)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频次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至6月份110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之前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实验开始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服务。实验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说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进一步对合理用药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将本诊所收治的 70 例心血管内科患病人员当作研究群体,这些研究人员的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详细观察心血管内科患病人员实行前后用药不合理、退药状况。结果:实行后用药不合理状况为 11.43% ,实施前用药不合理情况为 40.00% ,可以看出实施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行前后退药状况都是修改医嘱发生率最高,从退药情况方面来看两组患病人员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从心血管内科用药状况方面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需要明确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积极落实,确保用药安全,为患病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合理用药 心血管内科 用药问题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心血管的内科所收治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8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40例病患。干预组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服务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评分,沟通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等各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评分,均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的内科来说,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路径,能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且有助于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优质 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CCU病房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病房,收治的大多患者发病急促进展加快,CCU护理一直都是临床风险管理的核心,主要是因为由其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多发,对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医院信誉都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CCU护理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患的死亡率,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重点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危重症护理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88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个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心血管药物标准治疗,对照组接受心血管药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内科心血管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相关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来对临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评判,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所选取的这100例心血管内科当中的患者,出现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的患者为10例,占总人数的10%。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应逐步增强重视度,通过用药监管的方式,降低或预防用药不合理问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吸痰器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为起止时段,以80例肺炎患儿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试验组接受吸痰器气管内吸痰。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2组对比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吸痰器气管内吸痰 小儿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将脑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数据,本次研究中调选70名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医务人员采用脑血管造影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在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状况为患者设置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脑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70名患者中确诊率为100%。本次研究中脑卒中在治疗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时,选择脑血管造影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配合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脑血管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