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往第一部分已讨论了使用支抗种植的适应证,支抗钉植入前的准备和植入后的检查等问题。在这部分将重点讨论支抗种植的种类和主要结构;不同植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植入微螺钉种植的注意事项;临床中根据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植入部位等问题。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临床 错[牙合]畸形 支抗种植体 应用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该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通过制作一个最终的工作模型.来同时修复治疗位于同一牙弓的种植和天然牙的方法。牙预备后,先取一次印模用于制作电成型基底冠。在下一次复诊时试戴基底冠,采用单相印模同时翻取种植印模帽和基底冠,用于灌制最终的工作模型。这个程序将治疗过程分成不同的步骤.从而形成一个更快捷、更少挑战性的工作流程。

  • 标签: 工作模型 病例报告 种植体 天然牙 牙预备体 复制
  • 简介:目的通过资料回顾分析确定14年间累计资料中眶、鼻、耳骨整合种植的生存率,用以推荐关于此类面部缺损修复治疗的指导原则。材料和方法1978到2001年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UCLA)颌面外科诊所和希望之城医学中心(cityofHopeMedicalCenters)就诊的所有接受以种植固位方式修复耳、鼻或眶缺损的病人。从病历资料中获得数据,(1)确定所有暴露种植存活的百分率;(2)用生存时间表(1ifetable)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累积生存率。结果72个病人共207个种植,其中182个暴露种植。35个种植骨整合失败,暴露种植的生存率是80%,其中耳种植生存率最高(95%),眶种植最低(53%)。生存时间表分析显示6年累积生存率,耳种植为92%,鼻部梨状嵴部位为87%。眶种植的生存率呈稳定的下降趋势,在66个月降至59%。结论通过仔细的术前外科和X线片检查设计,耳和鼻梨状嵴部位的种植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在眶周的种植,特别是放疗的部位缺乏较好的长期生存率。

  • 标签: 面部缺损 种植体 修复 UCLA 存活率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
  • 简介:目的:研究平台转移在外连接种植和内连接种植上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即负荷状态下种植周围的应力分布。材料和方法:将特制的外连接(EX)种植替代和内连接(IN)种植替代(50mm×12mm)植入模拟缺牙区牙槽嵴的树脂块中。分别用直径为50mm、4.2mm和37mm的基台连接替代。将大小为100N、与种植体长轴成30°的侧向力负荷于种植上.重复10次。将微应力测量仪固定于种植平台以下1mm(颈部)和8mm(根尖区)的表面以检测种植周围的应力。用单因素分析和Steel-Dwass检验分析数据.P〈0.05,可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用直径5.0mm的常规基台连接EX和IN种植替代时.种植颈部的应力最高(EX,-682.8με:IN.-5821με);其次是直径4.2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84.1με;IN,-2291με)和直径3.7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50.5με:IN.-1297με).数据对于EX种植有统计学差异。在根尖区,随着基台直径的减小.应力稍有增加,但是对于IN种植.直径42mm和37mm的基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说明平台转移能减少内连接和外连接种植颈部区域的应力,并且EX种植的应力降低幅度比IN种植更大。

  • 标签: 外连接种植体 内连接种植体 平台转移 应力
  • 简介:要想在美观区域内获得维妙维肖的种植修复,过度重建(overbuilding)缺牙部位组织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先天性的牙缺失,缺牙区可能发育不足。而拔牙和外伤可能引起牙槽嵴的缺损。过度重建的目的旨在为修复我行我素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从而使该区域可以被塑形为理想的牙龈外形。文中结合数例病例对在美观区域内保存及过度重建缺牙部位组织的外科和正畸方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美观区域 种植体 软组织处理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离牙低温保存的研究背景、原理及冷冻保护液的作用机制,介绍低温保存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初步讨论低温保存对牙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离牙低温保存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低温保存 冷冻保护液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骨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周围骨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骨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mm×2.0mm纯钛种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骨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骨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骨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骨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周围新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种植牙 骨整合 大鼠
  • 简介:牙周病修复治疗是牙周疾病综合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恒久性修复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修复应用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等作以综述,为牙周炎的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周病 修复治疗 恒久性修复体
  • 简介:与传统修复材料相比,全瓷系统具有美观性最好、生物相容性好以及能满足功能要求等特点,其适应证范围较广,从单面洞嵌体到多单位固定桥均适合,同时在后牙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些全瓷系统投放市场的时间还较短。然而,新材料和技术在常规应用前,其临床效果要经过至少5年的长期科学检查并和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这种长期临床疗效的要求、患者治疗意识的改变以及市场上不断增多的全瓷系统加大了医生对材料的选择难度。本文为对现有的全瓷系统及后牙区全瓷修复体长期成功率的综述。此外,文中还对一些传统材料进行了探讨,并将其长期临床检查结果作为与全瓷系统的对照。

  • 标签: 后牙区 全瓷修复体 生物相容性 热压铸陶瓷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玻璃-瓷内置和不同复合树脂应用技术对边缘渗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30个离人磨牙分为3组,每组10个,分别于其颊面制备标准圆形五类洞。第一组复合树脂整层一次充填,第二组复合树脂分两层充填,第三组复合树脂并入β-石英瓷内置充填。牙齿经热循环处理,然后放入0.5%碱性品红中24小时,切片并检查微渗漏。结果在充填的近He边缘,用分层充填技术和用β-石英内置的修复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用整体固化技术的修复与其它技术相比,微渗漏显著增加。在龈边缘,用β-石英内置的修复微渗漏显著减少。用整体技术的修复体表现出显著增加的染料渗透性。结论应用玻璃-瓷内置可以减少五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边缘微渗漏。

  • 标签: 玻璃-瓷内置体复合树脂 修复 微渗漏
  • 简介:目的:探讨带种植骨磨片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带种植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化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带种植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目的评价3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树脂和一种有机化陶瓷复合树脂(ormocer)材料充填V类洞后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在20颗近期拔除的离磨牙颊侧和舌侧面制备40个V类洞。窝洞的牙台向边缘位于釉质上,龈向边缘位于牙本质上。牙齿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颗,充填如下:组Ⅰ,用流动树脂(TetricFlow);组Ⅱ,用混合型复合树脂(Z100);组Ⅲ,用可填压型复合树脂(Solitaire2);组Ⅳ,有机化的陶瓷复合树脂(Admira)。所有实验组,都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树脂材料一次完成充填。牙齿温度循环(200个循环;在4℃~60℃)后,浸入0.5%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放24小时。所有的牙齿纵向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染料渗入的深度并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釉质和牙本质的微渗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所有修复材料在减小微渗漏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微渗漏 同类型 充填V类洞 混合型复合树脂 树脂材料
  • 简介:目的:评价磁性附着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5例患者采用磁性附着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追踪随访,通过对口内、X线的检查和修复的戴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戴用义齿后进行1-4年的随访,20例对义齿的美观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均感到满意,5例出现牙龈炎和牙槽骨吸收。结论:磁性附着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美观、经济、固位好,且对基牙具有保护的修复方式。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义齿 局部 可摘 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磁体+衔铁以及衔铁引起MRI伪影的差别。方法:以三种磁性固位产品为样本,在0.15Tesla的永磁型磁共振仪上,分别进行体外实验和口腔内实验,对MRI伪影的最大径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衔铁引起伪影的最大径为91.9mm,磁体+衔铁引起伪影的最大径为145.3mm。结论:衔铁引起伪影的范围明显小于衔铁+磁体,其最大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磁性固位体 磁共振成像检查 伪影 衔铁
  • 简介:逆行性种植周围炎(RPI)作为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南邻牙根尖周病变、种植区残留细菌、骨的质量差以及临床技术等因素引起.本文就RPI的定义、发病率、分型、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根尖周病变 种植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直立倾斜磨牙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28颗)邻牙缺失磨牙近中倾斜的患者,使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直立倾斜磨牙,通过模型测量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第一磨牙磨牙水平移位(1.92±0.98)mm,近中倾斜角减小(20.67±5.14)°;第二磨牙水平移位(2.60±1.09)mm,近中倾斜角减小(25.36±6.57)°,均有明显的竖直效果.结论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直立倾斜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片段弓 微种植支抗 竖直磨牙
  • 简介:本文测量了50颗完整上颌恒尖牙的牙根面积及牙大小各指标,将测量结果输入微机,发现牙根面积变异范围较大,与牙全长和根长存在高度正相关,与牙冠大小无关,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它可以在临床上预测牙根面积,以便确定矫治力。

  • 标签: 牙根面积 正畸 最适力
  • 简介: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AB)中心的改变,分析其与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探讨中心异常与AB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1例AB、5例成釉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及10例口腔鳞癌(OSCC)的中心状况和ki-67的表达,检测细胞DNA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9.7%的AB和70.0%的OSCC表现出中心异常,而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无中心异常表现(χ^2=165.905,P=0.000)。②AB细胞DNA含量平均为15420.37,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低于OSCC组(F=16.523,P=0.000)。③AB中心异常组和OSCC中心异常组细胞DNA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存在显著差异(F=10.222,P=0.000)。AB及OSCC的中心异常组与中心正常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F=40.901,P=0.000和F=7.863,P=0.023)。④ABki-67LI平均为3.41,且随AB的复发,与恶变有增强的趋势(F=4.344,P=0.017)。⑤AB中心的异常与ki-67的表达相关(r=0.341,P=0.006).但细胞DNA含量与ki-67LI无相关(r=0.156,P=0.218)。结论:部分AB中存在中心的异常,与细胞DNA含量的增多有关,并可能与AB基因组不稳定相关。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中心体 DNA 肿瘤生物学行为 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