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种植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的留存率、成功率(无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并评价悬臂长度对种植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效果影响。方法:检索截止2016年5月1日在Pubmed和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英文临床研究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种植留存率、种植修复成功率和边缘骨吸收等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的题目和摘要263条,最终纳入16篇文献。6篇文献报道了种植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meta分析显示是否带有单端悬臂梁对其成功率、种植留存率和边缘骨吸收均无显著影响。10篇文献报道了种植支持的全口义齿,其种植留存率为97%~100%,种植修复成功率为52%~98%,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23~1.73mm。没有文献报道悬臂长度对种植修复有不良影响。结论:种植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是一个可预期的治疗选择。当种植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悬臂梁〈9mm,种植支持的全口义齿悬臂梁〈15.6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悬臂梁 边缘骨吸收 临床评估 系统回顾
  • 简介:种植周围炎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常常导致支持骨组织的丧失。种植周围炎需要立即治疗,但是我们依然缺乏证据支持那些最有效的医疗介入方法。如果患者患有种植周围黏膜炎、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更为合适的治疗,这时就需要选择非手术牙周治疗。种植周围组织缺损状态决定了治疗的方法.也为相关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推荐的治疗方案都源于临床经验.能提供有利的指导。

  • 标签: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证 炎性疾病 细菌感染
  • 简介:口腔颌面部肿瘤是造成上颌骨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1]。外科重建和赝复修复是常用的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方法[2]。全口无牙颌一侧上颌骨缺损,由于缺损大,余留的支持组织和可利用固位的结构少,是修复上颌骨缺损时较为困难的部分。传统中空式赝复修复,在无牙颌患者中无法获得良好的固位,边缘封闭性欠佳,同时由于颌骨缺损大及张口度受限的影响,无法进行传统修复的制作及佩戴。

  • 标签: 颌骨缺损 无牙颌 磁性附着体 分段式赝复体 张口受限
  • 简介:目的:探讨硫氰酸盐离子(SCN-)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机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0名(男28,女32)确诊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老年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名(男性30名,女性30名)同龄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发病期(A_1组)和无症状期(A_2组)收集5ml空腹静脉血和3ml非刺激性唾液,以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采用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测SCN-浓度。结果:A_1、A_2组唾液SCN-浓度分别为0.61±0.29mmol/L、0.64±0.31mmo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5)。而A_2组SCN-血清浓度(24.06±10.31μmol/L)显著高于A_1组(20.39±8.85μmol/L;P=0.000〈0.05)。B组的唾液和血清SCN-浓度分别为1.05±0.61mmol/L、36.60±14.81μmol/L,均显著高于A_1、A_2组(P=0.000〈0.05)。结论:作为一种机体非酶类抗氧化剂,SCN-可能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存在着某种相关性。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硫氰酸盐离子 氧化应激 分光光度法 老年
  • 简介:目的:研究平台转移在外连接种植和内连接种植上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即负荷状态下种植周围的应力分布。材料和方法:将特制的外连接(EX)种植替代和内连接(IN)种植替代(50mm×12mm)植入模拟缺牙区牙槽嵴的树脂块中。分别用直径为50mm、4.2mm和37mm的基台连接替代。将大小为100N、与种植体长轴成30°的侧向力负荷于种植上.重复10次。将微应力测量仪固定于种植平台以下1mm(颈部)和8mm(根尖区)的表面以检测种植周围的应力。用单因素分析和Steel-Dwass检验分析数据.P〈0.05,可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用直径5.0mm的常规基台连接EX和IN种植替代时.种植颈部的应力最高(EX,-682.8με:IN.-5821με);其次是直径4.2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84.1με;IN,-2291με)和直径3.7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50.5με:IN.-1297με).数据对于EX种植有统计学差异。在根尖区,随着基台直径的减小.应力稍有增加,但是对于IN种植.直径42mm和37mm的基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说明平台转移能减少内连接和外连接种植颈部区域的应力,并且EX种植的应力降低幅度比IN种植更大。

  • 标签: 外连接种植体 内连接种植体 平台转移 应力
  • 简介:研究目的:评估在人体模型中使用粗喷砂和酸蚀进行表面处理的口腔种植的功效。材料和方法:8名患者自愿允许植入小型种植并进行活检,以免费得到彻底的牙齿修复。结果:所有的活检部位均检测出了软组织和硬组织的重建.本报告提供了对于患者的成功的骨一种植接触和成功的义齿修复的观察。结论:患者热情表示参与本研究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外科医生对这种种植的信心反映在本研究的临床和组织学结果上。

  • 标签: 口腔种植体 组织学评价 临床 SLA 活检部位 表面处理
  • 简介:由于前牙不良修复侵犯牙周生物学宽度引起的牙-牙周联合病损是口腔修复学与牙周病学的共同难题,单纯恢复牙周健康,再次制作精良的修复体已不符合现代口腔医学的治疗理念.从美学角度出发进行修复设计,指导牙周手术,才能更有效、更可控地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口腔修复科医生、牙周科医生、技师的治疗团队提出了挑战文章结合科学文献及作者所在团队的临床经验,对此类病损的治疗原则和操作流程进行总结.

  • 标签: 美学 修复 生物学宽度 牙冠延长术
  • 简介:研究目的:钛种植有较高的成功率。然而,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本文章的目的在于系统评价现体内体外的研究中不同种类的种植体表面涂层以及所使用的涂层技术。材料和方法:本文自动搜索了考科蓝图书馆(CochraneLibrar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医学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及手动搜索关于种植体表面及涂层技术的文章。自动搜索结果显示共有320篇文章,其中52篇符合纳入标准(40篇关于种植体表面涂层.12篇关于涂层技术)。另有30篇文献手动搜寻纳入本文。结果:许多材料被认为可作为种植体表面涂层材料.包括碳、双膦酸盐、骨刺激因子(BoneStimulatingFactors.BSF)、生物活性玻璃、双活性陶瓷、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磷酸钙、钛和氮化钛。尽管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提示良好结果.但HA涂层仍被是生物相容性最好的材料。最常见的涂层技术是等离子喷涂技术及固相化学偶联技术。结论:很多种植涂层被提出,而有部分提示了更好的临床结果.其性能较其他更优异。然而还需要更多的关于其长期效应的临床试验来提供更强的证据。

  • 标签: 涂层材料 钛种植体 检索系统 生物活性玻璃 固相化学偶联技术 医学图书馆
  • 简介: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种植治疗成功的标准界定越来越严格.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不足或缺失造成“黑三角”及食物嵌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美观和功能,成为种植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种植义齿周围“黑三角”问题是种植修复的难点此外,牙周炎患者在龈乳头高度降低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文章就影响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的风险因素、预防和改建方法等进行评述,并强调牙周炎患者由于邻间骨丧失造成的相关风险.

  • 标签: 牙种植体 龈乳头 牙周炎
  • 简介:全瓷冠是全部由瓷材料制作而成的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可以逼真地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和半透明性,美观效果好。全瓷冠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C.H.Land最早采用铂箔基底作为底层进行全瓷冠的制作。发展至今,全瓷的材料种类和加工方式已有多种。

  • 标签: 全瓷冠 牙体预备 前牙 材料制作 牙冠表面 半透明性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直流微电场对钛种植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种植模型,加载直流微电场,4周或8周后分别进行种植周围骨密度的测量,扭矩值的测定,硬组织磨片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种植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小梁间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及第8周实验组大鼠种植的平均旋出扭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周实验组大鼠种植骨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种植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升高明显(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加载电场后,骨组织向种植体表面延伸生长,高倍镜下可见其形态类似于"伪足"。直流微电场组其标本钙化及未完全钙化骨组织密集,与种植的附着密度大,骨质致密,且骨质成熟度高,而对照组种植周围骨组织稀疏,新生骨小梁间隔明显偏大,小梁间的网格状结构明显不如实验组密集,骨成熟度及与种植的粘附程度均稍差。结论:直流微电场可增强SD大鼠胫骨种植周骨密度,促进骨结合。

  • 标签: 动物实验 种植体 骨结合 直流微电场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直径、不同材质的三种种植支抗植入不同部位后的成功率.方法研究回顾2009-2016年需要种植支抗的正畸病例,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直径2.0mm、长度13.0mm钛合金微螺钉,直径为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三种种植支抗在颧牙槽嵴、外斜线部位的成功率,使用SPSS软件比较不同种植支抗在不同部位成功率的差别.结果总计566颗种植支抗,总体成功率为91.70%.在植入颧牙槽嵴处不同直径材质微螺钉中,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为95.31%,高于直径2.0mm、长度13.0mm钛合金的成功率(92.19%)和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的成功率(88.89%);在外斜线植入的微螺钉中,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为96.12%,明显高于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的成功率(75%,P<0.017).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植入中切牙黏膜覆盖区成功率为100%,均明显高于牙根间(81.25%)、颧牙槽嵴(88.89%)与外斜线(75.00%)的成功率.结论植于颧牙槽嵴处和外斜线处植入种植支抗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较高.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钛合金种植体 不锈钢微螺钉 植入位点 直径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植于垂直骨增量的螺旋种植在行使多年功能后的稳定性。材料和方法:对33位患者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牙槽骨进行垂直骨增量.在骨增量中植入91个螺旋种植并进行平均15年的随访,评估种植的表现。结果:共有88个种植保持功能(存活率97%).然而有9个种植体表现出种植周围炎(99%)。在基线评估(负载后1年)和最终随访(13~21年后)之间.X光照片上测得平均102mm的骨丧失。结论:植于垂直骨增量的螺旋种植可以在行使多年功能后保持稳定。

  • 标签: 螺旋种植体 骨增量 随访 引导骨再生技术 种植体周围炎 基线评估
  • 简介:新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应用.可以帮助牙医用可预见的方法有效地治疗牙酸蚀。如果要升高咬合垂直距离.需要重塑静态和动态的咬合接触。本文展示和记录了可以进行上述处置的一种实用的、数字化的途径.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治疗时间、操作难易度和可预见性的潜在优势。

  • 标签: CAD/CAM 酸蚀牙 无创修复 复合树脂 修复体 咬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