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结合部分上颌骨牵引成骨的方法,治疗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的唇腭裂患者.方法使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的方法,首先进行上颌骨前部牵引成骨,增加上颌骨的骨量,再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最终解决上颌骨发育不足和牙齿拥挤的问题.结果患者矫治后ANB角增加9°,面型明显改善,(牙合)关系良好.结论采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矫治上颌骨发育严重不足的唇腭裂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引成骨 腭裂 正畸
  • 简介: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儿童中鼾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样本和方法样本来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岁以下的正畸初诊患者,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呼吸和一般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对身高、体重、BMI(BodyMassIndex体块指数)、打鼾情况和口呼吸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对频繁打鼾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口呼吸情况、夜间睡眠情况、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扁桃体状况、腺样体病史以及父母亲是否打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频繁打鼾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问卷回收率为88.6%.问卷青少年儿童平均年龄为12.39岁±2.70岁;男性1604例,女性1421例.平均身高为155.81cm±14.51cm,平均体重45.66kg±13.52kg,平均BMI指数为18.49kg/m2±3.91kg/m2.样本筛出青少年儿童夜间频繁打鼾者48例,占样本总人数的1.8%.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认为青少年儿童是否频繁睡眠打鼾与性别、睡眠状况、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口呼吸和BMI指数相关.结论鼾症在错(牙合)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8%.在各相关因素中,男性性别、口呼吸、夜间经常醒、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增生、肥胖与青少年儿童发生鼾症显著相关.

  • 标签: 儿童鼾症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患者因火器伤严重颌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右侧升支高度严重不足、咬合关系错乱和上颌牙弓缩窄。手术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分两次牵张,恢复右侧升支高度。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咬合关系。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一期牵张成骨骨延长约10mm,二期延长约15mm,右侧下颌升支高度基本恢复,正颌外科术后,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颌面部火器伤会导致严重的软组织瘢痕,骨再生能力降低,造成的畸形复杂,不规则。在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必须要遵从其基本原理,同时要兼顾火器伤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张成骨 正颌外科 火器伤 牙颌面畸形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月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82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具体如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mg/8mL;损直径〈5cm的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8mg/5mL;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mg/3mL。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结果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43.3%;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93.3%;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88.9%;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的治愈率为60.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现全身发热4例,出现局部溃疡1例,均未见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适宜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治疗相对安全。

  • 标签: 平阳霉素
  • 简介:目的:评价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病变,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静脉畸形病灶,使病变萎缩消退,残余病变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6例13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2.5个月,治疗前、后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显效29例,占80.6%;有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22例腮腺咬肌区及面颊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出院时伴部分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经Butt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评估,3例得分为100分,完全恢复;2例分别获得94.7、98分,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翻瓣激光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

  • 标签: 手术 ND:YAG激光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 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鸡冠动物模型了解红光结合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在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宜治疗参数。方法:48只鸡随机分组,处理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HMME后,半导体激光(红光)或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分组照射,照射后肉眼和光镜下观察比较组织损伤程度并测量损伤深度。结果:红光结合HMME照射能引起鸡冠颜色变白、血管数量减少等形态学改变。HMME10mg/kg、15mg/kg剂量组中,在相同功率密度时,红光高能量密度照射组(240J/cm2)所造成损伤深度(分别为1.2225±0.8457mm,2.2800±1.3665mm)均显著大于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的各照射组(P〈0.05)。适宜治疗参数为HMME剂量10mg/kg,红光能量密度120-240J/cm2。结论:红光结合HMME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对增厚或结节型微静脉畸形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微静脉畸形 激光 光敏剂 鸡冠
  • 简介: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汉族学生错畸形调查报告谢奇,孔庆仁,梁绮霞一、对象和方法1.通什中学及通什二小替牙期、恒牙期汉族学生1041人,年龄在8~18岁,其中男性570人,女性471人。被调查人群均为当地学生,外省随迁者除外。2.以Angle's分类法,个别...

  • 标签: 海南岛五指山 错合畸形 汉族学生 构成比 临床症状 替牙期
  • 简介: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骨性Ⅲ类错He患者He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Ⅲ类错He需正颌手术病例。利用T—ScanⅡHe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He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总He力(TOF)、MIP/MAX指数、He力不对称指数(AOF)、He力中心点位置(COF)及咀嚼时最大位移距离(MCOF),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时TOF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He力水平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但6个月时增大并超过术前水平。AOF术后呈下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1,P<0.001)。术后COF逐渐接近正常,MCOF减小,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患者He力水平已有提高.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骨性Ⅲ类错He患者的He力水平及He力平衡性。

  • 标签: HE力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例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例患者除原发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面动脉注射治疗,6例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例(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例(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例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例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纤维蛋白胶 硬化治疗 栓塞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侧切牙畸形腭侧沟.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侧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简介:1983、1995、2005年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学调查资料表明,龋仍然是危害人类口腔的常见和多发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民族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不尽相同,龋发病也存在很大差异。开展龋流行学研究有助于探索龋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龋发病率,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糖尿和根尖周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二者的病因均不完全清楚。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根尖周感染尚无定论,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感染也常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综述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根尖周炎感染难以控制的原因及糖尿病患者根尖周感染的控制方法,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根尖周病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评估迈索尔市13-19岁学生错骀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横向研究基于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共纳入了900名13-I9岁的学生。采用预制问卷来记录样本的详细社会信息、口腔卫生状况、个人习惯、错耠畸形及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首先采用牙齿美学指数(DAI)来评价错耠畸形,再采用13腔健康影响程度14号量表(OHIP-14)来评价生活质量,最后综合评估错胎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79,2%(n=713)的调查对象咬合正常或仅有轻微的错骀畸形,12,8%的人有明确的错耠畸形,5,7%的人有重度错殆畸形,23%的人有产生不利影响的错耠畸形。研究发现,错耠畸形的总患病率为208%。在900名研究对象中,466%(n=419)调查对象的错殆畸形对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错耠畸形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OR=1607,C1=9,17~28,17)。结论:在迈索尔市13-19岁的学生中,错耠畸形会影响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少年 牙齿美学指数 牙齿美观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三维仿真头模术前设计对其术中上颌骨截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畸形明显并且均伴有竖直方向平面的倾斜。术前制作三维头模,精确测量之后在模型上模拟截断上颌骨,评价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再将得到的数据应用到手术中行上颌骨截骨,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平面均水平,面部对称。结论通过三维头模模拟截骨得出的数据可用于精确指导术中的截骨,对于术中上颌骨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不对称畸形 LeFortⅠ型截骨 三维头模 正颌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Ⅲ类颌间牵引)和常规支抗组(采用常规Ⅲ类颌间牵引),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常规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进行Ⅲ类颌间牵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高角患者的垂直高度。防止下颌骨顺时针旋转。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安氏Ⅲ类 高角
  • 简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的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的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的颌骨间的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的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骨性Ⅲ类错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图仪分别在静息放松、正中紧咬、前伸、开口、侧方和咀嚼运动时.测定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的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肌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肌电图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口腔颌面-头颈部畸形、缺损重建后的功能康复研讨会”于2014年7月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演讲厅成功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邱蔚六院士莅临会议指导,来自市内相关单位的近80名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与会。会议邀请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爱尔赫斯学院丁瑞莹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忠敏教授在内的6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是:下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张陈平教授)、上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孙坚教授)、喉部手术与嗓音学康复(石润杰教授)、TMD手法治疗与运动(蔡斌主任)、语音科学与语音诊断技术(陈忠敏教授)、吞咽功能康复与训练(丁瑞莹教授)。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功能康复 修复重建 颈部畸形 口腔颌面 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