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琢B-晶状体蛋白。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ELISA法检测样本琢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特异探针技术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突发性耳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例诊断明确、发病在7d以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9只耳),42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液流变学、血生化、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作检测,检测结果输入SPSS软件作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和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突发性耳聋血管性病因中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突发性耳聋 发病机理 血液流变学 血黏度
  • 简介:头颈鳞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手术联合辅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9不仅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上皮-问充质转化及血管生成相关,而苴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头颈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侵袭与转移 头颈鳞癌 恶性肿瘤 辅助治疗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IgG4相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3例35眼眼眶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眼眶IgG4-RD患者23例35眼,其中男8例9眼,女15例26眼,年龄28-72(平均52.1)岁。19例30眼来源于泪腺,4例5眼来源于眶内其他部位。以泪腺区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单侧11例,双侧12例。病程1mo-10a,平均27mo。1例1眼6mo后复发。大体: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泪腺表面有很薄的纤维膜包绕。组织学特点:泪腺腺泡、导管组织严重萎缩甚至消失,被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滤泡替代,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例35眼IgG4阳性浆细胞均〉50个/HPF,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眶IgG4-RD主要发生于泪腺组织,通过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IgG4的表达可明确诊断。IgG4-RD应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

  • 标签: IGG4 IgG4相关疾病 眼眶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的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的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对眼压的影响。方法155例310只眼行LASIK手术前检查,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由A超测量获得,眼压由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非接触式眼压IOP数值明显依赖于CCT(r=0.405,=0.000),IOP与眼轴长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137,〈0.01)。结论CCT对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有明显影响,眼轴长度与IOP之间有相关性。

  • 标签: 眼压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受到的社会支持。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同仁医院、中医眼科医院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10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施测。结果:(1)低视力患者与社会常模进行比较,两者的SCL-90九个因子(除人际关系外)平均得分均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五个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SCL-90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与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度上呈部分负相关。结论:低视力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少,应注重低视力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标签: 低视力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观察光明亮睛散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100例170只眼,分成实验组50例82只眼,对照组50例88只眼。实验组采用光明亮睛散专病专方治疗,对照组采用VitC、VitE、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12眼,有效45眼,无效25眼,总有效率69.5%结论应用光明亮睛散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视功能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药 治疗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早期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只是单纯控制血糖,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全身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许多全身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此方面成果,总结必须严格控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最终通过全身综合干预以早期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思路.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链脲素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与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仅HDL-C下降与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有关(OR=1.519,95%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73%(OR=1.734,95%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94%(OR=1.938,95%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与ARC呈显著性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Mostoftheoculartumorshavepoorprognosis,andtheyremainadifficultproblemintheareaofophthalmolog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olecularbiologyandimmunologictechniquesandthedeepresearchonoculartumorrelatedgenes,itbecomespossibletodiagnoseandtreatmalignanttumorsfromthemolecularlevel.The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amemberofthetumornecrosisfactor(TNF)superfamily,isapromisingcandidate,eitheraloneorincombinationwithestablishedcancertherapies,sinceitcaninitiateapoptosisthroughtheactivationoftheirdeathreceptors.TheabilityofTRAILtoselectivelyinduceapoptosisoftransformed,virus-infectedortumorcellsbutnotnormalcellspromotesthedevelopmentofTRAIL-basedcancertherapy.Here,wewillreviewTRAILanditsreceptors’structure,function,mechanismofactionandapplicationinoculartumorstherapy.

  • 标签: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 简介:近年来关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的特点及作用进行综述,同时与慢性单纯型鼻窦炎、急性鼻炎中常见的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并对亚洲人与欧洲人鼻息肉中细胞因子的差异进行了阐述,以了解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 鼻息肉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特异性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下术中情况,总结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鼻部解剖变异。结果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相关。结论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鼻内镜检查
  • 简介: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andBonnet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

  • 标签: 角膜敏感性(角膜知觉 CTT) 接触镜(软镜 RGP镜片)
  • 简介:目的:研究αB-晶体蛋白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中αB-晶体蛋白含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中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和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full-fieldERG,F-ERG)的b波振幅差异,探讨αB-晶体蛋白对急性高眼压后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选择120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αB晶体蛋白组(αB)30只,生理盐水组(S)30只,假手术组(P)30只,急性高眼压组(H)3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于术后7d和14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Western-blot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术后7,14,21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RGCs的GAP-43表达;术前和术后1mo时应用全视野ERG的b波振幅变化测定视网膜功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αB组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于术后7d较高,14d时表达减弱(P=0.000),但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6,P=0.024,P=0.007;P=0.006,P=0.008,P=0.010);αB组RGCs的GAP-43表达于术后7d达高峰,14d时表达减弱,21d时仍有少量表达(P=0.000),但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P=0.002,P=0.001;P=0.015,P=0.002,P=0.006;P=0.005,P=0.003,P=0.005);ERG-b波振幅于术后1mo较低(P=0.014,P=0.004,P=0.003,P=0.006),其中术前各组ERG-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993),术后1mo时αB组ERG-b波振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0,P=0.004,P=0.002)。结论:外源性αB-晶体蛋白能够提高视网膜αB-晶体蛋白的表达;αB-晶体蛋白通过促进RGCs中GAP-43的表达,从而促进RGCs的轴突再生;αB-晶体蛋白可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视网膜无毒性作用。

  • 标签: αB晶体蛋白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GAP-43 ERG
  • 简介:目的:观察tumstatin肽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tumstatin肽抗视网膜内皮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tumstatin肽(T8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下RF/6A细胞(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T8肽对VEGF刺激后15,30,45,60min的RF/6A细胞P38MAP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umstatin肽对RF/6A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可抑制VEGF对RF/6A细胞的促迁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正常情况下,RF/6A细胞无P38MAPK蛋白的表达,但VEGF可诱导其表达P38MAPK蛋白,而tumstatin可抑制VEGF诱导的RF/6A细胞P38MAPK蛋白的表达(加入20mg/LT8肽30,45,60min时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umstatin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可能与P38MAPK通路有关。

  • 标签: TUMSTATIN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P38MAPK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青光眼患者泪液黏蛋白5AC水平(MUC5AC)及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2/2014-06入住我院的2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未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术前1d;术后3,6mo时的泪液MUC5AC水平及眼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泪液NUC5A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眼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mo泪液MUC5A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moMUC5AC含量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6mo时泪液MUC5A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mo眼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眼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mo时眼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在术后6mo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泪液MUC5AC含量逐步降低,眼表功能评分逐步升高。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可使青光眼患者MUC5AC水平暂时性降低,眼表功能评分暂时性升高,但术后3mo后,可逐步改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MUC5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