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几种手术方法治疗大泡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大泡角膜病变患者,分别采取角膜层间烧烙术、新鲜羊膜移植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手术。结果:18例大泡角膜病变患者,术后1~5d疼痛消失,7~12d角膜上皮修复,7~21d后羊膜植片常规溶解。角膜层间烧烙术1眼、新鲜羊膜移植术3眼术后1~2mo再次出现角膜大泡及角膜刺激症状而再次手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术,术后当天疼痛消失,14d角膜上皮光滑,角膜大泡消失。随访6~18mo无1例复发,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对大泡角膜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灼烙 羊膜嵌入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眼外伤相关因素,提供当地眼外伤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方法:选取2007-01/2011-12于我院眼科住院的眼外伤患者1137例1610眼,对其一般情况、致伤原因、预后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4.77∶1,高峰年龄为20~49岁;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前两位致伤性质为钝挫伤和穿孔伤,其中穿孔伤的平均致盲率最高(45.65%)。5a来相邻年度间致伤性质构成比无显著差异(χ2=14.586,P=0.367)。眼外伤并发症多混合存在,以外伤白内障、前房积血、葡萄膜炎更多见。结论:应提高人们对于眼外伤的预防意识,对眼外伤患者可给予及时救治,降低眼外伤致盲率。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手术重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对76例外伤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其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6例中68例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治愈率89.5%;8例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有轻度流泪,好转率10.5%。76例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有效率100%。结论外伤泪小管断裂应及时手术,避免造成终生溢泪,影响患者的生活。

  • 标签: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提高足板小窗人工镫骨手术的安全和精确。方法足板小窗和直径0.4mm小柱运动的理论计算、精密测量用器的设计、CO2显微激光和手术应用。结果418耳耳硬化症足板小窗人工镫骨术后听力提高≥15dB达99.5%,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足板小窗人工镫骨和相关技术保证手术的高成功率。

  • 标签: 人工镫骨 耳硬化症 镫骨切除术 开窗术
  • 简介:分泌中耳炎临床多见,虽经反复咽鼓管吹张、鼓膜置管等治疗,仍有复发的顽固病例。本研究发现分泌中耳炎患者其咽鼓管鼓口直径较正常狭小,提示可能与难治分泌中耳炎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在顽固分泌中耳炎中没有发现咽鼓管骨段骨质增生现象。

  • 标签: 咽鼓管 测量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类型与其屈光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白内障以裂隙灯检查散瞳后晶状体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皮质和混合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改变是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屈光状态 临床分析 晶状体混浊 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
  • 简介:<正>我们于1998年10月~1999年9月应用微波治疗变应鼻炎176例,经随访半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76例均符合"变应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男96例,女80例;年龄14~68岁,平均34.9岁。病程多在1年以上,最长达30余年。所有患者均打喷嚏和流清涕为主诉,在治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微波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分析 疗效显著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视力
  • 简介: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 标签: 湖北 20~29岁人群 角膜地形图 角膜散光 近视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和治疗等临床特点及其诊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141例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慢性泪囊炎16例、鼻源眶内蜂窝织炎15例、鼻窦囊肿致眶内并发症11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16例、外伤鼻眶骨骨折65例。结果141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影像学、病理学和手术探查等均明确诊断。治疗后,16例慢性泪囊炎溢泪症状均消失;15例鼻源眶内蜂窝织炎痊愈;11例鼻窦囊肿,术后视力、突眼、复视不同程度改善;18例良性肿瘤,术后突眼、复视、视力下降、溢泪不同程度改善;16例恶性肿瘤治疗后,复视、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突眼、溢泪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缓解;65例外伤鼻眶骨骨折获痊愈(9例伴视神经损伤中,4例视力有较明显提高,5例视力改善不明显;2例伴眶内侧壁异物在鼻内窥镜下取出)。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影像学在诊疗上有重要的价值,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有明显的优势,鼻眼相关疾病常首诊于眼科,应引起相关学科医生的关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40—241)

  • 标签: 鼻眼相关疾病 鼻内镜 影像学 鼻眼相关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耳源颅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我科收治的21例耳源颅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包括脑脓肿9例、脑膜炎5例、静脉窦血栓静脉炎4例、硬膜外脓肿3例,继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14例、骨疡型中耳炎3例、隐蔽中耳炎2例、Modini畸形2例。21例均行耳部及头颅cT平扫检查,其中6例未发现颅内病变,经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确诊。分别行单纯乳突根治术8例、乳突根治术+脑脓肿穿刺引流6例、乳突根治术+颅钻孔脑脓肿引流1例、乳突根治术+脑脓肿切除术1例、乳突根治术+静脉窦切开脓肿清除及血栓取出2例、外淋巴漏修补术2例。结果随访1-2年,1例死亡,其余20例治愈,其中19例干耳,1例术腔仍有少量分泌物。全部患者颅内并发症无复发。结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仍是耳源颅内并发症的最常见病因,应提倡对这两种危险中耳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并发症,CT平扫阴性病例,需行MRI检查。乳突切除进路的显微微创手术有效,无需开颅。

  • 标签: 中耳炎 脑脓肿 颅内并发症 耳源性
  • 简介:<正>淋菌结膜炎是淋病双球菌(奈瑟淋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极强的眼部疾病,成人多为自身感染,新生儿则通过患有淋菌阴道炎、宫颈炎的母体产道分泌物直接传染。现将我院1995年至1997年间诊治的6例新生儿淋菌结膜炎报告如下。

  • 标签: 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 淋病双球菌 分泌物 青霉素 结膜囊
  • 简介:目的研究分泌中耳炎(SOM)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声导抗各值的差异及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162耳)SOM患者的声导抗和纯音测听资料,并将声导抗各项指标、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将能抽出液体和不能抽出液体者进行上述指标比较。结果SOM患者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声顺值和Grad明显低于正常组,TW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耳道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抽出液体和不能抽出液体组,声导抗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患者纯音听阈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是否出现障碍除TW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声顺值、Grad和TW有助于诊断SOM。鼓室压、声顺值、Grad和TW的值的大小不能为鼓室有否积液提供依据。SOM患者有听力下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可以通过声导抗中TW指标的大小,估计听力是否受损。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声导抗 纯音测听 诊断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 回顾性分析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2002年12月~2004年4月在我院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将其与国外类似报道比较.方法对相应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在上述时间内共进行117例穿透角膜移植.其中男性8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5.5±18.7岁(8~75岁).角膜移植的病因按病例数由多至少依次为角膜炎后角膜白斑,计38例(33.48%),其中,尤以病毒性角膜炎为主.外伤后角膜疤痕及大泡角膜病变占第二位,各17例(14.53%),随后为移植片排斥、真菌角膜溃疡、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以及原因不明的角膜白斑.圆锥角膜组的平均年龄为21.83±8.3岁(15~33岁),较平均年龄小(P<0.01).而大泡角膜病变组的平均年龄为60±16.65岁(25~84岁),较平均年龄大(P<0.01).结论与发达国家不同,角膜炎后角膜白斑,外伤后角膜疤痕,大泡角膜病变依次是角膜移植最常见的原因.

  • 标签: 穿透性角膜移植 平均年龄 角膜白斑 大泡性角膜病变 疤痕 外伤后
  • 简介:近年来国外在开角型青光眼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已确定了许多染色体位点与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有关,并且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以及其突变位点的分析,本文就开角型青光眼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相关基因 遗传学 染色体位点 基因克隆 病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8例调节内斜视的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时可手术干预残余斜视角.强调双眼单视功能的检查和训练.

  • 标签: 屈光 调节 内斜视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机械眼外伤122例12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及回顾分析。结果:机械眼外伤122例中,开放眼外伤116眼(95.1%),闭合眼外伤6眼(4.9%),男女之比6.18∶1,机械眼外伤以眼球开放损伤为最多,致伤多以异物为主,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全部保住了眼球,与入院视力相比,出院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机械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果严重,应加强防范。及时的医院就诊和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是挽救伤眼视力、降低机械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显微手术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