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返流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接受鼻饲患者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留置胃管、间歇重力滴注营养液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返流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返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鼻饲返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不能经口进食,需经鼻饲营养支持治疗,以此维持正常营养供给。但是在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吸情况,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现阶段医学界日渐重视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相关研究报道不断增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临床鼻饲患者误吸预防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鼻饲患者 误吸 预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法应用于护生鼻饲教学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4名护生随机分组对照组127名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127名接受循证法教学,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分别有92.13%、88.19%的护生存在鼻饲恐惧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鼻饲恐惧症SAS评分与年龄、性别、成长背景无关(P>0.05),但与教师信任度密切相关(P<0.05);教学结束后观察组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自我效能评分及教学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教学后鼻饲成功率为96.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2%(P<0.05)。结论在护生鼻饲教学中应用循证法指导教学能够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其鼻饲成功率与教学质量。

  • 标签: 循证法 护理学生 鼻饲 教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外科患者优质鼻饲饮食的效果及热量给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5名患者给予优质鼻饲营养,对照组45名患者给予常规鼻饲营养,观察其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对给予的热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优质鼻饲饮食后,营养指标正常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热量需求根据患者的体重及病情状况给予。结论对于脑外科患者,优质鼻饲饮食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而热量的给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需求,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标签: 脑外科 优质鼻饲饮食 效果 热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经鼻饲肠内营养方式针对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划分为4组,Ⅰ组与Ⅱ组进行鼻胃管肠内营养。Ⅲ组与Ⅳ组应用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Ⅰ组应用鼻饲泵Ⅱ组采用肠内营养袋重力滴注,Ⅲ组通过鼻饲泵,Ⅳ组采用肠内营养袋重力滴注,结果Ⅲ组与Ⅳ组患者出现食物反流、呛咳、胃潴留以及吸入性肺炎高于Ⅰ组与Ⅱ组,而Ⅱ组患者发生率高于Ⅰ组,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P<0.05),Ⅲ组与Ⅳ组患者发生率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结论经鼻饲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的营养状态,预后效果理想,但是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患者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等情况,降低其生活质量与整体治疗效果,良好的预防工作更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肠内营养方式 不同经鼻饲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时采用不同鼻饲法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对照组)、B(研究组)两组,各25例,采用不同的鼻饲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B组患者在营养指标上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营养持续性鼻饲法能有效保证患者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营养持续性鼻饲法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以及肺部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观察组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安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科重症 机械通气 鼻饲患儿 护理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老年鼻饲患者56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显著较对照组(21.42%)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6.43%)显著较对照组(75.0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鼻饲患者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利于抑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鼻饲患者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吞咽训练的作用分析。方法对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结合系统的吞咽康复训练护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化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鼻饲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9例,速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6例,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并联合系统的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及营养不良,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25±1.25)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82±3.06)天。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而言,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效果更佳,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后续护理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鼻饲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临床针对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鼻饲为患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由此引发相关并发症(腹泻、呕吐、胃潴留、误吸、脱管堵管等),我们来探讨如何减少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对20例患者2800例次鼻饲采取不同床头角度,即床头角度<30°及≥30°-40°。结果观察发现,床头角度<30°,呛咳的阳性发生率占1.3%,与床头角度≥30°-40°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证实床头角度≥30°-40°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位,此体位可以避免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对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感染、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龄 鼻饲进食 体位 吸入性肺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应用循证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行气管切开鼻饲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气管切开鼻饲患者的误吸,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鼻饲 误吸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长期鼻饲老年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方法对科内的长期鼻饲的老年住院病人对其进行活动能力,吞咽功能,意识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造成长期鼻饲老年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是老年病人意识不清躁动、病人的心理因素、胃管固定松动、咳嗽呕吐、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结论针对长期鼻饲老年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加强胃管的固定,做好健康指导,安全防护等措施,降低老年病人非计划拔除胃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长期鼻饲老年病人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自制匀浆在临床危重症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选取100例临床危重症鼻饲患者,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22年6月~2023年6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个体化自制匀浆),统计干预前后,2组危重症鼻饲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以及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展开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钾、血钠、血钙等生化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展开干预后,观察组危重症鼻饲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结果:P<0.05。观察组危重症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个体化自制匀浆的优势明显,在临床危重症鼻饲患者中可以广泛使用,患者实施后生化指标有效改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个体化自制匀浆 危重症 鼻饲患者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9月我院颅脑损伤昏迷鼻饲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9月我院颅脑损伤昏迷鼻饲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颅脑损伤昏迷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鼻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长期鼻饲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46名长期鼻饲老年病人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23名,实施常规护理;研究23名,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比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和病人家属对病情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和病人家属对病情知识的掌握程度则强过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长期鼻饲老年病人 互联网+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功能评估方法表在老年患者鼻饲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老年科病房的年龄75~98岁、基础疾病≤8种的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鼻饲方案,试验组根据胃肠功能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的鼻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鼻饲护理并发症胃潴留、返流、腹泻、便秘、误吸、腹胀、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胃肠功能评估方法表 老年 鼻饲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鼻饲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收治的无创机械通气鼻饲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7天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营养指标、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肠内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干预7d后试验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营养指标、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肠内营养费用等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鼻饲 早期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