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 2016年 9月到 2019年 3月本院收诊的 38例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19例(小针刀)与观察组 19例(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4.74%)高于对照组( 68.42%)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率( 5.26%)低于对照组( 36.84%)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方法可有效改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 小针刀 龙氏正骨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在 2014年 2月到 2015年 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0例,对照组进行手法复位配合倍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治疗 3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骨科共 29例术后肿胀、活动受限的踝关节骨折病例,使用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为 2.00( 1.50, 2.50)、 10.00( 4.00, 14.00), 治疗后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为0( 0, 1.00)、 17.00( 11.00, 17.00)。治疗前后比较,踝关节肿胀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活动受限患者,下肢洗伤方联合手法治疗能提高踝关节功能评分并降低踝关节肿胀评分。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肿胀 活动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手法复位与肛肠Ⅰ号方外洗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76例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肛肠Ⅰ号方外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远好于参照组对象,双方对象的数据比较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P< 0.05)。结论:对于气滞血瘀证嵌顿痔患者的治疗而言,将肛肠Ⅰ号方外洗与手法复位进行联用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气滞血瘀证嵌顿痔 肛肠Ⅰ号方外洗 效果 联合 手法复位
  • 简介:[ 摘要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是由于孕妇在妊娠期,孕妇体内内源性激素增加,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胆汁排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胆汁出现淤积,如果此时患有乙型肝炎,很容易导致病人体内病毒的大量复制,进而加重肝脏损伤;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无特效药治疗,通过护士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认识,及时尽早诊断治疗,有效护理,加强监护,积极对症治疗,必要终止妊娠, 加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 ] 肝功能 ICP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颈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前超声表现和预后。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产前超声发现颈静脉血栓形成的胎儿,共10例,纳入时间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10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例胎儿,有8例进行胎心监护,其中6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75.00%,包括:3例加速反应不明显,2例胎心减速,1例胎心中度变异;8例均经产后病理检查证实,包括:3例脐带扭转,3例急性绒毛膜羊膜炎,2例慢性蜕膜炎。结论:产前超声对脐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当胎儿出现宫内感染、脐带扭转等现象时,应对脐带游离段进行序贯扫查,以便尽早发现脐静脉血栓,尽早处理。

  • 标签: 胎儿 颈静脉血栓 超声检查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整脊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出 114例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整脊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以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2.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8.95%, P< 0.05;观察组治疗 10d后的 JOA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01。结论:整脊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同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整脊手法 中药熏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特色护理 辩证施护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到2020年4月在门诊运用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观察疗效。结果 运用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有效率达91.7%。结论 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疗效满意。

  • 标签: []正骨调脊手法 L3错位 膝关节疼痛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以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象,患者治疗时间在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期间,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其中 50例采用医骨伤手法单独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50例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现象,帮助腰椎功能得以康复,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腰椎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分析运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21年期间入院就诊的6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不同的临床医治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传统中医骨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独活寄生汤,将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进行记录并对比之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运用中医骨伤手法医治联合独活寄生汤后腰部功能评分优胜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临床医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患者满意度评价93.33%同样高于对照组96.67%。且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疼痛时间缩短,并降低其并发症产生概率,两组对比差距显著,实现统计意义(P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临床疗效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与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和疼痛评分。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就诊于本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JOA 、 VAS 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快速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加速患侧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伤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心血管超声表现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选取对象为25例于我院进行治疗且已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大血管管壁厚度各脏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心血管超声表现的特点。结果:对25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心血管超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相对于正常健康的人而言,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会有明显的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未见明显变化。25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有皮肤变色(后多确诊为皮肤黄色瘤)的情况发生,占比为92.00%;有8例患者在早起有较为明显的心绞痛等心脏功能性异常的情况出现,占比为32.00%;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的患者出现6例,占比为24.00%;发生角膜老年环的患者有13例,占比为52.00%。结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年龄较早,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受累,超声检测对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脏瓣膜、血管情况能准确分析,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超声 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脑脚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本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出现肢体瘫痪或运动功能障碍,21例伴意识水平下降或认知能力降低,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影像学检查中,可见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可累及脑桥、小脑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可见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存活18例,3例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预后不良率53.13%。结论:1)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与大多数脑梗死症状相似或相同,多数患者伴脑桥、小脑梗死。2)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灌注不足可能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3)本病的预后较差,短期存活率并不理想。

  • 标签: 双侧大脑脚梗死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痛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儿内科急重症患者,病例数45例。爆发性心肌炎、紫癜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各15例,组别不同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所选用的治疗对策也不同,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此次参与研究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紫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为提升儿内科急重症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腹痛情况、机体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对策,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痛 儿内科急重症 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 。 方法 选取 2018-2019 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及盆腔纤维瘤 患者 20 例,对所有患者行 CT 以及 MRI 检查,对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的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特征作总结归纳。 结果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 情况均有其特征,需作临床鉴别诊断。 结论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 均有其独特的特点,临床诊断需与其他类型肿瘤作鉴别诊断,提升临床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影像学 病理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流产患者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52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n=260,采用HCG诊断方式)与研究组(n=260,采用阴道彩超诊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束后的宫内残留检出率等。结果:对照组260例患者中,有234例确诊有宫内残留,检测正确率为90.00%,研究组260例患者中,251例确诊有宫内残留,检测正确率为96.67%,研究组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物流产 宫内残留物 彩色超声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期)的COVID-19患者CT图像及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急性期对比,在恢复期,普通型患者累及叶减少、病灶和磨玻璃影完全吸收的病例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较多,而在恢复期更容易出现纤维化加重或转化为磨玻璃阴影。T 淋巴细胞亚群中的 CD4+ 水平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结论:与急性期相比,患者恢复期COVID-19患者的NRCT征象明显减轻,体内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相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IDS(艾滋病)合并PJP(肺孢子菌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以2019.6~2021.12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AIDS合并PJP患者,随机分成磺胺甲噁唑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克林霉素),各42例,对两组疗效、动脉血气指标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磺胺甲噁唑组,SaO2、PaO2高于磺胺甲噁唑组,(P<0.05)。结论:对AIDS合并PJP患者治疗中,采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克林霉素疗效显著,且可帮助患者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艾滋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