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门诊出生的早产新生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发展性照顾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体重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睡眠的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重症监护 随机数字表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8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不同梗死部位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患者E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疏血通 氯吡格雷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的256例患者,其中PIS组75例和非PIS组181例。记录PIS相关危险因素、并检测Hcy、Hs-CRP、D-二聚体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S相关危险因素、Hcy、Hs-CRP、D-二聚体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Hcy、Hs-CRP、D-二聚体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1)256例ACI患者中,有75例出现PIS,其发生率为29.30%;(2)单因素分析示,非PIS组与PIS组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LDL-C、Hcy、Hs-CRP、D-二聚体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Hcy、Hs-CRP、D-二聚体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Hcy、Hs-CRP、D-二聚体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36、0.832、0.794。结论Hcy、Hs-CRP、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PI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进展性脑梗死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措施。分析比较两组喂养良好率、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并对两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增加早产儿体重,减少喂养不良事件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对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进行实际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进展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上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长春西汀。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在血小板散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CD62p表达上均低于对照组,但是血小板计数(PLT)则无显著差异。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反馈,且有利于抑制血小板活化,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奥扎格雷钠 进展性脑卒中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探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2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90d后NIHSS评分、Barthela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共计60例。参照患者就诊时间,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经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经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使用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0%,差异性不突出,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临床效果较佳,且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值得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急性进展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2.00%优于对照组5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可靠。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吡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运用于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纳入的9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采取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FIB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运用于进展性脑梗死中效果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相关指标水平恢复,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丁苯酞注射液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