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提出基于信息熵和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筛选及其人工神经网络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并用于选取肿瘤特征基因。通过粗糙集和信息熵对基因的筛选模型,建立必要的基因集;通过基因对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函数的灵敏度分析,递归去除灵敏度较低的若干基因,生成一组候选特征基因子集;将特征基因子集传输到肿瘤病理诊断系统,生成诊断报告。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BP神经网络 信息熵 基因 灵敏度分析 诊断系统
  • 简介:据2009年6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一种控制肿瘤在脑部生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此项发现为寻找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目标。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已侵入大脑的肿瘤细胞来说,其一旦被激活,称为整合素αvβ3的肿瘤细胞受体会促使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量增加,此生长因子参与肿瘤在脑组织中扩散所必需的新血管生长。

  • 标签: 血管生长因子 美国科学家 肿瘤细胞 脑部 美国国家科学院 整合素ΑVΒ3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微创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21例经腹腔镜和28例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51.8岁(29~6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淋巴结切除数目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61.11±130.11)ml,明显少于同期开腹手术者[(933.33±452.57)m1](P〈0.01);腹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数为(22.90±6.29)个,优于开腹手术组[(15.73±6.32)个](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27.70±9.14)h,开腹手术组为(55.52±15.11)h,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部分病例随访至2006年9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从短期随访看,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作为子宫恶性肿瘤,尤其早期病例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微创外科 腹腔镜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 标签: 良性骨肿瘤 骨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 骨替代材料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异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含BMP的骨填充材料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 标签: 骨肿瘤 瘤样病变 骨移植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介绍一组因股骨上端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自1984年10月至2003年12月57例股骨上端恶性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人工关节置换来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上段及髋关节,作者介绍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假体设计的要点,手术方法和术后治疗的要点等.结果57例中生存的46例,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7.7%.结论对股骨上端的原发性中低度恶性肿瘤或孤立存在的转移瘤,如无禁忌症,可考虑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较满意,根治效果也较好.

  • 标签: 股骨上端 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 手术适应症
  • 简介: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普朗尼克F68(Pluronic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组成微球控释系统,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微球,研究PCL/F68载药微球及PCL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微球表面形态,考察PCL/F68载药微球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活性并与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的包封率约为9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球形圆整,PCL微球表面光滑,而PCL/F68微球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状(Fig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紫杉醇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 标签: 体内抗肿瘤 制备小鼠 小鼠体内
  • 简介:目的研究在抗血管生成因子——内皮抑制素(ES)作用下,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血管渗透率变化对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正常化期过程中的血液灌注。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管内流量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跨壁流量采用Starling定律,以肿瘤血管渗透率表征血管正常化期肿瘤血管的变化。用差分迭代法数值计算肿瘤血液灌注组织间质压强。结果在ES作用下出现的"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将下降,肿瘤组织间质高压降低,在肿瘤血管渗透率和正常血管一致时,肿瘤组织间质压强明显下降,压强梯度上升。此后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上升,肿瘤组织间质压强又增高,压力梯度下降。结论ES不仅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而且随肿瘤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在"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改善了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抗肿瘤血管生成与其他方法联合可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抑制素 血管正常化窗口期 渗透率 血液灌注
  • 简介:探讨氩氦刀冷冻处理的肺癌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DCs)后,激活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取肺癌细胞系NCI-H446经氩氦刀处理制备肿瘤粗抗原,在骨髓来源DCs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上述肿瘤粗抗原,观察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结果表明,肺癌细胞经氩氦刀处理后可致敏DCs,并可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效应,靶细胞凋亡增加.氩氦刀处理的肺癌细胞致敏DCs后,可增强DCs诱导CTLs的抗肿瘤效应(凋亡).

  • 标签: 氩氦刀 肺肿瘤细胞系 树突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以高氧诱导建立慢性肺部疾病(CLD)的新生大鼠模型为对象.动态观察肺损伤过程中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高氧对肾脏的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只新生足月Wistar大鼠,体质量5.7g,分为2组,即高氧组100只,空气组100只。将高氧组采用高氧建立新生鼠CLD模型,在80%±5%氧气条件下持续暴露;空气组新生鼠生后在正常空气中暴露;于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NF-α电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表明,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第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偶见肾小管出血、坏死,肾小管再生,未见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空气组大鼠肾组织内无或仅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表达.高氧组各期显示出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氧组第3天肾组织TNF-d(0.49±0.02)表达增强(P〈0.05),第7天TNF-α(0.63±0.14)表达达高峰(P〈0.01).第14天TNF-α(0.45±0.22)表达减弱,但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TNF-α(0.32±0.05)表达减弱,与空气组TNF-α(0.29±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人高氧的新生鼠可产生肾脏病理学轻度改变.细胞因子TNF-α在肾脏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

  • 标签: 高氧 肾脏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大鼠
  • 简介:据TheRadiologicalSocietyofNorthAmerica2007年11月19日报道,CT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推荐的筛查结肠/直肠肿瘤的方法。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期比较了CT结肠镜检查与常规光镜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方面的准确性。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直肠肿瘤 筛查技术 CT 检查技术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 改善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造成的呼吸困难。方法 用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术置入。结果 全部2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术既能解决危及生命的呼吸窘迫症状,又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气管狭窄 置入术 支架
  • 简介:针对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优化过程中稳定性差和早熟问题,提出基于集成VPRS-RUGGA-支持向量机的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首先,引入变精度粗糙集构造属性依赖度,结合属性约简长度和惩罚函数的加权和构造适应度函数框架;其次,采用无回放余数随机选择法、均匀交叉和高斯变异算子进行遗传操作;然后,在CT、PET和PET/CT样本空间中提取肺部肿瘤ROI区域特征,构造不同的特征空间,运用VPRS-RUGGA-支持向量机模型约简和分类识别;最后,在不同的样本空间中构造支持向量机(SVM)个体分类器,采用相对多数投票法输出集成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集成VPRS-RUGGA-SVM模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泛化性能和稳定性,VPRS-RUGGA-SVM模型可有效改善早熟问题,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

  • 标签: 遗传算法 变精度粗糙集 支持向量机 计算机辅助诊断 特征约简
  • 简介:预测并合成survivin-△Ex3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基因疫苗,探讨携带表位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疫苗对小鼠移植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将表位基因序列连接,构建pVAX1-STEs-EGFP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口服疫苗。实验动物分为未免疫对照组、口服沙门氏菌组、pVAX1质粒转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口服pVAX1-Survivin-△3(T34A)!EGFP质粒转染的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和口服pVAX1-STEs!EGFP质粒转染的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结果表明:在5组肿瘤模型小鼠中,肿瘤瘤块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2.43mm、13.70±2.97mm、13.05±1.77mm、7.46±2.61mm、9.05±2.18mm;表位疫苗组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小鼠口服携带survivin-△Ex3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基因疫苗后,能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 标签: survivin-△Ex3 HLA-A2 1 限制性 CTL表位 基因疫苗
  • 简介:目的观察金水鲜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金水鲜组、放疗组、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每组6只。放疗剂量为2Gy,金水鲜制成悬液后灌胃给药。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短径变化。绘制肿瘤生长瞳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VEGF的表达。结果肿瘤体积在接受处理后明显减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分别为303.209mm^3±14.445mm^3,284.758mm^3±21.891mm^3,303.228mm^3±2.33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或放疗组比较,VEGF表达阳性率降低(分别为12.97%±O.82%,15.13%±1.31%。13.6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鲜胶囊与放疗联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

  • 标签: 金水鲜胶囊 放射治疗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