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儿童”(CTC)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营养教育、饮食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吴忠市两所条件相似的幼儿园为本次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中98名大班儿童为传授组,由幼儿园所指定的老师对大班儿童进行营养教育,176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采用CTC模式进行营养教育,让传授组儿童向辐射组儿童传播营养知识和合理饮食方法,对照组82例大班儿童为传授组,187例中、小班儿童为辐射组,均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问卷方法,对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变化以及对营养和食物的态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干预教育结束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对于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以及对营养和食物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儿童对营养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和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传授组和辐射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和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儿童”(CTC)模式是一种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非常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 标签: 儿童与儿童&rdquo 模式 学龄前 营养教育 饮食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一天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如果睡觉时也能美容的话,岂不一举两得。其实,美丽的皮肤和睡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睡觉的时候,皮肤细胞一直在进行着再生和修复。如果熬夜的话,第二天早上,皮肤的保护机能就会下降,水分也很容易就会蒸发掉。相反,如果有连续几天的假期,饱饱地睡上几天,那么肌肤的保护机能和含水量就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标签: 睡眠因素 秋冬季 养颜 皮肤细胞 含水量 睡觉
  • 简介:《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 标签: 黄帝内经 昼夜节律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77例确诊为OSAHS患者,分别进行下鼻甲、软腭、悬雍垂或扁桃体射频减容术。随访6个月,对疗效、AHI、LSaO2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091%,无效7例(909%)。术后AHI、LSaO2明显优于术前值,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咽腔、软腭长度、腭咽横、前后径及扁桃体、舌根、舌后隙均改善。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OSAHS患者具有低温、可控、准确、微创、止血、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症状轻、愈合快、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疗效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in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
  • 简介:《内经》藏象学说以五脏为核心来阐述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并赋予五脏以生命中枢的地位,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五脏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五脏的概念内涵入手,在阐明五脏精、气、神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分别探讨五脏藏精、化气、生神对于睡眠的基础作用。

  • 标签: 内经 五脏概念 睡眠
  • 简介:观察经络刺激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将98名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基础病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择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胆经头部诸穴于每天15∶00~16∶00以及20∶00~21∶00进行循经梳头,每次3分钟,8周为1疗程。结果: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PSQI总体得分,以及对照组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PSQI总体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眠时间及PSQI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为65.90%,对照组有效率为42.22%,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经络刺激有利于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经络刺激 失眠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A组(46例)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B组(44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C组(46例1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均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结束后2个月)用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C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SA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的MBI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5),B、C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A组与B组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

  • 标签: 针刺疗法 中风 中风后遗症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中风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cepqualityindex,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sleepinessscore,ESS)评估患者的嗜睡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通气时间、呼吸紊乱指数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通气时间、呼吸紊乱指数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E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β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SE、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