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关联分析和诊断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分析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IR和患者的肿瘤位置、性别存在关联,NIR和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关联,PLR高水平常见于结肠部位肿瘤、淋巴结侵犯,RDW高水平多发于结肠位置(p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结直肠癌 病理参数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血液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20例与同期时段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作用研究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并分析其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UA)、尿素氮(BUN)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中,如血液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现象,同时还会引起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损害及并发症,应及时采用有效治疗,对保障新生儿健康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血液生化指标 改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550例患者,其中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认定为药物影响而发生异常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药物类型。结果我院因药物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发生偏差的概率是0.77%;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常见药物类型主要有激素类、抗癌类、维生素C、抗生素类、抗糖尿病类、利尿类以及解热阵痛类。结论患者在接受临床生化检验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以此提高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 标签: 药物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  鄂尔多斯 017200【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功能生化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共48例,定为生化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8例,定为健康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生化组患者的TBA(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健康组,但CHE(血清胆碱酯酶)、CHO(总胆固醇)、ALB(白蛋白)水平低于健康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生化指标可检验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因此可作为临床检验依据。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生化指标 检验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病毒性肝炎孕产妇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外选择5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sCD30以及ALT水平均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的sCD30水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与ALT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能够作为肝炎活性的一个重要的检测化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可溶性CD30(sCD30) AL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肾脏损害指标的变化及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高血压肾病A组35例;高血压肾病B组40例;高血压肾病C组2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率。结果各组高血压肾病尿MA、β2-MG、RBP、N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53.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40.0%(χ2=3.92,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0.0%明显高于三项联合检测76.0%(χ2=4.94,P<0.05);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RBP与β2-MG和NAG呈正相关(r=0.669,r=0.597,P均<0.01)。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测定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N-乙酰-&beta -D-氨基葡萄糖苷酶 &beta 2微球蛋白 微量白蛋白
  • 作者: 高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59-0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病发于青年女性。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本病彻底治愈很难,但通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情。1临床表现1.1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1.2皮肤和黏膜皮疹常见,面部典型蝶形红斑。急性期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磷片状脱屑。1.3骨骼肌肉约90%以上患者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及肌痛、肌无力。1.4心脏受累约10-50%患者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及瓣膜病变,1.5呼吸系统受累包括胸膜炎、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肺栓塞、肺出血均可发生。1.6肾脏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病综合症表现全身水肿、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1.7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精神异常、肢体瘫痪、麻木疼痛、行走不稳、视力障碍、面瘫、肌肉萎缩等。1.8血液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数据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液净化 临床指标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79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肾功能进行检查,对检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Scr、BUN以及mAL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r和尿微量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对于监测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检测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分布宽度PDW、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T、PIB以及PLT大幅降低,PDW以及MPV大幅升高,且INR、PT以及APTT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体内血液低凝状态较为明显,检测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评估其肝功能受损程度,明确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为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支持。

  • 标签: 肝硬化 血小板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临床借鉴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笔者单位10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100例甲亢患者为参考对象,予以血清检验,分析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ALP、TBA、ALT等指标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甲亢性肝病 血清检验 诊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析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开展研究,同时抽取本院收治的40例甲亢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纳入时段为2019年10月-2022年09月,将以上两类患者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开展血清检查,对比两组血清检验指标。结果:对比FT3、FT4、TT3、TT4、TSH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亢性肝病 血清检验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CRP/ALB)、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预测HSP患儿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炎性指标 朝鲜族 汉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感染性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检验 8项感染性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等指标的测定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7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中血清中TBA、PA、CHE、ALT、AST、TBIL等指标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1)试验组TBA、TBIL浓度均显著升高,失代偿患者TBA水平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试验组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试验组各项转氨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硬化代偿期患者ALT升高明显,失代偿期患者AST升高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PA浓度明显下降,ADA及ChE活性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TBA阳性率可达86.1%,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PA在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损害程度上较ALB更为敏感。PA、ADA与病情进展高度相关。总胆汁酸(TBA)等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治及预后判断。

  • 标签: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13年1月至8月收治的338例肝病患者和及197例胆囊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200例心、肝、胆、肾功能均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的不同。结果急性肝炎和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别中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肝性脑病、重型肝炎、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组别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为肝硬化、肝癌与胆石病患者。结论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可很好的反映肝胆功能状况、肝细胞受损程度,评估患者肝胆疾病病程的进展以及预后判断。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凝血指标 肝胆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法及病情判断指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洗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性炭胃肠灌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药量为(487.4±12.6)mg,住院时间为(10.4±1.8)d;对照组阿托品用药量为(984.1±13.1)mg,死亡4例,住院时间为(15.6±2.7)d;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炭胃肠灌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住院病人输血,手术,介入检查治疗前检测血液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分析,探讨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及预防医疗纠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医院各科病人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IV、抗TP、抗HCV检测,共6086人。结果住院患者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HBsAg阳性率为5.62%,抗HCV阳性率为0.89%,抗HIV阳性率为1.43%,抗TP阳性率为0.87%。结论介入治疗前,输血和手术前检测血清感染性指标,不仅对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保护有利,也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临床科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术后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实验室支持。

  • 标签: 感染性指标检测 医源性感染 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