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泥炭与褐煤划分界限尚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虽然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其结果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一个典型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泥炭、褐煤的连续性剖面及足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褐煤的普查勘探中,也存在着泥炭与褐煤界限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泥炭化程度高的泥炭和褐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更不易分辨。云南通常把它们笼统称作褐煤、柴煤、草煤等,定名极不统一,给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带来不少问

  • 标签: 普查勘探 煤化程度 全新世 上新世 中更新世 古气候环境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从铀的活化、迁移、沉淀、成矿以及保存等几方面综述了有利于砂岩型铀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有机质在铀矿富集成矿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已被用于揭示铀矿中有机质的特征,如元素分析、Rock-Eval热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色谱-质谱分析、裂解色谱-质谱及显微光谱技术、紫外荧光光谱分析、^13C核磁共振、碳/氢同位素分析等;同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铀矿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阐述了有机地球化学在重建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 有机地球化学
  • 简介:磁绿泥石化学成分类似于绿泥石,但属于蛇纹石结构。研究中常将其误认为是高岭石或鲕绿泥石,国内相关研究极为有限。作者综述了各地发现的磁绿泥石及其形成环境特点,将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类:①海相环境,常在海相鲕粒铁质岩中以鲕粒形式产出,海相磁绿泥石多指示温暖、富铁且为还原环境的海域;②非海相环境,在北极荒漠土、煤炭沼泽、红土带、淡一半咸水的河漫滩和河口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三角洲、燧石黏土、花岗岩和变质岩中产出,多由海绿石、绿泥石、高岭石、钛云母、或红土转化形成。对磁绿泥石进行矿物学以及成因环境研究,有助于黏土矿物学研究的完善,对磁绿泥石产区的古环境分析拍.将大有裨益。

  • 标签: 磁绿泥石 0.7nm绿泥石 化学组成 结构 形成环境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 标签: 花岗岩化 变余沉积 岩石学特征 地壳活动 褶皱发育 深大断裂
  • 简介:地球化学异常的共轭现象及其分形数学结构周永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分形结构,非平衡地球化学体系所谓“找矿”的实质就是寻找在特定尺度以上的地球化学正异常。因此,正异常研究及在找矿方面的贡献一直为地质...

  • 标签: 地球化学异常 共轭现象 分形数 地球化学体系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60年代以来,非平衡态热力学与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很快向其它科学领域渗透。它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宇宙科学、人体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连接起来,填平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耗散结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在1967年召开的第一届“理论物理与生

  • 标签: 非平衡态热力学 耗散结构 宇宙科学 场理论 人体科学 平衡相图
  • 简介:通过对中国东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300余个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和14个中、新生代玄武岩和蛇绿岩岩石分析研究,获得了1455个长石铅、68个全岩铅和9个玄武岩铅同位素新资料。所获得的最终主要成果和新认识、新概念归纳如下:1.定量地将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分成三大块体,即华北、华南、东北。它们之间的界线在东经116°、北纬30°和42°附近(图1)。2.综合Pb、Sr、O、Nd多元同位素示踪组合模式,将华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五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省,亦即是五个构造花岗岩省和五个构造成矿省:冀北—辽北省(A1-1)、阴山—五台—燕山省(A1-2)、晋中—冀南—鲁西—辽南省(A2)、大别—胶南省(A3-1)和秦岭—北淮阳—肢东省(A3-2);华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八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花岗岩或构造成矿)省:洪泽湖—太湖省(B1),西南扬子省(B2-1)、北扬子省(B2-1)、南扬子省(B2-3)、南岭省(B3-1)、三江省(B3-2)、武夷省(B4-1)和闽台省(B4-2);东北岩石圈陆壳板块暂划分出两

  • 标签: 岩石圈 铅同位素化学结构 构造地球化学省
  • 简介:泗滨砭石是中医用以制造砭具的一种石材,加热后的砭具对人体有加快血液流动和疏通经络等明显的理疗效果。本又用近代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测定了砭石的徽结构、化学组成、放射性和法向发射率。结果表明,泗滨砭石是一种致密的徽晶粒状结构石灰岩,CaCO2的含量高达96%,不舍有毒元素,放射性核素含量极低。镜下能观察到的其他矿物有黄铁矿、锐铁矿和石墨,粒径1~3μm,分散产于方解石的晶界间;砭石中未见生物残骸,有机碳舍量仅为0.09%。在8~14um光谱区测定的法向发射率高达0.923,说明砭石具有很好的红外发射性能,而方解石高达86.73J/K·mol的热容和微晶致密结构特征,是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和加热后对人体有明显理疗效果的岩石学基础条件。

  • 标签: 泗滨砭石 徽晶灰岩 岩石成分 红外发射 理疗功能
  • 简介:2014年12月6-7日,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2个专业委员会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会议由2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立兵、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宏平等25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专业委员会 岩石材料 矿物结构 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