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大别山北部石榴二辉麻粒岩中的变质结构及变质反应特征的研究,认为石榴二辉麻粒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变质演化作用阶段:(1)S1阶段以早期的残留矿物,并呈包体的形式产于石榴石中为特征,以Cpx+Q(Cs)+Ru+Gt组合为代表,T=612~750℃,表明石榴二辉麻粒岩曾经历过榴辉岩相阶段的变质作用;(2)S2阶段是以Opx+Cpx+Gt+Amp+Q+Ti+Mt矿物组合为牲,其相应的T=837~887℃,P=1.03~0.95Gpa,此时的变质条件为麻粒岩相;(3)S3阶段,矿物组合为Cpx+Gt+Amp+Pl+Mt,T=530~660℃,P=0.85~0.95Gpa,此时的温故知新压条件代表岩石已经进入了角闪岩相阶段;和(4)晚期的低角闪岩相阶段S4,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495℃,P=0.56~0.70Gpa。

  • 标签: 变质结构 麻粒岩 大别山
  • 简介: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提供了基于钻孔资料的三维地层生成模块,借助于GMS软件中地层模拟模块,利用钻孔数据,地层剖面资料、地质图和DEM数据,结合虚拟钻孔方法,构建了复杂地质结构区-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模型包括太古宇密云群,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侏罗系、深层第四系和浅层第四系等9组地层,刻画出了各层分布的空间范围,模拟了山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断层产生的地层错动等情况,为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标签: GMS 北京顺平地区 地质结构模型 可视化
  • 简介:大别山造山带地壳具有三个结构层,中地壳以存在地震低速层和电性低阻高导层为特征。大别山区的下地壳由扬子地块基底岩石组成,它呈楔形俯冲于大别板片之下,大别板片的基底又作为俯冲壳楔的前沿构成北淮阳区的中下地壳,形成造山带现代地壳板片叠置式构造形态。

  • 标签: 大别造山带 构造演化 地球物理场 地壳结构
  •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古岩溶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由于岩溶、构造和上覆地层负载等作用,发育大量与古洞穴塌陷有关的独特储集体。本文在碳酸盐岩古洞穴联合垮塌体理论基础上,建立古洞穴塌陷单体地质和地震参数模型,地震物理参数以塔河油田石炭系和奥陶系钻井岩心岩石样品的波速和密度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波动方程理论,对塌陷地质体进行地震正演模拟。通过不同子波主频的地震反射结构分析,认为该类储集体呈顶部"下凹"地震结构,随着主频增加,塌陷体具明显"串珠"状和"杂乱"地震反射特征。通过与实际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比,认为岩溶塌陷储集体识别依据为:上覆地层下凹、地震杂乱强反射结构、与断裂与古暗河伴生等。

  • 标签: 塔河油田 古洞穴垮塌体 地震反射结构 地震正演 古溶洞储集体
  • 简介:大区域高精度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多源数据有效集成,提升城市地质工作成果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本文剖析了交叉折剖面、多源交互式复杂地质体建模等适用于城市地质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GeoBGS平台为基础,利用不同数据模型的特点,通过标准化钻孔数据库、基准钻孔库、基准剖面库及地层模型的建设实现了通州区范围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等多专题信息地质模型。将多专题地质模型进行集成显示和分析,构建了通州区域三维地质集成模型展示系统。为满足空间一体化表达的应用需求,通过空间配准、坐标系统转换及地下模型的拓扑修复,确保了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型在同一坐标系下的无缝集成。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模型集成 技术体系 地上地下一体化
  • 简介: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 标签: 稳定渗流 挡土结构 土压力 水压力
  • 简介: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储层具有低孔、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为主,长石、岩屑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和小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微细喉、微喉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郑庄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影响最大。

  • 标签: 长6储层 孔隙结构 铸体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地面塌陷实例,并通过钻孔等资料建立了该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塌陷事故发生的地质原因,提出了人工填土层不均匀沉降、砂质粉土层发生流砂,是塌陷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降雨和地下管线渗漏是外在诱因。

  • 标签: 三维地质模型 地面塌陷 成因
  • 简介: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在研究中根据实验得出的孔隙结构参数用来表征孔隙结构的优劣程度,便于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应用“’。通过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研究认为,长8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近源沉积体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油组内不同小层的物性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长8。小层储层物性最好,含油面积较大,长8z小层储层物性较差,局部发育含油富集区。

  • 标签: 长8储层 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 合水地区
  • 简介: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微观孔喉内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镇泾地区主力产层延9、长6和长8段砂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从延9到长8,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大.就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有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砂体孔喉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则使得长6段和长8段的孔喉增大.

  • 标签: 镇泾油田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孔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