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四川全省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制成1:5万地形图,取得很大成功。1965年以来,又航测了比例尺更大的地形图。这些图上,不但地面高度(以等高线表现)、河流、建筑物等,都标出准确的位置;而且重要地物的外形尺寸,亦通过地面调绘和补测,在图上加以标注。由于航测图是分色印刷的,河流水道皆为蓝色,等高线皆为褐色,阅读时清晰可辨。即将大地表面的模型,

  • 标签: 航测图 三星堆 考古研究 考古测绘 河道
  • 简介:<正>三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村,是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700年)至西周初期(距今2875年),遗址分布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现已建议命名为“三堆遗址文化”。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四川 县城 祭祀坑
  • 简介:浙江史前文化演进的形态与轨迹蒋乐平Abstract:ThisarticledependsonricharchaeologicaldatadiscoveredinZhejiangprovincetoanalyseHemuduCulture.Majiab...

  • 标签: 马家浜文化 河姆渡文化 罗家角遗址 河姆渡遗址 史前文化 良渚文化
  • 简介:浙江兴业银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清末民初,浙江兴业银行的事权不统一,杭州、上海、汉口三行各自为政,董事有杭董、沪董、汉董之分。为了改变全行权力分散和散漫无纪的现状,1915年实行了大改组,将行政和业务的重心从杭州迁到上海,改杭州总行为分行,改上海分行为本行(以后又称总行),成立全行统一的董事会,实行董事长负责制,由曾任署理大清银行监督的叶景葵(揆初)任董事长。

  • 标签: 浙江 兴业银行 人像纸币 中国 形制 市场流通
  • 简介:<正>中国自古以来,士大夫即有嗜书、藏书之风气。以嗜学而积书者有之,以附庸风雅而积书者有之,以贩鬻谋利而积书者亦有之;其甚者以至于倾家荡产而广蓄奇书。然而,因嗜书而积书者虽多,因嗜学而积书者实寡;因嗜学而积书者虽有,而以此治学不倦、遂成为一代学人者愈寡。明末浙

  • 标签: 祁氏 澹生堂 藏书家 古典目录学 士大夫 目录书
  • 简介:瓷器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早、应用广泛、影响深刻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渗透到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 标签: 窑址 越窑 早期 浙江 人类历史 杰出贡献
  • 简介:我平生研究四川历代碑刻,近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购得“驷马记”碑拓片,十分高兴。成都北门外之驷马,早已不存。清代《四川通志》、清代《成都县志》以及近年刚出版的《成都文物志》上均未收录驷马。人们的印象中驷马只是传说中的一座桥梁,无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驷马已经成为历史,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驷马记”碑,

  • 标签: 县志 遗物 碑刻 历史遗迹 文物 清代
  • 简介:<正>文征明(1470—1559),是我国明代中期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为名,因其排行第二,改字征仲。长洲(今苏州吴县)人。因其祖籍湖南衡山,故号衡山居士。文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拔”,曾“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一生以诗文驰名江南,书法与绘画的声誉更高,与同时代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征明绘画自成一家,书法艺术造诣甚高。在书法艺术上,文征明确实下过一番苦功,曾“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

  • 标签: 文征明 行草 书法艺术 唐寅 沈周 衡山
  • 简介:<正>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市三堆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两个坑内共出土人立像、头像、跪坐人像、面具、兽面、罍尊等铜器,戈、璋、凿、瑷等玉石器,以及象牙等文物、八百件。这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使人们对商代蜀文化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出土众多的青铜面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同志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笔者将青铜面具出土情况、型式划分、使用方式、宗教寓意提出一些初步看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青铜面具 祭祀坑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土青 青铜立人像
  • 简介:<正>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先秦时代,曾先后有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几个强大的部族在这沃野之地生息,繁衍,并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使这里逐渐得以开拓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四川文明。自198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县文管所,四川大学等单位考古人员对广汉三堆遗址进行的数次发掘,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迄今,所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发

  • 标签: 鱼凫 三星堆遗址 器物坑 神树 三星堆文化 杜宇
  • 简介:举世瞩目的三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铸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都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卷。三堆考古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古蜀文明,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考古发现 三星堆 古蜀文明 古蜀王国 文明进程 历史学
  • 简介:对三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宗教人类学与萨满艺术的角度对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树与鸟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萨满艺术中"世界之轴"或"萨满树"的典型特征,是萨满和巫师进行祭祀时沟通天地的主要道具.文章呼吁,对这类意识信仰的产品我们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利用宗教人类学方法来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涵义.

  • 标签: 三星堆 青铜神树 萨满艺术 象征性
  • 简介:<正>一《大观帖》在诸汇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享有较高的声誉。尤其是原刻宋拓,不但摹刻精致,而存留至今者为数也很少。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宋拓《大观帖》卷

  • 标签: 历史博物馆 墨迹 北宋拓本 榷场 错误 收藏
  • 简介:<正>山东汉画象石内容丰富多彩,经过许多专家们长期的考证,大多内容均已考释明白,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为止,仍不知其内容是什么。再者,对同一幅画象,不同的专家学者的解释,有时很不同。我研究汉画象石也有二十多年了,其间对内容的考释也略

  • 标签: 考释 农民起义军 武氏祠 吕母起义 画象 女子
  • 简介:<正>鄂君啟節始见(?)字。舊说或以为居字,或以为(?)字。新版《金文编》主後说,理由是“節内另有居字作(?)”。今包山32号简“所死於其州者之居后(?)族”,居和(?)連文,釋文作“居(?)”,甚是,《说文》:“(?),(?)也。从尸得几而止。”按凥即(?)之異体,字並从几。《说文》凥注音作“九鱼切”,實误。當逕讀为(?)。

  • 标签: 包山楚简 札记 说文 金文 三省 注音
  • 简介:麦积山第127前壁佛图是现存中国北朝时期最完整的佛绘画之一,其图像来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等受到中原和南朝地区强烈影响,不仅反映出当时有关佛经典的思想内涵,而且也表明佛是北朝晚期石窟造像中重要题材之一。作为第127窟中诸多经变和本生故事画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与释迦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麦积山第127窟 七佛图像
  • 简介:于右任,名伯循,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县。青少年时期就学私塾,1903年中举人。早年追随孙中山,1906年加入同盟会,创办报纸,宣传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8月,在孙中山授意下从上海到三原就靖国军总司令职,反对北洋军阀。三年间主办了一些男女学校,培养地方自治人材。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2年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 标签: 于右任 “鸳鸯七志斋” 藏石 中国 生平
  • 简介:本文对张闻天等人合影照的拍摄时间与人物进行了考证,说明该照片拍摄于1924年秋季,照片中的人物前排从左到右依次为田汉、张闻天、左舜生,后排从左二起依次为沈泽民、周伯棣、俞秀松。

  • 标签: 1924年 田汉 张闻天 左舜生 沈泽民 周伯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