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莱奥什·雅纳切(LeosJanacek),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捷克作曲家。他是大器晚成者,早期作品并不成功,直到四十岁创作了第三部歌剧《耶奴发》才开始声名鹊起,之后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他作有两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作于1928年,他逝世的前半年,是他最后一首室内乐。作品原标题为“情书”,乐章间尽是雅纳切对比他小三十八岁的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情感。

  • 标签: 雅纳切克 弦乐四重奏 早期作品 《耶奴发》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 简介:厄恩斯特·然涅是20世纪一位复杂而多产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他的一套十二音序列钢琴小品中的第三首《暴雨天漫步》的解读,分析其创作该作品的思路,序列的安排,织体形态的运用,内部结构的处理以及音乐形象的表现等,并试图从中探讨然涅对十二音技法运用与调性音乐结合的特征。

  • 标签: 十二音序列 逆行 主题动机 音乐形象 趣味性
  • 简介:<正>一考察的理由著名越剧《文秀》在江、浙、沪一带流传很广,特别是《访妻》中"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七堡凉亭来穿过,九里桑园眼前存",《哭牌算命》中的"六碗菜"等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尹派核心唱段,在江南的影

  • 标签: 何文秀 考察报告 张堂 变异现象 七堡 尹派
  • 简介:路易斯·莫劳·戈特沙尔(LouisMoreauGottschalk)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创作深受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和民族乐派的影响,喜爱从母语音乐文化中吸取素材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大多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标题性钢琴小品。戈特沙尔的钢琴作品蕴含母语音乐文化的特质,充满了向往祖国的赤子情怀和永恒的青春活力,具有跨越国界和跨民族的艺术魅力。戈特沙尔彰显母语文化特质的钢琴作品创作,对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戈特沙尔克 克里奥尔 母语文化
  • 简介:列门蒂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是最早研究钢琴特性和钢琴功能而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一套完全脱离古键琴(Harpsichord)演奏规范的钢琴演奏技术.以双音演奏、密集音型的分解和弦及快速平行六和弦等技术的大量运用.给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8世纪末。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出现了踏板记号.继而使用钢琴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大的充实和加强。我们可以从他创作的大量钢琴奏鸣曲中看到.他已摆脱了阿尔贝蒂低音(AlbertiBass)的伴奏形成的束缚.给钢琴伴奏声部的运用开拓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 标签: 钢琴演奏技巧 克列门蒂 创作 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音乐作品 分解和弦
  • 简介:身为一位拥有非凡个性与原创力的作曲家,雅纳切的天赋似乎已经等待了太久,它期待呈现于世人面前,甚至为人所欣赏。

  • 标签: 雅纳切克 音乐 捷克 作曲家 原创力
  • 简介:我与众多评论家的意见一致,选出奥地利钢琴家瓦尔特·林(WalterKlien,1928——1991)为当代莫扎特钢琴音乐最理想的诠释者之一。他1964年为Vox唱片公司演录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从学术上被音乐学家们所肯定,是他代表性的成就,很值得向广大钢琴演奏者和欣赏者推荐。一般来说,弹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似乎并不一定须有超凡卓越的技巧;然而,几乎每位学养颇深的

  • 标签: 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 钢琴音乐 钢琴作品 钢琴家 演奏家
  • 简介:5月14日,一年一度的第47届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大赛在德国东部城市林根塔尔举行,该项赛事被中国文化部列入“国际艺术一类比赛”。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教授曹晓青依旧亲自挂帅,带领“曹家军”奔赴比赛。据曹老师介绍,今年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名选手参加不同组别的比赛。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致电本刊。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重奖 中国文化部 东部城市 手风琴 比赛
  • 简介:当今乐坛上有小少“先锋派古典音乐演奏家”“,如英国的小提琴家肯尼迪、华裔女小提琴家陈美等。穆特、克莱默等人也正在向这种风格靠拢,不但对现代先锋派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演奏古典作品时也追求新颖的手法。在弦乐四重奏领域里,也有一支独特的组合大放光芒,它几乎从不演奏经典的四重奏作品,而是专门演奏当代的先锋派作品。已经有儿十位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为它专门创作了大量作品,数量达400多部,大大丰富了当代四重奏的曲目。本文的主角就是它:

  • 标签: 克洛诺斯 弦乐四重奏组 音乐风格 演出活动
  • 简介:一在关于梅兰芳先生海外公演的评论中,斯达·扬的相关评论,尤其是他发表在《戏剧艺术月刊》上的那篇《梅兰芳》,因为在较早时间得到梅绍武先生的全文翻译并附于《我的父亲梅兰芳》书后,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斯达·扬这个名字也被国内戏曲研究者所熟知。

  • 标签: 陌生人 《梅兰芳》 熟悉 戏剧艺术 研究者 评论
  • 简介:<正>歌剧脚本与戏剧—音乐结构(一)1967年,美国音乐学家乔治·波尔(GeorgePerle)从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发现了一个有贝尔格亲笔注释改写的《沃采》脚本。这是由阿泽·容(AxelJuncker)出版社出版的很普通的版本。贝尔格在书名页的剧名下方贴了一张纸,在上面依次标明“根据卡尔·埃米尔·弗朗佐斯

  • 标签: 贝尔格 毕希纳 主题 戏剧冲突 小节 台词
  • 简介:德裔俄国古典浪漫派钢琴家鲁道夫·列尔(RudolfKehrer)于2013年10月30日在瑞士去世,享年九十岁。这位高龄的天才钢琴家一生起伏跌宕,命运坎坷。在二战和苏联时代,生活的贫困让他几乎放弃了钢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又踏进钢琴艺术的殿堂,遂逐渐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

  • 标签: 钢琴家 俄罗斯 钢琴艺术 浪漫派 音乐
  • 简介:“汉斯立的历史形象由于无知的误解或恶意的重伤多半被歪曲地给后世流传下来”。这是里曼音乐词典给予汉斯立的评价,实际确是如此,汉斯立自1854年发表《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来,他本人以及他的理论不断遭受非难。然而,回望20世纪严肃音乐的“变形”发展,似乎汉氏的理论不仅得到了印证,而且新世纪以来的严肃音乐创作还在不断创造着符合其音乐理论的作品。

  • 标签: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 “文本” 历史形象 音乐词典 音乐美学
  • 简介:“自身参照”是指某种特殊音乐形态与音响事件在某首作品中“独一无二’’地存在。本文以音高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阐述“自身参照”与“非自身参照”的理论内涵以及二者的区分,以具体音乐作品片断为例证,从音乐材料、构成方式的角度探讨“自身参照”的二路径,在此基础上,揭示研究“自身参照”现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自身参照 音高关系 音乐材料 构成方式
  • 简介:票子从4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点开始卖,霍罗茨起先担心票卖不出去,因为许多年轻人或许从未听到过他的名字,布洛姆一再劝他放心,万达却也一样悲观。到了4月25日霍罗茨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从早上11点半开始就有许多人在卡内基音乐厅售票处门口排起队来,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到午夜已经有278人排队,第.二天一早有1500人排成四条长蛇阵向57大街与第7林荫路一带延伸,围住了售票处。天气并没有因为人多而改变,又冷又潮,气温持续下降,昨晚还下了雨,于是一大早街上到处是睡袋、雨衣、雨伞和躺椅,许多人整整排了一夜的队。

  • 标签: 霍罗维茨 音乐家 音乐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事业
  • 简介:彼得·基是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一书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作者提出:具备非功利性且又敏感的听觉器官是纯音乐体验的基础之一;纯音乐体验并不追问音乐之外的意义;“刺激模式”和“再现模式”都不是纯音乐体验的模式;在一个过程中,聆听与思考不能同时进行;对音乐的最好解释是非语言的重新表演;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之间有差异,理解有利于审美,但不是审美:音乐可以描绘情感,但打动人的智能是音乐本身。基思想的启示在于揭示了善/认知方式和关/审美方式的区别,不足在于没有充分阐明“音乐认知”和“音乐感受”的区别,没有区分“首次欣赏”和“重复欣赏”。

  • 标签: 彼得·基维 纯音乐 分析美学 音乐审美方式
  • 简介:德国作曲家格鲁(1714-1787)与意大利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1714-1795)合作创作了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西》(OrfeoedEuridice)。该剧1762年10月5日首演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廷剧院,在当时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期望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题材内容、音乐语言、音乐风格、

  • 标签: 格鲁克 奥菲 西方音乐史 美学视角 德国作曲家 尤里
  • 简介:"他是一个毫不欺诈的人。找到一个美好的旋律就足以使他快乐一整天……这个人是不幸的和不为人所知的,他有一颗孩子般的心灵。他的人品那么好,因此充满矛盾的环境或是别人的邪恶行为,都不能使他感到痛苦。"这就是德彪西眼中的弗朗。弗朗的音乐就是他的生活。那个时代的法国音乐界深受"巨人"瓦格纳的影响,生性谦和的弗朗致力于复兴宁静、朴素的法国传统,被甩在主流音乐界之外。

  • 标签: 弗朗克 A大调 钢琴奏鸣曲 德彪西 瓦格纳 海菲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