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唐代音乐文化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与开天盛世稳定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民族的大融合、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加速了她的发展。唐代音乐在当时的亚洲居于先进地位,都城长安成为当时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历经安史之乱以后,曾经喧阗鼎沸的音乐盛况也随之消失。不仅教坊之类的音乐机构被毁坏,而且乐谱也失传,艺人们或死于非命,或流浪四方,至于出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样的凄惨场面,盛世只能再现于诗人、艺人的记忆之中。

  • 标签: 音乐诗 唐代音乐 音声 艺术成就 音乐文化交流 韩诗
  • 简介:《文选》卷三四、卷三五立“七”体,收录枚乘《七发》、曹植《七启》及张协《七命》三篇。七体在唐前创作颇丰,据郭建勋先生统计,遗存47篇(具体详见郭建勋《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一,载《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5期),当然其中多为残篇或存目,完整的仅有10篇。

  • 标签: “七体” 《文选》 解读 居正 2007年 “七”体
  • 简介: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之时,联合国秘书长及英国、加拿大、巴西、丹麦.法国等国元首政要先后向华侨华人表示新春祝贺。2009年1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为中国人民及世界华人题词拜年,并用汉字亲笔书写祝词“祝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华人新年快乐!”

  • 标签: 联合国秘书长 华侨华人 政要 中国人民 民族传统 全世界
  • 简介:维克多·佩列是当今俄罗斯文坛最走红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形式多样、语言独特,准确反映了俄罗斯当代社会中的诸多现实层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的创作主题以及后现代背景下的创作特色两方面分析人手,指出后现代元素与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佩列创作的最大特色,亦使作家的创作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建构意图。佩列的主人公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肯舍弃俄国人固有的“忧思”,其自虐式的精神苦旅中总是隐含着追求自由精神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作家维克多·佩列的创作没有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和赶时髦上,而是凸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用无拘无束的语言创造的“自由王国”。

  • 标签: 精神自由 后现代元素 文化传统
  • 简介:“才子佳人”叙事在古代小说中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而在当代先锋小说中则有着另一番景象。本文以余华的《古典爱情》和陶潜的《李仲女》为例,探讨当代作家如何讲述“才子佳人”这一学母题,余华如何化用、颠覆《李仲女》中的“才子佳人”叙事方式,以此管窥当代小说与古典资源之间的内在关联。

  • 标签: “才子佳人”先锋小说 余华《古典爱情》《李仲文女》
  • 简介: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表面上看是一部“时空旅行”小说,讲述主人公毕利·皮尔格利姆在过去、现在和541号大众星之间的旅行。但是,通过元小说和互性叙事策略,作家实际上也同时解构了毕利的“时空旅行”,使之成为主人公精神错乱的表征。通过这种建构和解构主人公“时空旅行”的过程,作家试图表现创伤、反战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等主题。

  • 标签: 时空旅行 元小说 互文性 创伤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的读本小说《忠臣水浒传浙口《高尾船字》都借鉴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其中共同利用《水浒传》的场面和动作描写有四处。但是,这两部同时期的作品对于这四个场面和动作描写的翻改方法却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反映出山东京传和曲亭马琴这两位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翻改的特点。

  • 标签: 《忠臣水浒传》 《高尾船字文》 《水浒传》 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