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近年来成为一个国内的热门研究主题。然而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却主要集中于泛思想史的视角,这非但没有激发出其真切的现代意义,反而造成一种庸俗化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严谨地从现代哲学学术方式入手,来解析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王阳明心学思想本质上具有深刻的精神哲学理论内涵:其精神哲学的现实起点是其基于对其时代现实近乎绝望之下的可能的'理想国'思想,先验理论起点是其'一'之'心'的思想,其双重真切意义在于定规'伯术'于'圣—心'的思想。在'多元主义'泛滥的今天,王阳明的心学精神哲学具有深刻而普遍的跨越时空的意义,不论对中国还是对现代世界。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精神哲学 先验
  • 简介: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做出了深化。(1)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2)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3)以整体性的至善融摄彼此二分的善恶。通过分析阐释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的发展,可以避免对心学道德哲学的许多误解。

  • 标签: 致良知 必有事焉 具体行事活动 见性 说性 至善
  • 简介:这个访谈围绕近些年来叙述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叙述/叙事、隐合作者、叙述性、叙述状态等问题。访谈还就美国叙述学研究状态及其走势、以“复合性的”表达方式出现的叙述学,如结构主义叙述学,后经典叙述学,后现代叙述学,社会叙述学,心理叙述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叙述学 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词典》 叙述/叙事 隐含作者 叙述性
  • 简介:问:新时期这十年,文艺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你是个老文艺干部,算是个“文艺官员”,想听听你对文艺这十年的一些看法。答:我也觉得文艺这十年过得不轻松。文艺十年的历程,可以看作文艺的一个矛盾运动过程,这里面既有历史上一些旧有矛

  • 标签: 十年 问答录 西方现代主义 后新时期 文化心理 反对错误倾向
  • 简介:传统角色与传统戏剧冲突中的朱旭——朱旭访谈易水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朱旭,自1984年在《红衣少女》饰演父亲涉足影坛,已经成功扮演了一系列成熟的中老年男子银屏形象,如《小巷名流》中卖花圈的司马二哥;《末代皇帝》的皇帝溥仪,《阙里人家》的孔令谭,《高楼边...

  • 标签: 戏剧冲突 传统角色 老中医 人物设计 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忽视形式研究的重要性,而杰姆逊教授却认为形式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并且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来概括他的学术研究。因此,笔者以此为主题,围绕他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对杰姆逊教授进行了访谈,以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马克思主义 形式
  • 简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上任以来,一意孤行地连续多次到靖国神社拜鬼。他的行为激起中国和在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深受其害的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这是因为,靖国神社历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祭坛,是激发军国主义精神的场所,在侵华战争和二战期间,天皇裕仁每年都要穿上大元帅服前往“亲拜”。同时,靖国神社至今供奉着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绞死的7个大战犯的灵位,参拜靖国神社就意味着否定他们的罪犯身份,从而否定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问题的焦点是,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的东条英机等人到底是不是战争罪犯?他们恶魔般的一生是怎祥走向终结的?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一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终于结束了。战火的熄灭,法西斯轴心集团的彻底战败,决不意味着爱好和平的善良人们就此安享惨烈厮杀归于平静后的太平。更不意味一场胜者为王败者贼的战争游戏终得善果而心安心平。被痛创的人类良知告诫天下:人类文明所惨遭的疯狂践踏,无辜生灵所遭受的野蛮涂炭,必要得到公正的申血!于是,代表正义和尊严的国际军事法庭先后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开庭。那些导演了人类最大劫难的战争罪犯由此领受他们应得的惩罚。在东京的国际军事法庭,有七个给中国乃至无数亚洲人民制造了巨大灾难的战争恶魔逐一站上被告席,接受世界人民的审判。

  • 标签: 广田弘毅 南京大屠杀 日本法西斯 东条英机 日本军国主义 板垣征四郎
  • 简介:可以说,卢梭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塑造自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1766—1770)就是卢梭“不论善与恶”都同样坦诚写出来的自传,也是一部别具特色、至今仍有广大读者的文学名著。

  • 标签: 《忏悔录》 卢梭 现代自传作品 人性 美学因素 哲学因素
  • 简介:李世涛(以下简称问)刘先生,首先感谢您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知道,您长期致力于俄苏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加过王朝闻先生主持的《美学概论》的编写工作,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学术活动。因此,我希望您能够通过您的经历帮助我们了解些当时的情况。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您一直从事俄苏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您却被选人《美学概论》编写组。能否介绍一下其原因?

  • 标签: 《美学概论》 编写工作 王朝闻 访谈录 教学与研究 刘宁
  • 简介:[美学家简介]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leant,1932-),美国长岛大学荣誉退休哲学教授。1962年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路易斯维尔大学、布法罗大学、圣地亚哥学院和长岛大学。

  • 标签: 美学家 阿诺德 伯林 纽约州立大学 访谈录 环境
  • 简介:我想做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艺术家柏琳:年少时你想过今天会成为作家吗?你设想过没有,如果不写作,你可能是怎样的?与譬飞宇:年少的时候确实没想过,回过头来看,如果不阅读、不写作,我的人生也许很不乐观。你知道我们这一代乡下孩子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打。这么说吧,我在少年时代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哪一天身上没有伤就好了,但是,这样的日子几乎没有,通常是旧伤没好.

  • 标签: 毕飞宇 访谈录 小说家 唯心主义 少年时代 艺术家
  • 简介:"天泉证道"的对话场景乃是相当抽象的"论道",阳明、王畿、钱德洪师弟子三人是在谈论他们对致良知功夫的"想法"。而《传习》上卷"侃去花间草"一条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功夫实践的场景,虽然"去草"不无隐喻的性质,但它是一个真实的日常的生活行为,"去草"的讨论对"去草"的实践也是提供指导意义的。此种讨论场景,不仅为"无善无恶"这一让人难以理解的论题增添一种活泼、亲切的味道,也提供了一个运用"无善无恶"指导具体功夫实践的鲜活案例。

  • 标签: 四句教 天泉证道 传习录
  • 简介:拓璐:陈老师您好,了解了一下您的履历,您在1994-1997北大中文系读博期间主要研究什么领域?现在在您看来,当时在中文系所关心的问题和现在在艺术学领域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共通之处?陈旭光:我在北大中文系的硕士和博士攻读的都是现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新诗、现代诗学的研究。我当时还算是比较先锋的青年诗评家,对先锋诗歌、第三代诗、后朦胧诗等特别关注,记得我的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后循朦胧诗研究》,博士论文是《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①,我还一直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的编委和编辑。

  • 标签: 中国现代主义 兼容并包 陈旭 整体观 先锋性 访谈录
  • 简介:21世纪,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知识文化的研究传播领域也处处伴随着数字革命。中国古典文献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开发对象。从传统汉语古籍的数字化检索到汉语古籍的人工智能开发,

  • 标签: 电子文献 文献目录学 古籍 传统 汉语 张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