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冯路旸 王海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300170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认知能力下降的担忧越来越成为医学咨询中的普遍话题。术后认知改变的发生涉及自身情况及围术期多种因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担忧。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认为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线粒体损伤,并且大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对AD造成影响。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细胞在线粒体胁迫后可通过一系列整合应激反应(ISR)维持稳定,还可能会使子代产生适应性而减弱胁迫。本文就线粒体胁迫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胁迫 认知
  • 简介:摘要伴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老年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早期诊疗以及日常监测成为重要问题。鉴于目前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认知康复在预防认知障碍、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认知评估以及康复训练都需要患者与临床医生面对面进行,而认知障碍患者多为高龄,多数需照料者陪伴且可能存在活动不便的其他共病等导致的就医困难情况。在当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更为突出,甚至可能加剧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依托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对患者进行远程的认知功能评估以及认知康复指导成为新的选择。文中介绍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经过有效性验证的远程评估手段及其在远程认知康复中的指导作用。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通话等途径实施,具有快速便捷、无视地域的优点,并可以满足大范围社区的使用,保障认知障碍患者的健康。

  • 标签: 远程医疗 认知功能评估 认知康复训练
  • 作者: 冯路旸 王海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300170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认知能力下降的担忧越来越成为医学咨询中的普遍话题。术后认知改变的发生涉及自身情况及围术期多种因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担忧。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认为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线粒体损伤,并且大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对AD造成影响。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细胞在线粒体胁迫后可通过一系列整合应激反应(ISR)维持稳定,还可能会使子代产生适应性而减弱胁迫。本文就线粒体胁迫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胁迫 认知
  • 简介:摘要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早症状,发病率较高。由于缺乏客观量化的诊断金标准,SCD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评估,容易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就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在SCD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多模态MRI证实了SCD存在“SCD-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动态进展的趋势,为SCD的早期诊断、认知下降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方面提供更多的评估信息。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影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 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 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r=-0.234,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 )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3,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与相关脑区异常蛋白沉积、突触功能受损、多种递质系统紊乱和神经免疫异常有关。该症状在帕金森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脑脊液、外周体液、基因和神经影像学上有一些早期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预警和早期识别。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应重视预警和早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同时有关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亟待加强。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轻度铅中毒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变化,以期早期发现认知功能损害,及早干预。方法于2020年2月,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就诊的慢性轻度铅中毒患者50人为病例组,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50人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MoCA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MoCA总分降低,语言、抽象、延时记忆项得分均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MoCA结合有助于发现慢性铅中毒人群的早期认知功能受损,其中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客观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

  • 标签: 铅中毒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与疼痛相关的科室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疼痛知识培训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疼痛知识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相关科室护士进行疼痛知识问卷调查。经文献回顾、结合护士日常工作中需掌握的疼痛基本知识自行设计,经本院疼痛护理委员会专家评议,进行预调查,修改问卷最终确定问卷题目,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300名护士。结果问卷的回收率为83%,有效率为99%。246名内外科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较低;经多组秩和检验,认为护士不同科室、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能级的疼痛分数存在差异,且外科系统的得分高于内科。结论科室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论与技能培训,提高科室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参与住院患者疼痛管理的能力,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更具人性化的舒适性医疗与护理。

  • 标签: 疼痛知识 认知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的有效性,但不是所有强迫症患者都能得到充分治疗而从中受益。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强迫症及其CBT的理论欠缺,CBT临床实践缺乏。动态评估、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家庭顺应行为的干预及督导、疾病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关注。如何高效开展强迫症的CBT及其综合干预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强迫症CBT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多角度探讨,尝试从临床医师对强迫症及CBT的知识体系更新、CBT的临床治疗实践及实施过程细节、强迫症的多维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改进策略,规范强迫症诊疗。未来可以引入多种有效的优化CBT形式,本土适用性研究与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均有助于强迫症的CBT在国内有效开展与应用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治疗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 规范诊疗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具体机制不明。已知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损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而脑周细胞作为BBB的组成部分,参与BBB的形成与维持以及神经血管系统的调节。近来研究显示,脑周细胞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文章总结脑周细胞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途径,脑周细胞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及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病理过程,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脑周细胞 血脑屏障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预防PSCI至关重要,寻找预测因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文章对PSCI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卒中发病时的影像学特征、卒中本身特征以及分子标记物等,期望借此帮助筛选高危患者,及时干预以延缓PSCI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本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三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汇总,验证“三化”教育效果,并找出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实现“三化”教育和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有效融合。

  • 标签: &ldquo 三化&rdquo 教育 工匠精神 养成教育
  • 作者: 吴先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重庆奉节404600
  • 简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在发病后六个月内出现的认知障碍。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后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异常和抑郁等情况。脑卒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促使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还大大增加了病死率。进行早期的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行早期;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AV45 PET显像检测的轻微认知下降(SC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患者认知状态的关系。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诊断为SCD或MCI,且在2周内行18F-AV45 PET显像、脑MRI T1扫描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查的24例患者纳入研究,前瞻性收集数据,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63.2±7.6)岁;SCD 15例、MCI 9例。对18F-AV45 PET图像进行目测分析(阳性、弱阳性、阴性);再基于MRI图像对PE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8个感兴趣区(ROI):额叶、外侧顶叶、外侧颞叶、内侧颞叶、枕叶、基底神经节、后扣带回和楔前叶,以小脑灰质为参考区,计算Aβ沉积的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并计算偏相关系数,分析不同脑区SUVR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中,PET显像示Aβ沉积阳性16例、弱阳性8例,各脑区SUVR范围为0.93~1.87,MMSE评分为(28.2±2.0)分。MMSE评分与额叶皮质(r=-0.432)、后扣带回(r=-0.434)和楔前叶(r=-0.418)的SUVR呈负相关(均P<0.05),余脑区的SUVR与MMSE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412~-0.110,均P>0.05)。结论18F-AV45 PET显像能无创性检测脑Aβ沉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CD和MCI患者的临床认知状态。

  • 标签: 认知障碍 淀粉样蛋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为认知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和临床调研,构建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2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建立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12/12),第2轮咨询中,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14,重要性赋值为4.67~5.00分,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7(P<0.05)。最终形成了关于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患者的认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沉浸式认知训练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31家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失访6例,最终对照组72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估2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结果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观察组(22.55±3.62)分;对照组(21.75±4.30)分]和MoCA评分[观察组(19.69±4.43)分;对照组(19.10±5.5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MMSE总分(19.34±3.08)和(19.74±3.11)分;MoCA总分(16.79±4.58)和(17.74±5.25)分]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总分及MoCA评分总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的即刻记忆、计算力和注意力、延迟记忆三个分项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其整体的认知功能,达到与常规认知训练相等的治疗效果;并在提高即刻记忆、计算能力以及延迟记忆三方面认知能力方面较卒中后常规认知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即刻记忆 延迟记忆 计算能力
  • 作者: 刘莹 郭婧 郝春艳 吕秀春 王昊 赵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1期
  • 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神经内科,吉林省记忆与认知障碍疾病工程实验室,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护理平台,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诊部,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护理部,长春 1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神经内科就诊、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6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随访,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MBCT干预,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末的简单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本研究的干预和评价过程,无退出病例。研究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的QOL-AD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D患者开展单次8周的MBCT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但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活质量 正念认知疗法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方法将100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路径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感统训练的方式给予认知康复。在干预前、后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MoCA总分、视空间、命名、语言、抽象、记忆得分分别为(26.02 ± 1.15)、(3.50 ± 0.76)、(2.98 ± 0.14)、(2.90 ± 0.30)、(2.84 ± 0.37)、(3.18 ± 0.69)分,对照组分别为(23.32 ± 1.90)、(2.86 ± 1.20)、(2.78 ± 0.42)、(2.82 ± 0.39)、(1.58 ± 0.54)、(2.82 ± 0.9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296~-2.064,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大便、小便、如厕、进食、穿衣、洗澡得分分别为(65.00 ± 5.98)、(5.90 ± 2.19)、(6.40 ± 2.27)、(7.40 ± 2.72)、(7.80 ± 2.70)、(7.50 ± 2.53)、(5.50 ± 1.52)分,对照组分别为(53.60 ± 10.20)、(3.50 ± 3.23)、(5.00 ± 3.50)、(5.50 ± 3.23)、(5.40 ± 3.76)、(5.90 ± 3.45)、(4.40 ± 2.7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73~-2.615,均P<0.05)。结论感统训练能够提高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感统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开展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发布的有关ICU后认知损害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及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标准(AHRQ)针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合并效应值的可靠性;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文献发表偏倚;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包括2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1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项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32篇;涵盖13个国家,成功随访ICU幸存者102 504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1项队列研究NOS评分为6~9分,1项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9分,2项RCT质量等级为B级;根据AHRQ标准,1项横断面研究设计科学严谨,质量较高。35项研究报告ICU后认知损害总体发生率为2.47%~66.07%;多次随访者选取首次调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发生率为38.44%〔95%可信区间(95%CI)为29.32~47.55〕;逐一剔除每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结果变化不大,说明结果可靠。将纳入文献分别按照不同评价方式、不同患者类型、不同随访时间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神经心理测验评价ICU后认知损害的合并发生率为31.42%(95%CI为21.82~41.02),使用问卷或量表评价的合并发生率为38.75%(95%CI为29.54~47.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ICU患者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为43.42%(95%CI为30.88~55.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合并发生率为34.40%(95%CI为23.02~45.79),老年ICU患者合并发生率为12.93%(95%CI为8.48~17.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1~4年、5年及以上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3.30%(95%CI为29.47~57.13)、34.21%(95%CI为26.70~41.72)、20.22%(95%CI为4.89~35.5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也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P<0.05);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剪补前后ICU后认知损害发生率差异较大,提示发表偏倚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ICU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时间较长;由于纳入文献中ICU后认知损害的诊断方法和随访时间差异较大,有待开展评价标准一致、设计严谨的原始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重症监护 认知损害 ICU后综合征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在多种脑组织相关疾病中,临床上常用药物或结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前庭康复通常是用来改善患者平衡及眩晕症状的疗法。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从研究现状、治疗方式、训练方案等方面阐述前庭康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前庭康复 前庭系统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