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C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C缺损患者12例。缺损创面大小为1.8 cm×2.7 cm~3.3 cm×5.5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6.7 cm,C缺损的形状均大于1/2周径,不超过4/5周径。5例供区直接缝合,7例予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9例未出现血管危象,2例出现远端淤紫,拆除缝线后缓解,3 d后淤紫逐渐褪去,1例手术当晚出现动脉危象,经过处理最终存活良好。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5~27.0个月,平均11.5个月。缝合神经者感觉功能恢复较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未缝合神经者恢复差,两点分辨觉15~25 mm。8例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4例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植皮均成活良好。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5例,可2例。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C缺损,虽然需要吻合血管,但是对供区损伤小、受区外形较满意、功能恢复快,是一种修复此类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皮肤缺损 组织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π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截骨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骨,截取的骨条类似π。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闭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术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 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 标签: 颅缝早闭 矢状缝早闭 颅骨截骨术 π形截骨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简介:摘要对2例淋巴结分枝杆菌性梭细胞假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进行分析。例1女,1个月28 d,腋窝淋巴结肿大伴不规则发热半个月。切除多结节性肿物,最大径4 cm。例2男,29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高热10 d并穿刺活检。镜下观察:淋巴结内温和梭细胞束状增生伴有程度不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增生的毛细血管,形成梭细胞假瘤。抗酸染色显示病变内大量分枝杆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梭细胞CD68和S-100蛋白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收录情况,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角膜塑镜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以近10年来(2007年1月至2018年11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角膜塑镜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核心作者信息,刊文期刊分布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01篇文献,相关文献分别刊载在67种期刊上,涉及418位作者;学科发展覆盖36个国家或地区,共345个研究机构参与该领域研究,中国有2所大学排名前5位,拥有较强竞争力;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这4国,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学像差、对比敏感度、周边屈光度、随机临床试验以及眼球生长等方面,随着研究深入,研究热点在变化。结论:近10年来,在角膜塑镜领域,中国的刊文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香港理工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热点从角膜塑镜配戴对视觉质量和角膜厚度等方面的改变,到控制近视进展的可能机制,逐渐转移到与多种近视控制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探究。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文献计量分析 现状 热点
  • 简介:摘要当前,数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受青睐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也已经发挥了不小的价值。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也应当建立在理解、探究的基础上,将数结合教学方法运用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获得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数结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塑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结果:配戴角膜塑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增厚(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变薄(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P<0.001)。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镜可以使脉络膜增厚,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塑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单眼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者佩戴CRT型和VST型角膜塑镜角膜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佩戴角膜塑镜的近视110例(212只眼),年龄为8~16(11.22±2.08)岁。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4.00~-0.75 D。所有病例根据戴镜型号分为两组。佩戴CRT型镜者49例(90只眼)为A组,佩戴VST型镜者61例(122只眼)为B组。分别检查戴镜时及摘镜后两种型号镜片切线图和角膜染色的情况。结果戴镜后1个月两组之间荧光素图分别在理想配适、偏松或偏紧可接受、偏松或偏紧不可接受、黏附不可接受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886);角膜地形图切线图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979);角膜染色的情况在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结论VST镜片和CRT镜片在戴镜后1个月对角膜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角膜 角膜染色
  • 简介:摘要本文将分理论与流体力学和暖通空调结合,利用实验测得空调送风的速度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分维数。对分维数和空调送风扩散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关系函数式。结果表明扩散角随分维数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江津区中心医院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肾脏组织界限清楚,肿瘤由管状结构、梭细胞及黏液样的间质构成,间质出现出血、灶性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肿瘤细胞核级别低,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Kpan、EMA、Vimentin、CK7、CK19、P504s和CK18均为阳性;RCC、CD10、CD117、CD15、CD56、Syn、CgA和Villin均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样小管状和梭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分分析技术是一种量化生物内部复杂结构的数学方法,近年来和心脏MR技术相结合,已经逐步被用于定量评估心肌小梁的复杂程度。笔者就现有的基于分分析技术对心肌小梁评估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展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分形分析 心肌小梁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趾"C"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方法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利用趾设计"C"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趾跖侧皮瓣修复指掌侧,趾背侧皮瓣修复指背侧,应用该方法修复指缺损7例,其中合并血液循环重建2例、肌腱移植2例、骨重建1例;男4例,女3例;年龄11~58岁。电锯绞榨伤2例,压榨伤3例,锐器切割伤1例,摩托车链条绞榨伤1例。拇指2例,示指1例,中指1例,环指2例,小指1例。软组织缺损2.0 cm×4.5 cm~3.5 cm×6.5 cm。病程1 h~5 d。皮瓣切取范围3.0 cm×5.0 cm~4.0 cm×7.0 cm。供区全厚植皮修复5例,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2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1例因术后皮瓣下血肿进行手术探查清除血肿,所有病例术后无动静脉危象及感染,其中2例术后半年进行了皮瓣舒平术;5例供区全厚皮植皮,供区切口、植皮区全部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及植皮坏死,供区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2例,供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所有病例均为门诊随访,随访6~50个月,平均25个月,供区足趾活动正常,外形正常,行走、负重等完全正常。受区皮瓣外形逼真,有指横纹,质地良好,TPD 6~9 mm(健侧4~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利用趾"C"游离皮瓣修复指环形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Flow-through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符合角膜塑镜配戴标准的患者120例,均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者分成3组:视觉训练(VT)组40例,角膜塑镜(Ortho-k)组40例,角膜塑镜联合视觉训练(OCVT)组40例。观察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AL)增长情况。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AL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F=5.597,P=0.006)及AL(F=6.354,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VT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01)及A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tho-k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36)及AL(P=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组与Ortho-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角膜塑镜或单纯视觉训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视觉训练 联合 青少年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飞速发展,气道支架已广泛应用于良恶性中央气道疾病。Y硅酮支架具有可现场加工、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气道瘘患者,但对技术要求高,常存在置入困难,甚至置入失败的情况。本文介绍Y硅酮支架困难置入中开孔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硅酮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配戴角膜塑镜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5例(109眼),男28例,女27例,年龄(12.1±3.7)岁,等效球镜度(SE)为(-2.97±1.56)D。在配戴前及戴镜后1 d、1周、1个月,采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检查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如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以及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Pentacam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和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屈光度和角膜形态的变化;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各生物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角膜塑镜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1个月时均达到0 LogMAR。CBI在配戴后1个月内逐渐上升,1个月时最高,配戴后1 d、1周、1个月较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 P<0.001)。IR在配戴后上升,1周时处于最高值,配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 P=0.027)。ARTh在配戴后下降,1周时最低,配戴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2, P<0.001)。CBI与SE呈正相关(r=0.21, P=0.003),与CET呈负相关(r=-0.16,P=0.041);与CC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配戴角膜塑镜后1个月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下降趋势,主要的变化指标为CBI。SE越低,CET越厚;CBI改变越小,角膜的安全性越高。

  • 标签: 角膜生物力学 等效球镜度 角膜厚度 角膜塑形镜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中皮层下U纤维受累的频率、U纤维病灶的体积和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躯体残疾程度和神经心理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9例RRMS患者病例,行三维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T2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3D T2-FLAIR)成像、T1加权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T1-weighted magnetization-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of gradient echo,T1 MPRAGE)序列扫描,以及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基于ITK-SNAP软件在3D T2-FLAIR图像上手动勾画U纤维病灶,统计U纤维病灶的数量、体积、分布特征并绘制U纤维病灶的概率分布图。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U纤维病灶数量或体积与EDSS量表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47例(95.9%) RRMS患者在全脑的3D T2-FLAIR图像上共发现434个U纤维病灶,其中,额叶209个(48.2%),顶叶85个(19.6%),颞叶55个(12.7%),枕叶61个(14.1%),岛叶24个(5.5%)。U纤维病灶数量和体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17,HAMD-17)和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分呈正相关,与符号数字模态测试(Symbolic Digital Modal Test,SDMT)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纤维受累在RRMS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在额叶发生频率高,其与患者的抑郁、疲劳及认知障碍均有关。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U形纤维病灶 认知障碍 病灶概率分布图 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Ⅱ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65~82岁[(71.8±10.1)岁]。15例采用O臂导航下通道螺钉固定治疗(手术组),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急诊时、治疗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Majeed功能评分,记录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2±5.1)个月]。两组急诊时VAS及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VAS低于急诊时,Majeed功能评分高于急诊时(P均<0.01)。治疗后1周手术组VAS为2(1,4)分,低于非手术组的4(3,5)分(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1(1,2)分,低于非手术组的3(2,5)分(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50.2±4.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40.2±5.6)分(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73.8±5.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62.4±5.0)分(P<0.01)。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VAS和Majeed 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为93%(14/15)。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中螺钉穿出1例,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5);非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5例,坠积性肺炎5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11/22)(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O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FFP可早期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实现螺钉精准置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骨盆 骨质疏松 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细胞癌(MTSCC-K)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1例MTSCC-K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MTSCC-K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增强CT扫描,其影像学表现为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的囊性或实性及囊实性肿物,增强时稍有延迟改变。该患者接受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病理示肿瘤部分区细胞呈管状、乳头状排列,部分区细胞呈梭,轻度异形,间质疏松,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结论MTSCC-K临床较为罕见,缺乏特殊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靠CT增强扫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进行密切随访。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腹腔镜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光纤溶脂技术改善面部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外科治疗86例面颊和(或)下颌脂肪堆积的患者,女性74例,男性12例,年龄19~39岁,均采用波长为980 nm等离子激光,光纤直径400 μm对治疗部位进行溶脂。对比术前、术后面部形态的改变,观察面部轮廓的改善和皮肤收紧等年轻化作用。结果本组86例,术后6个月随访,80例术后脂肪堆积明显减少,轮廓改善明显,皮肤松弛者亦得到改善;5例术前、术后改善不明显;1例出现双侧面颊部轻度不对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皮肤烧伤和局部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光纤溶脂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脂肪堆积引起的面部轮廓不佳,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等离子光纤溶脂 面部轮廓 塑形
  • 简介:摘要纵隔AB型胸腺瘤合并肺梭细胞类癌病例罕见,该文报道1例54岁女性纵隔AB型胸腺瘤合并肺梭细胞类癌的病例,镜下观察肺类癌肿瘤由梭或短梭细胞构成,与AB型胸腺瘤中梭上皮细胞相似,易被误诊为胸腺瘤肺转移。该文描述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