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人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之体现,在近现代研究中经历了宗教神秘化解释、理性文本化解释、审美与伦理化解释、生态维度解释存在论转化历程,反映了作为世界观天人合原初观念在被赋予现实指向后逐渐转向方法论整体趋势。众多学者在对天人合生态化解读路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问题与争鸣,集中于天道与人道关系问题、国学传统生存体验与精神境界问题、天人合与主客二分矛盾问题、反生态化解读天人合问题。在学者们针对天人合生态化解读问题进行反复讨论过程中,生态方法论原则逐渐成为未来研究关键领域,其初步表现为非认识性、同感性、可持续性、伦理规范性、双向适应性几种特征,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思路。

  • 标签: 天人合一 生态理念 主客二分 生存体验 生态方法论
  • 简介:整个西方哲学历史可以看做是部“形而上学”与“伦理学”关系史,作为“第哲学”形而上学本来具有伦理学旨意和目标:寻求存在之意义,但由于其定位于“理论”(思辨)而使得“存在”意义经过“知性”“范畴化”而失去其“实存”生命本质,从而第哲学与伦理学分离开来。但“实体论”在斯宾诺莎那里,“存在”本质被置于“实存”中重新思考,而“自因”“实存”作为神或自然“自由”存在存在论意义获得了肯定,因而人作为神存在样态伦理意义也能在这种实体论存在样式中得到重新思考。因此,“实体论”作为“伦理学”不是斯宾诺莎《伦理学》个部分,而是其从存在论意义上对第哲学作为伦理学之命题原创性思想,这思想对于我们重新思考第哲学与伦理学关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 标签: 实体论 第一哲学 伦理学 生命 德性
  • 简介:道德和法律关系,是体现现代性本质个核心问题。“德法次序”概念,可以将日常德治和法治关系探讨,纳入到具有普遍性政治哲学框架中来,实现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

  • 标签: 德法次序 道德 法律 德治 法治
  • 简介:"德福致"信念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伦理情境中有不同表现形态。以种新伦理学方法——伦理人类学来看,幸福中国化话语是以"幸"与"福"之意义合成,它分别从消极与积极层面与道德关联,表现为伦理终极实体"天"、"命"等必要、伦理共体中道德生活以及以家庭为主三大特色。随着伦理道德"祛魅化"和家庭生活退居次要地位,中国式"德福致"信念逐渐瓦解,当下中国社会重塑"德福致"信念两大关键是:重新找到伦理终极实体与实现社会公义。

  • 标签: 幸福 道德 伦理实体 社会公义
  • 简介: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冲突,谋求两者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基本任务。、人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有机统。两者统、整合而形成种基本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种合适经济伦理。

  • 标签: 经济价值 道德价值 对立 统一
  • 简介:追求理性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核心理念。公共理性作为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运作于市民社会中公共领域以及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意在生成公共生活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正当性共识,以促进公益、维护公民之权益。公共理性存在与有效运作对于个共同体政治治理具有积极价值与功能。

  • 标签: 公共理性 公民 共识 公共领域
  • 简介:P2P文件共享引起版权问题已成为'个世界性问题'.本文从各国普遍存在版权法执行难问题出发,对P2P发展条件和动因、P2P对音乐生产方式冲击以及它发展趋向,从经济和伦理方面作了分析.作者结论是:P2P是项有助于音乐社会化和满足人们共享人类精神财富愿望先进技术.目前该技术非法应用使音乐生产资本循环发生了问题,损害了版权者利益.但也应看到,是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尤其是现存音乐生产方式本身问题加深了目前危机,并呼唤新音乐生产模式.法律应在保护版权同时,基于公利和公意,充分肯定P2P技术合理性,公正地处理P2P相关群体权利和义务关系.

  • 标签: P2P 文件共享 版权法 法律伦理
  • 简介:黑格尔认为不应把哲学史看作是“人类精神错误陈列馆”,而应看作是“神形象万神庙”。也就是说,每种哲学体系都是对理念发展过程个特殊阶段描述,它既受历史条件限制,

  • 标签: 伦理学理论 述评 国内 人类精神 神的形象 哲学体系
  • 简介:<正>天津房管局老干部活动站领导和同志们从人们爱美、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出发,利用中华民族文化中瑰宝——书画来满足老同志精神生活需求,受到了老同志们欢迎和称赞。

  • 标签: 活动站 老同志 情操陶冶 房管局 天津 画学
  • 简介:本文主要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图在斯多亚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主要人物关系中集中凸显哈奇森对斯多亚继承性,而这种继承性又体现在他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翻译和注释。然后,通过几个核心概念钩沉和梳理,文章清楚地揭示出斯多亚与启蒙运动,尤其是与哈奇森本人承接关系。实际上,这样整体主义生机论视角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中也是不陌生

  • 标签: 整体主义生机论 斯多亚 沉思录 哈奇森
  • 简介:性善是种存在,而不是种伦理学规定。这里所谓"存在"乃慧眼窥破"天机"之事实,这种事实成为人之为人形上根基。性善作为种存在,须在具体境域中方能发用,故儒家重视家庭人伦关系,倡导差等之爱。这是要在具体境域中让这种存在切实震动起来,以便培育壮大,然最终亦必然走向兼爱。明了人作为种形上存在,则标举性善乃是必然,荀子斩断了人与天关系,只实在论地看人,其标举性恶亦是必然。尽管荀子讲性恶,但并非为恶张目,而是希望通过"化性起伪"而引人向善。但这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故荀子隆礼重法。故性恶只能成就政治人与社会人,绝不能成就宗教人,而要成就宗教人必自性善始。作为存在论性善论,可通宗教,亦必通宗教。

  • 标签: 性善 存在 境域 宗教
  • 简介:<正>艾滋病是“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是美国科学家于1981年6月发现,至去年底,全世界已发现12万多名患者,实际人数可能有30万人。今年以来统计最新数字是139886人,实际人数约为2—2.5

  • 标签: 苏联 艾滋病患者 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实际人数 真理报
  • 简介: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自然存在物有无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不可公度性,意味着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形而上学危机.如何摆脱这危机,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项重要任务.黑格尔关于人自由意志是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观点为走出这种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统思想亦为消解这种对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作为政治学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起。这范畴有特定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理想。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在马克思伦理思想整体框架中,道德是个显性概念,伦理则是个隐而不彰概念。马克思伦理思想中不仅有关于道德问题思考,而且也有关于伦理概念考量,其共同体思想中就包含了对伦理内涵把握。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中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分析,既可以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中黑格尔元素,更能够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对黑格尔伦理思想超越。

  • 标签: 道德 伦理 共同体 马克思伦理思想
  • 简介:"正义"是古希腊伦理学和政治学重要概念。经历了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需要面对智者新正义观,即《理想国》第卷中色拉叙马霍斯"正义是强者利益"。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不断追问,并从中发现了色拉叙马霍斯内在矛盾:正义的人总吃亏。这种矛盾不仅是雅典现实,更是新、旧伦理观之间冲突:"正义"究竟能否为人带来幸福?对这个问题回答,成为《理想国》之后正义城邦与灵魂学说先声。

  • 标签: 正义 理想国 苏格拉底 色拉叙马霍斯
  • 简介: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无休止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 标签: 启蒙的道德筹划 不可公度 道德普世性(一) 道德分殊性(多)
  • 简介:在近六十年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著述中,1980年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关系》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课题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本理论原则和规范。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进步 罗国杰 辩证统一 科技发展 教授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种能够提供重要知识与方法论资源“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