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和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自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5月27日从全国36个中心入选61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配进入试验组(万邦生化)和对照组(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餐后2 h血糖(2hPG)、体重、血脂、HbA1c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bA1c、FPG和2hPG治疗前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612例患者中,进入安全性数据集609例,其中试验组305例,对照组304例;进入符合方案集534例,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267例。符合方案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HbA1c分别下降了1.85%±1.23%和1.90%±1.27%,FPG分别下降了(3.56±2.99)和(3.72±3.26)mmol/L,2hPG分别下降了(6.94±5.41)和(7.07±5.10)mmol/L,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5%(156/305)和45.72%(139/30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39%(233/305)和77.63%(236/304)]以及胰岛素抗体转阳率[分别为22.85%(61/267)和19.10%(51/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优泌乐50(礼来制药)相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随机对照试验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CNSTL)临床上罕见,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没有特异性而病理形态不典型容易被延误诊断。文中报道1例45岁的男性患者,因视物重影3个月,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言语欠清1周入院。入院后影像学检查考虑淋巴瘤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行脑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未见典型肿瘤细胞,考虑“淋巴瘤治疗后改变,与炎性疾病相鉴别”。1个月后患者病情进展,复查影像学显示病灶范围较前扩大,强化程度较前明显,仍考虑为淋巴瘤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为明确诊断进行二次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仍未见到典型肿瘤样淋巴细胞。最后进行基因重排,结果显示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β和γ链均有阳性突变。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TCR基因重排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PCNSTL。文中就PCNSTL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非霍奇金 淋巴瘤,T细胞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阑尾炎疾病治疗中,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2020年7月--2022年8月,该时期内从我院接诊的阑尾炎患者中随意抽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20例,应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有20例,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医治,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等相关指标情况来看,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清洗方法(2种)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2月-2021年12月)消毒消毒供应中心的96件器械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48件纳入对照组中,对其实施含氯消毒剂清洗,剩余48件纳入研究组,对其实施多酶清洗剂清洗,观察两组复用器械隐血试验结果、ATP合格率、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复用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仅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研究组ATP合格率高达96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研究组清洗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过程中,多酶清洗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含氯消毒剂清洗,可促进复用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降低,能够提高ATP合格率及清洗质量,应用价值更为理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 含氯消毒剂 多酶清洗剂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抗生素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诊断为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的96例患者展开观察,用计算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比组和研讨组,各有48例。对比组接受常规治疗,研讨组接受抗生素治疗,评价组间分娩结局和炎症指标。结果:研讨组治疗后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比组,而研讨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比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应用于胎膜早破早产伴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抗生素 胎膜早破 早产 生殖道感染 分娩结局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护理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且行PICC置管治疗的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管理。就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加以观察,评估患者的认知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占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予以全程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认知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管理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细节管理模式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危重病人中,择取资料完备的9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前者在常规管理下开展护理服务;后者在细节管理模式下开展护理服务。就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中,予以细节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模式 危重病人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按照文献资料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针灸治疗中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于维普资讯期刊平台、知网数据资料库、万方资料检索库中收集老年性痴呆与针灸选穴治疗相关论文、综述等,按照设定完成的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选择适当的文献资料,对标准数据分析收集有效资料16篇,依据实际试验需求分为无效资料、有效资料、备选资料,观察在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的选穴规律。结果:收录数据腧穴共有75个,应用次数高达247次,其中8个穴位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最高频率为9.31%,为百会穴,高达23次;75个腧穴所在部位分析,使用最多频率的部位在头部颈项部,其次为下肢位置腧穴。结论: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期间,按照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和患者头部、脏腑经脉相关的腧穴进行针刺,穴位所属经络中以督脉、脾经、胃经、膀胱经、心包经为主,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针灸 选穴规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研究组接受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分析疗效。结果:研究组综合治疗有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比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建议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阿奇霉素 慢性支气管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需要接受围手术期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差异性。方法:本研究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不同麻醉方式的老年患者中共纳入110名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静吸复合全麻的观察组55人以及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对照组55人,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术中麻醉指标及术后认知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睁眼、拔管及言语应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麻醉诱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72例,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参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有效地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中的选穴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平台、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针灸选穴相关词条收集相关期刊综述、学位论文,使用提前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适且有效的相关资料,将所得数据进行标准筛选后得到文献23篇,将检索后的文章资料经过上述标准筛选后进行分类,分别设定为无效资料、备选资料和有效资料,将三类资料逐级分析对比整合,总结分析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腧穴选穴频次顺序以及归经情况。结果:所有分析案例中按选穴频次排序分别为肾俞8.85%、脾俞8.33%、委中8.33%、足三里7.81%、命门6.77%、阳陵泉6.77%、关元6.25%、阿是穴5.21%、悬钟5.21%、腰阳关4.69%、夹脊穴4.17%、气海4.17%、肝俞3.65%、三阴交3.65%、其他穴位16.15%。所有分析案例中按选穴涉及经络排序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22.40%、足少阳胆经11.46%、督脉10.42%、任脉9.90%、足阳明胃经8.85%、足少阴肾经8.33%、足太阴脾经7.81%、足厥阳肝经5.73%、手厥阴心包经5.21%、其他经络9.90%。结论: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针灸治疗中,肾俞、脾俞、委中的选穴频率较高,在经络中足太阳膀胱经的选用率最高,并且具有普遍有效性。

  • 标签: 针灸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选穴规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代食管和管状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 管状胃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胃代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胃代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 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 ± 1.7)次比(6.2 ± 2.1)次、(17.3 ± 8.8)次比(31.5 ± 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 ± 30.1)min比(118.2 ± 32.6)min、(22.4 ± 6.8)min比(31.8 ± 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 ± 4.6)分比(13.8 ± 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式较全胃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胃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胃宽度及吻合方式抗胃食管反流症最佳。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腰椎融合器及椎弓根钉棒感染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49.80±13.29)岁(范围23~66岁)。原术式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共植入14枚融合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1例、腰椎骨折1例。于术后(10.80±13.24)个月(范围2~39个月)诊断为术后融合器感染10例(12枚),其中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8例。采用前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5例(7个椎间隙)一期前路清创及椎间植骨,1例后侧关节突已融合而未植骨,1例因后路清创取出钉棒时出血较多而在2周后行前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6例、断棒1例,行一期椎弓根钉棒翻修3例(2例感染、1例断棒)、单纯椎弓根钉棒取出4例。采用后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例:2例一期椎间颗粒状松质骨植骨,1例因感染严重、后侧软组织缺损而未植骨;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2例,单纯取出1例、取出后更换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0±5.10)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5,P=0.436);红细胞沉降率由(61.10±40.81)mm/1 h下降至(19.81±7.63)mm/1 h、(11.50±6.1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P=0.001);C反应蛋白由(32.39±37.94)mg/L下降至(8.61±5.93)mg/dl、(5.80±4.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2,P=0.024);VAS评分由(6.60±0.84)分下降至(2.80±0.92)分、(1.6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90,P<0.001);ODI指数由80.10%±8.14%下降至51.00%±8.10%、30.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378,P<0.001)。术后MRI椎体异常信号逐渐消退,完全消退时间为(5.00±1.33)个月(范围3~7个月)。前路手术中6例(8个间隙)一期植骨,其中5例(7个间隙)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6.80±2.28)个月(范围4~10个月);1例1个间隙未融合。后路手术中2例一期植骨,其中1例于4个月获得融合;1例因植骨区感染再次清创取出植骨,未融合。1例发生术中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发生术后植骨块移位。结论融合器感染早期可经后路清创取出,但受到后侧神经及骨结构的阻挡,难以做到彻底清创,存在感染复发及神经根损伤的风险。融合器感染行前路手术取出操作简便、清创彻底,但需注意邻近重要血管损伤的风险。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清创术
  • 简介:摘要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介入封堵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大部分PFO采用常规操作可以完成介入治疗,极少数复杂型PFO需要应用穿刺房间隔的方法。该文报道一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复杂型PFO的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房间隔穿刺,实时监测与指导PFO封堵过程、封堵伞释放后位置及形态,通过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判断有无残余分流。ICE实时指导房间隔穿刺成功,清晰监测PFO封堵伞释放过程,封堵伞对周边结构无影响,术后无残余分流。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心腔内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方式临床效果如何。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至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方式。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中,比较两度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方面发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并且观察组护理后,在心理状况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给出的数据。结论: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不断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一些负面的情绪,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人性化护理的方式进行。

  • 标签: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慢性肾衰竭患者 人性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指导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机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对两组患者在透析后6d、10d、14d各营养指标状况及并发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Alb、PAB、Hb、TF、TG、IL-6、PCT、BNP值在透析前无明显差异,在透析后6d、10d、14d实验组Alb、PAB、Hb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IL-6、PCT、BNP值相较于对照组较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白蛋白水平显示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在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实践中应用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康复。

  • 标签: 血液透析 营养评估 专病一体化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