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防治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欣母沛联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100例患者,确诊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其中采用欣母沛联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另外采用欣母沛联合常规子宫缝合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红蛋白、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0.05。结论:防治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欣母沛联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效果理想。

  • 标签: 欣母沛 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 剖宫产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对产后出血产妇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遴选2020年0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完成组别划分,就单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n=50)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n=50)的止血效果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测验值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效果确切,可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产妇术后出血量较少。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子宫B-Lynch联合宫腔压迫球囊对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纯改良子宫B-Lynch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子宫B-Lynch联合宫腔压迫球囊。比较两组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HGB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HGB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名产妇术后发热,无任何其他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有2.00%的并发症,对照组1名患者有发热, 1名患者有感染,发生4.00%,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子宫B-Lynch联合宫腔压迫球囊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出血量,恢复HGB,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子宫B-Lynch 宫腔压迫球囊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 临床应用价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裂伤缝合和侧切缝合在会阴侧切术术后的治疗干预中的恢复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产妇当中选择24例选择会阴侧切术进行辅助分娩的产妇的临床一般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个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在术后给予侧切缝合术进行缝合治疗干预;实验组产妇术后给予裂伤缝合术进行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缝合伤口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缝合干预后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从恢复时间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会阴侧切术患者的治疗干预中应用侧切缝合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在切口愈合和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将2021年7月在医院进行顺产分娩的 11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美容缝合法进行切 口缝合,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愈合质量、遗留瘢痕情况及切口线结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和切口线结反应。结论:改良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愈合后遗留瘢痕及切口线结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改良美容缝合法 传统 切口 愈合质量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5例;年龄27~55岁[(39.6±7.1)岁]。患者均采用切开修复方式治疗,将其分为束束缝合组(30例)和Krackow缝合组(2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观察跟腱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和健侧小腿周径差值、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及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并进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7.9±4.2)个月]。束束缝合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分别为6.0(4.5,9.0)cm、77.5(60.0,95.0)min,明显短于或长于Krackow缝合组的8.0(7.0,11.0)cm、68.5(55.0,86.0)min(P均<0.01)。两组术后3个月跟腱均获愈合。术后12个月束束缝合组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值为(2.0±0.9)cm,Krackow缝合组为(1.9±0.9)cm(P>0.05);束束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为1.42±0.20,明显大于Krackow缝合组的1.27±0.16(P<0.01);束束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为8.6%(6.0%,24.0%),明显小于Krackow缝合组的11.9%(9.0%,33.0%)(P<0.01)。束束缝合组ATRS和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91.5(80.0,99.0)分和93.0(82.0,100)分,Krackow缝合组分别为89.0(75.0,99.0)分和91.5(77.0,99.0)分(P均>0.05)。随访期间,束束缝合组无深部感染,早期跟腱再断裂2例(7%);Krackow缝合组深部感染1例(4%),早期跟腱再断裂1例(4%)(P均>0.05)。结论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束束缝合更有利于恢复跟腱正常解剖形态并减少跟腱断端瘢痕形成。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缝合技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柳英 葛雯姝 谢尚 李健男 叶国华 和晓庸 崔念晖 王佃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二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大理 6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香蕉皮缝合模型在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缝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3月,以北京大学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8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香蕉皮作为缝合模型进行缝合练习。记录课堂讲解前缝合评分(基线水平),对课堂讲解后(训练1)和课下练习后(训练2)缝合结果进行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每次训练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训练1评分[(20.88±3.68)分]高于基线水平[(15.15±5.24)分],训练2评分[(24.80±3.83)分]高于训练1评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1评分与全学程成绩相关(r=0.29);训练2评分与性别(r=0.39)、课下练习累计时长(r=0.44)、全学程成绩相关(r=0.2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中应用香蕉皮缝合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学生的缝合水平。

  • 标签: 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缝合 香蕉皮缝合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微创Ma-Griffith缝合法与经皮"回"形缝合法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完成的2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21例,女6例;经皮微创Ma-Griffith缝合患者15例,经皮"回"形缝合患者12例。分别于术后2、4、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并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进行随访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24~27个月,平均24.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两组患者ATRS评分,术后6、12、18个月经皮微创缝合组分别为(83.46±4.10)分、(86.86±1.92)分和(88.73±2.37)分,经皮"回"形缝合组分别为(86.91±1.83)分、(88.91±0.79)分和(90.66±1.5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14、0.002和0.023];术后24个月,经皮微创缝合组为(94.40±1.84)分,经皮"回"形缝合组为(94.33±1.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923)。两组患者AOFAS评分,术后12个月经皮微创缝合组(90.33±1.30)分,经皮"回"形缝合组(91.46±1.5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7);术后6、12、24个月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值分别为0.360、0.871和0.509]。结论使用"回"形缝合法和经皮微创Ma-Griffith缝合法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在第24个月随访时跟腱恢复情况相似,但是"回"形缝合法在6~18个月的恢复情况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微创治疗 Ma-Griffith缝合 "回"形缝合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口腔外伤缝合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口腔外科门诊中外伤缝合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口腔外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比观察采用清创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通过清创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清创缝合术治疗对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治疗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外伤 清创缝合术 治疗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调查研究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会阴部局部麻醉在阴道分娩会阴缝合处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符合条件的100名产妇进行调查,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于第二产程胎头拨露3cm左右时,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在分娩之后需行会阴伤口缝合时进行局部麻醉,从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妇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产妇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会阴缝合的镇痛效果以及缩短产妇会阴缝合的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阴部 神经 阻滞麻醉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清创缝合术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接受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门诊清创缝合术 舒适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接受清创缝合术的急诊外伤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02至2022-03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命名为观察组,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 护理有效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外伤 清创缝合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缝合对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拔牙手术的老年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选取150名老年病人的资料,基于拔牙手术后是否对患者创口进行缝合处理这一标准,将150名病人的资料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每组各纳入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拔牙手术后不缝合。研究组采用缝合处理。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期愈合率、愈合时间、不良事件情况、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一期愈合率超过常规组,P

  • 标签: 缝合处理 老年患者 拔牙手术 创口愈合 一期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与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44岁[(28.0±7.8)岁]。25例采用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穿刺针缝合钩组),23例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Fast-Fix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RI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随访期内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腘肌腱损伤及异物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6个月[(25.8±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6.7±3.8)分、(4.3±1.6)分、(95.5±5.4)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3.3±1.6)分、(3.6±0.8)分、(91.9±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9.6±1.3)分、(6.1±0.8)分和(99.4±0.2)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4.5±1.6)分、(4.8±0.2)分和(97.4±0.5)分(P均<0.01)。两组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1)。末次随访时MRI显示穿刺针缝合钩组半月板愈合率为92%(23/25),高于Fast-Fix组的70%(16/23)(P<0.05)。随访期内穿刺针缝合钩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Fast-Fix组6例[26%(6/23)]出现膝关节后外侧肌肉不适感,考虑与腘肌腱损伤或异物激惹有关。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较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半月板愈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缝合技术 半月板 腘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钉缝合与皮内缝合两种缝合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2021.9.1至2022.9.1间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将其分别分为皮肤钉缝合、皮内缝合A、B两组,每组各49例,分别比较A、B两组手术效果(缝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肿胀程度、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VT)。结果:A、B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术后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采用皮内缝合术后常规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术后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 标签: 皮肤钉缝合 皮内缝合 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恢复 术后护理
  • 作者: 李玉红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7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水胶体敷料处理缝合伤口痂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6月间于我院进行伤口缝合并形成痂皮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取纱布包扎和水胶体敷料包扎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拆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伤口愈合时间、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处理缝合伤口痂皮效果理想,可以促使患者伤口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缝合伤口痂皮 处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中线缝合技术治疗骶尾部慢性藏毛窦的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临沂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收治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16~35岁,平均20岁)慢性藏毛窦患者。用偏中线缝合技术治疗,根据窦道大小、范围,设计偏中线皮瓣并进行一期缝合治疗。结果59例患者一期愈合52例,7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随访2年无复发,患者对术后愈合瘢痕外观能接受。结论偏中线缝合技术使手术切口偏离中线缝合,无张力、臀沟抬高,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偏中线缝合技术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