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肢骨折(如尺骨骨折、桡骨骨折、肱骨骨折等)手术一般需在x线透视下进行。传统的不锈钢清创车放置患肢进行手术时,术中不便于透视;配套的托手架因为面积过小,不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自制了既便于手术者操作,又方便C型臂机自由出入进行透视,且病人无任何不适的托手板。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经临床312例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上肢骨折 手术中 自制 应用 骨科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臂丛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麻醉行小儿上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80例择期臂丛复合氯胺酮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组(A组,40例)氯胺酮组(B组,40例),观察术后患儿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A组躁动,恶心呕吐的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复合氯胺酮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上肢手术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 标签: 小儿 臂丛复合氯胺酮麻醉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骨科是外科中的一个分科,而上肢骨骨折又是骨科中的一部分,在骨伤科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目前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建筑工地的工伤等事故频繁出现。目前,在我医院进行骨折手术的病例主要是上肢骨轻重程度不同的骨折,20世纪新崛起的康复医学也对护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前医护人员提出的观点“所有的骨科问题都与康复有关”,也逐渐被广大医护人员所认识接受,在实践中逐步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因此,笔者在工作中参考有关文献[1~3]进行实际应用,在此就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上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等六种骨折手术后临床康复的功能锻炼实践应用的体会加以总结。

  • 标签: 上肢骨 骨折 手术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上肢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55例)接受传统盲探法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估、麻醉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麻醉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 标签: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上肢手术后, 右美托嘧啶的镇痛效果 。 方法: 取近期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前者使用 罗哌卡因 芬太尼进行治疗,后者使用 罗哌卡因 右美托嘧啶进行治疗,对术后用药的 1 天中 各个时间的 VAS 评分、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 VAS 评分更低,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其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二者均无不良反应 。 结论: 右美托嘧啶在上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一般药物,且没有不良反应情况的产生,安全有效,建议推广 。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上肢手术 术后镇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常规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质量。方法将上肢择期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采用常规异感定位,局麻药为0.375%罗听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S1)、手术切皮时(S2)、手术开始30min(S3)各时点心率、血压及SPO2,并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术后疼痛出现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Spo2较b组稳定,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细心护理,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 标签: 肩部损伤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不论你追求什么样的健身目标(如一口气完成10个俯卧撑,在瑜伽课堂上完成倒立动作,打网球时发出ACE球),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肩部。即使是完成硬拉这样的力量训练动作(你通常不会认为它是上肢肌肉群的训练动作),也需要强壮的肩膀。如果你的肩膀力量虚弱或不稳定,你可能根本无法抬起重物。

  • 标签: 因素影响 肩部 健康 力量训练 俯卧撑 动作
  • 简介:为分析单兵负重行走过程中肩部的受力特性分布规律,建立一种基于生物力学方法的肩部疲劳模型,为携行装备的工效设计提供依据,选用25kg、29kg34kg三种重量,对6名受试者进行模拟负重行走实验,记录肩部压力、肩带拉力肩部疲劳感,进行静态动态受力特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压力、拉力负荷重量为自变量,以肩部疲劳为因变量,建立了肩部疲劳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对指导负重行走携行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负重 肩部 疲劳模型
  • 简介:以人体肩部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服装肩部结构设计的三方面因素——肩宽、肩斜度肩线造型,研究了肩部结构与领口、袖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在肩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标签: 肩宽 肩斜度 肩线 横开领 袖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60例上肢手术患者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阵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或皮下自控镇痛以及氢吗啡酮作用的超前镇痛3种不同阵痛方法随机分组进行观察,进而对比研究不同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3个观察组的实验对比得出,氢吗啡酮在上肢手术运用中起到更加有效的超前镇痛作用。结论氢吗啡酮对缓解上肢手术患者疼痛作用较强、起效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对患者的苏醒质量影响较小并对患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上有抑制作用。

  • 标签: 氢吗啡酮 上肢手术 超前镇痛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9人,实验组39人,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显微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上肢周围 神经损伤显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5年所接诊的12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部分进行分组。A组40例桡神经损伤40例、B组中正神经损伤35例、C组尺神经损伤45例,三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对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性进对比。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优良率为62.5%,B组患者优良率为54.3%,C组患者优良率为37.8%,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显微手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预后最优为桡神经,次之为中正神经、尺神经。

  • 标签: 上肢周围神经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上肢手术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是否比其他方式更好。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监测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5、1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室期间疼痛评分及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时间。结果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各结果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 标签: 全身麻醉 喉罩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手术 上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