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病因,加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补充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使患者早日康复,增强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 关节炎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20.1~2021.12收入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总计5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综合护理,总结患儿预后及护理情况。结果 50例患儿住院时间为(7.26±0.89)天,所有患者治疗均出院,期间1例患儿用药后出现呕吐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护理满意度中满意70.00%、一般28.00%、不满意2.00%。结论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整体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综合护理 康复 残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类风湿关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 类风湿关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医内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辨证的给予个性化中医临床护理。结果:通过对60例中医内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护理,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5%,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内科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的可以致残,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反复的功能障碍与关节疼痛,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护理是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以达到护理目的。心理护理日益受到重视,放松技术、体能锻炼、认知行为治疗、冥想、增加社会交际等都有可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因此,心理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手段。本文对近些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采取心理护理手段的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心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活血补阴、祛风湿类中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临床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活血补阴、祛风湿类中药治疗和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满意率、有效率比较,一组是94.11%、97.05%,二组76.46%、79.41%,(x2=13.601,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活血补阴、祛风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祛风湿 活血补阴 中药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治疗与预后。并比较男性和女性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不同。结果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共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65.8±5.7)岁。RA确诊至肺癌确诊中位时间为11(7.5,17.3)年。11例患者确诊肺癌前均有肺部相关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最常见(9例)。男性肺癌吸烟者比例为71.4%(5/6)。大部分患者(11/1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8例患者行类风湿因子(RF)三项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检查,RF阳性率为100%,ACPA阳性率87.5%。10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患者中6例癌胚抗原(CEA)升高,4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升高,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各2例。12例患者中腺癌7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共2例,原位癌1例。除1例原位癌外,其余11例患者在确诊时均为Ⅲ期和Ⅳ期。3例放弃治疗出院,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疗。最终10例患者死亡,2例存活至今,随访时间为17.5(5,25)个月。进一步分析显示除女性组ESR水平高于男性组(Z=-2.589,P=0.010)外,男性和女性在其余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年龄较女性大[(68±6.2)岁,(62.6±3.1)岁],RA确诊时年龄也较大[(56.4±3.8)岁,(52.0±9.5)岁],吸烟者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71.4%,20.0%)。而女性患者CEA升高比例(75%,50%)及NSE升高比例(50%,0%)较男性多。女性患者腺癌的比例略高于男性(80.0%,42.9%),而男性鳞癌(28.6%,0.0%)和小细胞癌(28.6%,0.0%)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男性患者死亡率更高(100.0%,60.0%),中位随访时间也更短[16.0(2.0,18.0)月,26.0(11.5,50.0)月,均P>0.05]。结论老年RA患者合并肺癌男性偏多,且年龄大于女性患者。肺癌确诊距RA确诊时间较长,RF和ACPA阳性率较高。肺癌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对于老年RA患者,需注意定期监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肺癌 病理分型 临床分期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岁2月龄,因“多关节肿痛7年、发现皮下结节5年”就诊,临床以指趾、双腕、双肘、双肩、左髋关节多关节炎及双肘、双足、双手小指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诊断为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临床罕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可改善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关节及类风湿结节病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以中药熏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雷公藤多甙+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RA患者,“双盲法”分单纯组(免疫抑制剂,n=40)、联用组(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甙,n=4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用药前比较炎症因子、症状改善情况无差异;用药后比较不良反应也无差异,P>0.05;用药后与单纯组比,联用组CRP、IL-1值更低;晨僵时间更短,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量更少,VAS值更低;联用组有效率(97.50%)高于单纯组(85.00%),x2=3.914;p=0.048,P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免疫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1~2022.12本诊所诊治的86例RRA病例,根据抽签法均分为两组。甲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ADR发生率。结果:从治疗结果来看,甲、乙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76.74%,乙组显著好于甲组,p<0.05。从ADR情况来看,甲、乙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6.28%、6.98%,乙组明显好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论治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功能受限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红细胞沉降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受限程度、临床疾病活动指数、改良Sharp评分总分等。采用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评估身体功能,包括穿衣与修饰、起身、进食、步行、个人卫生、取物、紧握和活动8个特征。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43例RA患者,男性114例,女性529例,年龄(49.7±12.9)岁,其中399例(62.1%)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293例(45.6%)为轻度,73例(11.4%)为中度,33例(5.1%)为重度。功能受限的患者比例随年龄(从16~39岁的51.8%升至≥60岁的73.3%)、疾病活动度(从RA疾病缓解期的15.3%升至高疾病活动度的96.3%)的升高而增加,与病程呈U形曲线关系。功能受限最常见的特征是步行[43.5%(280/643)],其次为紧握[36.1%(232/643)]、取物[35.5%(228/643)]、活动[33.4%(215/643)]、个人卫生[33.0%(212/643)]、穿衣与修饰[29.7%(191/643)]、起身[29.1%(187/643)],进食受限最少见[18.4%(118/643)]。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9,95%CI 1.004~1.03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R=1.820,95%CI 1.616~2.050)、红细胞沉降率(OR=1.009,95%CI 1.001~1.017)、临床疾病活动指数(OR=1.080,95%CI 1.059~1.102)和改良Sharp评分总分(OR = 1.010,95%CI 1.004~1.015)是RA患者功能受限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大多数R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尤其是步行受限最常见,且与年龄、疼痛、疾病活动相关,提示应重视RA患者疼痛的管理及控制疾病活动性的达标治疗。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 功能受限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侵蚀性关节炎,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病情,将有效缓解疾病发展,降低致残率。目前治疗RA的疾病改善抗风湿药(DMARD)存在传统合成类药单用,或分别与新型生物类药、靶向合成药联用的多种疗法,使部分难治性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但不同疗法,特别是生物制剂疗法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随着蛋白质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技术发展,发现部分蛋白质、非编码RNA,以及抗药抗体(ADA)有望成为潜在的RA早期诊断,或伴随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RA诊疗新型标志物,包括血清蛋白、细胞膜蛋白、非编码RNA和ADA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促进有价值的新型标志物转化、应用研究,推动RA的精准诊疗。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生物标志物 疾病改善抗风湿药 诊断 抗体
  • 简介:摘要对于甲氨蝶呤在治疗RA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诸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损伤等风湿免疫专科医师非常熟悉。然而,甲氨蝶呤尚可以引起一类速发皮肤结节性改变——甲氨蝶呤结节,目前国内尚无报道,容易被误判为RA的皮肤血管炎或与类风湿结节相混淆。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出现甲氨蝶呤结节的RA患者,以提高风湿科医师对甲氨蝶呤结节的认知。

  • 标签: 甲氨蝶呤 关节炎,类风湿 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