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肺栓塞(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明显且部分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结果31例中21例显效,占67.74%;6例有效,占19.35%;4例无效,占12.90%。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肺栓塞(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肺栓塞 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收集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的CHO工程细胞灌流培养上清,经过Streamline扩张柱床和赖氨酸-Sepharose4B柱亲和吸附色谱纯化后,最后产品的比性达到600000IU/mg蛋白,rt-PA总活性回收率在98%左右,经还原SDS-PAGE分析主要为高相对分了质量rt-PA蛋白,HPLC分析达到色谱纯,N端15个氨基酸序列和pI与文献报道的一致。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具有t-P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纯化 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t-PA)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蛋白。它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这依赖于纤维蛋白,它不能单独激活循环血流中的纤溶酶原。由于其对纤维蛋白有很高的亲和力,故血栓形成时,它能特异地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纤溶也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这样的机理决定了t-PA可选择性地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而对血流中的纤维蛋白原、凝固因子等没有破坏作用。但由于t-PA在体内的半衰期甚短(约5分钟),且在血浆中已被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抑制,故临床上溶栓时需大剂量连续用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有引起系统性纤溶系统出血的危险。因此设计半衰期延长,且亲和力不变甚至提高的t-

  • 标签: 酶原激活剂 突变体 组织型 纤维蛋白原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预后 卒中,青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ACI,调取时间为2020.04~2021.05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早期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脑卒中
  • 简介: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t-PA)是一种高效特异的溶血栓药物,但天然的t-PA存在半衰期短,有潜在的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利用了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构建了一系列的t-PA突变体,旨在提高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延长半衰期,提高纤溶效率,减少颅内出血的危险。综述了t-PA的结构和功能、对t-PA结构的改造,以及一系列t-PA突变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

  • 标签: 溶栓剂 基因工程 t-PA突变体 表达
  • 简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改良方案(rt-PA10mg在两分钟内静注,接住在45分钟内以0.88mg/min速率滴注40mg,滴完前5分钟作心电图,心肌检查,判定心肌再灌注,若心肌未获再灌注,冠脉未再通,则继续给予rt-PA以同样速率0.88mg/min滴注50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根据非介入性临床指标判断,心肌再灌注率91.4%,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冠脉再堵塞,23例rt-PA用量50mg及9例用量100mg获心肌再灌注,结果显示:改良方案可提高心肌再灌注率及降低费用,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内冠脉再堵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9例,溶栓前、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予以标准化护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包括溶栓前的准备,溶栓时的用药管理及病情观察,溶栓后的护理,在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溶栓后早期给予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109例患者中,81例病人基本痊愈,20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治疗有效率95.8%。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溶栓前、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应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评分上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智能精神状态评分,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rt-P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欧洲卒中神经缺失标准量表(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ES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间2周治疗时间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究简化的静滴rt-PA治疗标准流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静滴rt-PA治疗比例仍较低(1%~3%),其中一种解释归咎于既往治疗的合理标准。NINDS治疗标准的循证证据较少,而大多医疗中心甚至应用较原先研究更严格的标准。我们认为rt—PA治疗比例可通过简化治疗规范疗程而提高,并获得可观的获益。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标准 静滴 急性卒中 RT-PA 循证证据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观察组进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