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在修复刘王古戏台时,于戏台西面墙上发现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戏曲艺人题写的大量戏曲墨记。为此,笔者于2006年12月专程从杭州赶到新市,在镇文化站沈炳荣及对当地文史较有研究的韦秀程先生的陪同下,对刘王古戏台戏曲墨记进行了实地考察,将所记载的戏班、演出时间、演出剧目等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作了初步的研究

  • 标签: 戏曲 戏台 演出剧目 光绪年间 同治年间 京剧
  • 简介:山西泽州县辛壁村位于晋城市城西18公里处,成汤建于村之正中。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碑刻8通。其中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立的《创建礼乐楼记》碑,高138公分,宽68公分,笏头,下部有些漫漶不清,现横卧于山门东侧。碑中戏台的名称与

  • 标签: 礼乐 泽州 明代 碑刻 戏台 太行山区
  • 简介:玉帝又名玉皇,位于沁水县城城西,依定制坐北朝南,现存门楼、戏台、正殿、东西朵殿、献台及左右厢房等,存碑刻4通。除《重修舞楼记》外,另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玉帝记》,咸丰元年(1851)《金妆关帝高禖咽喉五瘟碑记》,及口正八年

  • 标签: 玉皇大帝 沁水 碑刻 泽州 碑文 戏台
  • 简介: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东临河北省邢台县,西连晋中市、榆社县,南毗左权,北接昔阳、寿阳。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战国时改名为阏与,隶上党郡。北魏孝昌二年(526),阏与改置乐平郡及乐平县。北齐置梁榆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定名为和顺县,属并州。唐属辽州,宋熙宁七年(1074)并人辽山县,元j;占元年(1086)复置,仍名和顺,属辽州。金、元、明、清俱不改,相沿至今。现和顺县属晋中市管辖。

  • 标签: 戏台 圣母 文化 演剧 信仰 和顺县
  • 简介:<正>高平市位处山西东南,居上党腹地,相传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著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此。高平夏商为冀南之域,春秋属晋,始称泫氏;西汉置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二年(529)析泫氏而置高平县;唐贞观以后,高平属泽州府,即今之晋城市,迄今未变~②。企家院,位于高平市区西北2公里处,原名"弃甲苑",是赵军兵败,弃甲而逃之地,故名。现有村民400余户,1200多口,徐、张为大姓,主要靠务农为生,过

  • 标签: 高平市 泫氏 二仙庙 高平县 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
  • 简介:元代戏曲文物中,山西万荣孤山风伯雨师'张德好在此作场'石柱刻字,为治中国戏曲史者所熟知。但在有关论著的记载中,又多少有一些差异。刻字石柱,多数作'舞厅石柱',也有作'南轩石柱'或云'于前立石柱'者。就舞厅而言,绝大多数作'元代舞厅',个别也作'金代舞厅'。于抗日战争时被拆,石柱在1958年亦毁,仅

  • 标签: 伯雨师 孤山风 山西荣
  • 简介:泽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西15公里,古代为濩泽县县治所在地。据《山西通志》卷四"沿革谱"上:"濩泽,故城在县西三十里,今为泽城村。"汤帝即坐落在村的东北面,整个院不与村庄毗连,由正殿、东西偏殿、献庭(?)、东西二层砖房、山门兼戏台、戏台耳房等独立组成一封闭的四合院落。

  • 标签: 阳城县 金代 明万历 山西省 补间铺作 戏台
  • 简介:芮城县位于山西省的最南端,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素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美誉。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东接河南,西连秦川。芮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前,西侯度即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并开始用火。虞芮争畔、虞芮让畔等古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诗经·魏风》亦为采撷于此的古老歌谣。

  • 标签: 五龙庙 山西芮城 南大门 西连 芮城县 广仁王庙
  • 简介:永济位于山西西南部。秦置蒲反县,东汉称蒲坂县,唐以后多称蒲州。蒲坂县故治在今永济市西12.5公里蒲州老城。清雍正六年(1728)升蒲州为府,别置永济县,属蒲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1949年移至今市治,1958年并入运城县,1961年复设永济县,1994年

  • 标签: 戏台 习俗 山西西南部 蒲州 芮城县 正殿
  • 简介:今山西晋城市古为泽州府晋城县,清雍正六年(1728)曾一度改名凤台。其北石店镇南石店村有一座虫王,现存清代咸丰六年(1856)碑刻一通。碑高215公分,宽73公分,正书,笏头,额篆"万善同归"四字,作者马铸式。碑中记载道、咸年间一次重修舞楼、看楼的过程,并提到祭祀虫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因,建方位对虫王之祭的意义等,均有考述的必要。这里先分段标点,录其正文于下:

  • 标签: 唐太宗 李世民 晋城市 考述 祭祀 碑刻
  • 简介:乔泽舞楼坐落于翼城县县城东南15华里的武池村原乔泽庙内。历史上乔泽规模比较宏大,布局也很严谨,占地面积曾达2623平方米,是这一带十多个村子老百姓祭祀乔泽神的重要活动场所。庙内大殿、献殿和配殿等建筑相继毁于战乱和"文革"时期,惟其舞楼巍然独存,保存至今,并于198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元代 翼城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 斗拱 老百姓
  • 简介: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晋城为邻。秦时属野王县,汉时属河内郡,唐时曾设太行县,之后长期属河内县,为县辖清华镇。民国十六年(1927),划沁阳丹河之东、沁河以北十五图设博爱县,以清华镇为治所。新中国成立后曾属新乡地区,现归焦作市所辖。玉皇坐落在距博爱县城清化镇西北2公里的苏寨村。苏寨村也叫苏家寨村,现全村村民1400人,以陈姓

  • 标签: 玉皇庙 寨村 五十文 祈雨 怀梆 苏家寨
  • 简介:清化镇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濒沁水。同治三年(1864)《重筑清化镇城碑记》曰:"北阻太行,南环沁水,尤为河北隩区。"①先秦时期,清化镇为鄈城;唐初置太行县,寻废为镇,划归河内(今沁阳)县。金大定元年(1161)改为清化镇,为河内县所辖;金兴定五年(1221),河内县设四镇,即武德、柏香、万善、清化。明清时期,清化镇为怀庆府河内县所辖。清顺治元

  • 标签: 庙戏 清化镇 金龙四大王 大王庙 创建戏楼碑记 隆庆
  • 简介:北崦山,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北21公里处,海拔1024米,白龙就坐落在山峰之巅。其"东据岩峰,西引白崖;析城山以具南瞻,仙翁岭接为北镇"。山上翠柏环绕,郁郁葱葱,俗称"柏海";外泉水潺潺,清澈可挹,古谓"龙湫";加上参天之老桧,出没之蛇群,不啻为清静幽邃之胜境。据《阳城县志》卷四"方舆"之"坛"条载,北崦山白龙为白龙显圣王之本,"其行宫有三:在苽(土区)西曰南崦山,碑载灵异;在宜固都日西崦山,环祠皆松,祠侧古桧一株,三人接抱,未盈其围,洵千

  • 标签: 龙庙 阳城县 龙神 白龙 戏曲演出 正殿
  • 简介:龙王是陕北乡村举行龙王信仰仪式和祈雨活动的主要场所。现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现横山区)一些村庄中仍保留有不少旧的龙王,如赵石畔镇的壑则墕村、塔湾镇的付园则村、石井村三处龙王均为清代所建,其建造特点除了都是窑洞式建筑外,在庙内两壁都绘有“龙王出宫布雨”和“龙王布雨回宫”壁画,画中的龙王仪仗队列绘有鼓吹乐人形象。各中的壁画内容基本一致,绘制风格各有特点,乐人服饰大致相同,使用乐器有所差别。

  • 标签: 榆林横山 龙王庙 壁画 乐人形象
  • 简介: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古称濩泽。境内析城山为传说商汤祷雨之处,千代遗泽,绵延至今,现存成汤之亦属最多。阳城县西北有一座风景秀美、壁立千仞的山峰,如同挂起来的画一般,故名之曰画山。画山之余脉因其状如虎,因此名之曰虎峰。"北曰画山,支走于北者曰卧虎山(灵

  • 标签: 阳城县 山西省 咽喉 平身科 康熙年间 正殿
  • 简介:大阳村,即现在的大阳镇所在地,隶属于晋城市泽州县,距市区32公里,东与泽州县巴公镇为邻,西南和巴公镇陈沟工作站相连,西与下村镇毗邻,北和高平市马村镇接壤,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部的香山是全镇最高点,海拔1080米。南部及西北、东北三面群山环绕,中间平原,宜于农耕。全镇辖28个行政村,108

  • 标签: 大阳 泽州 明万历 赛社 山西省 晋东南
  • 简介:文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而得名,地处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靠汾河,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春秋时为晋国祁氏之田,战国属赵,秦汉置大陵县,隶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始更名为文水县(原名受阳县),唐武则天称帝时,

  • 标签: 文水县 考述 民俗 祭祀 山西 太原盆地
  • 简介:陆丰市碣石镇新酉村有一座军城隍,人称"外城隍",坐北朝南,建筑面积颇大。前是戏台,两侧有庆福庵及其他附属建筑。该现存碑记共74块。在后殿东西两庑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小55块清代碑记~①,另有18块碑记镶嵌于庆福庵庭院东墙上。门左侧还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巨大碑记。2005年以来,我曾多次到军城隍考察,并重点将碑记拍照、存档。引起我极大兴趣

  • 标签: 碣石卫 海丰县 庙前 后殿 两庑 题刻
  • 简介:晋东南作为戏曲文物聚集地,最近又发现了一通北宋修"舞楼"碑刻。该碑为北宋宣和元年(1119)《修灵湫载记》~①(图1),现存山西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院南侧,保存基本完好。碑青石质,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20.5厘米,笏首方趺,正书额题"修灵湫载记"。该碑披露后~①,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王潞伟在《戏剧》2015年第1期上发表《北宋上党神庙演出场所探微》一文进行了初步论述。但对灵湫貌及其剧场沿革,灵湫神崇拜,首次出现的宋代舞楼面阔信息以及北宋舞楼

  • 标签: 修灵 戏曲文物 山西师范大学 湫神 长子县 面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