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碳交通要求交通出行方式要向绿色交通转变,步行既是绿色交通方式也是所有其它交通方式开始和结束的桥梁,鼓励步行城市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论述了如何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通过考虑步行环境、设施、步行者需求的多样性等,构建安全舒适、便捷连续、美丽活力的步行系统。

  • 标签:    步行系统 慢行系统  规划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种商业区不断涌现,而土地资源有限,地下商业随之衍生而出,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小商品经营场所。由于建设之初更加注重于有限空间的极致利用,因而为人们生活所需提供采购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消防安全问题。消防安全万分重要,且受关注程度如今已日益提高,关乎于地下商业的经营者和顾客的身家性命。本文简要分析论述了地下商业保证消防安全的难点及消防安全策略的建议。

  • 标签: 地下商业街 消防安全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6 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6MWT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结果分析、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 标签: 运动耐量 6 min步行试验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常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2组每次训练时间均为6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T)、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POMA)对2组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UG、MWST及POMA-B、POMA-G和POMA总分[对照组(29.10±8.25)s、(21.16±6.01)s及(12.69±1.49)、(9.00±0.73)和(21.81±2.00)分;观察组(29.61±8.89)s、(19.96±6.23)s及(12.75±1.53)、(8.81±0.98)和(21.44±2.4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TUG[(24.41±7.52)、(15.46±7.04)]及MWST[(18.43±5.81)、(9.74±3.47)]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UG和MWST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OMA-B[(13.94±1.57)和(15.13±1.09)分]、POMA-G[(9.69±0.87)和(10.75±0.78)分]及POMA总分[(23.63±2.31)和(25.88±1.6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的POMA-B、POMA-G及POMA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起立步行的预期性姿势调节能力,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尽早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核心稳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施加镜像疗法,实验组施加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结果:实验组康复效果更佳。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镜像疗法 平板步行训练 脑卒中
  • 简介:摘要:当前,在我国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商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建设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在部分城市商业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保证商业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引入了古建筑设计。这种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与现代商业模式的融合已成为中国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如何更好地设计古建筑,如何避免设计风格混乱,形成更科学的意识。

  • 标签: 仿古商业街规划 建筑设计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实时监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其步行时的脑激活特点。方法招募右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8例,平均年龄(44.41±7.23)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跑台上以2 km/h的速度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任务各1次,同时进行实时fNIRS脑功能信号采集。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受试者在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时不同脑区的携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整合任务效应,采用SPSS 20.0版统计学软件对beta值进行单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输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激活热点图。结果偏瘫患者在完成单纯步行任务时被激活的通道有ch8、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2、ch33、ch34、ch35、ch36、ch37;在FES辅助步行时被显著激活的通道有ch8、ch9、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2、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1、ch32、ch33、ch34、ch35、ch36、ch37。该结果提示,单纯步行任务和FES辅助步行时共同激活的脑区均以健侧半球M1区激活为主,患侧半球M1和SMA、PMC、S1区激活为辅。比较不同步行任务下差异激活的脑区,输出存在显著差异的通道有ch9、ch24、ch27、ch32、ch33,该结果提示,相比单纯步行任务,FES辅助步行可额外增强健侧S1、患侧SMA和PMC的激活水平。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单纯步行或FES辅助步行任务时均表现为双侧M1区的不对称性激活模式,而FES可显著增强患侧PMC和SMA区的代偿性激活模式,即FES辅助步行对偏瘫患者存在脑激活效应。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患者 脑激活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50例,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测试2组受试者步行前、步行10 min后及步行15 min后步态相关参数变化,步态检测指标包括各时间段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COPD-X)及前后(COPD-Y)方向的平均偏移。结果与组内步行前比较,老年组步行10 min及15 min后的COPD、COPD-X、COPD-Y均增大(P<0.05),青年组仅步行15 min后COPD[(37.73±2.16)cm]、COPD-X[(1.95±0.22)cm]、COPD-Y[(2.11±0.27)cm]增大(P<0.05)。老年组各时间点的COPD、COPD-X及COPD-Y均较青年组大(P<0.05)。结论老年人步行后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增大;青年人步行初始阶段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变化不大,但延长步行时间后,相关参数值增大,且步态稳定性下降。

  • 标签: 足底压力中心 年龄 地面反作用力 步态
  • 简介:摘要: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障碍,提出一种新型助行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干预理论。本研究内容在传统助行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检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装置来收集患者的步行参数,例如:肌力大小、步幅、步宽、步态。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助行器 步行功能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不断加快。在城镇化进程中,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居住小区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伴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现有小区的环境建设标准及基础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迫在眉睫。

  • 标签: 城市更新 老旧小区 改造。
  • 简介: 摘要:初高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刚从初中上高中的同学在学习生物时学习效率低,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初高中生物教学接的现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初高中生物 教学街接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它的历史文化的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历史与现代联系的一个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祠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从其现状、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创新策略为主要三个方面,结合实地调研,提出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的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成都祠堂街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 传承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对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0年4—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规律化疗的18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步行低量组(n=46,5 000~7 499步/d)、步行中量组(n=46,7 500~9 999步/d)及步行高量组(n=46,10 000~12 500步/d)。化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管理。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PFS-R)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比较4组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得分差异。结果184例患者中有5例未完成全部研究,最终对照组44例、步行低量组46例、步行中量组44例、步行高量组45例完成研究,各组平均每日步行运动量分别为(3 769.58±541.62)、(6 233.05±472.46)、(7 934.81±502.49)、(11 103.57±384.25)步/d。化疗期间4组患者PFS-R和MDASI得分存在组间、时间以及组间和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化疗期间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PFS-R和MDASI得分均高于其余3个不同步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化疗期间,步行低量组PFS-R和MDASI得分较步行中、高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运动能有效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推荐中等步行数量为最宜步行锻炼量。

  • 标签: 肺肿瘤 化疗 步行运动 癌性疲乏 症状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2组患者的步行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每次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6 min步行测试(6MWT) 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FMA-LE)]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步态。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6MWT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治疗2周后与组内治疗前的6MWT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和FA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步频和步态周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与常规步行训练相当。

  • 标签: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脑卒中 步行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音乐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0月的9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5例,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纳入45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期间配合音乐疗法),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FMA、FAC、SAS、SDS更佳,P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对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后组患者均采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FMA、FC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FMA、FCA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对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由于,老城区的道路系统基本上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道路是根据当时主要的出行方式——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来设计和建设的,因此老城区具有发展自行车交通的有利条件。

  • 标签: 老城区,自行车交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6月(常规护理干预)为实施前,2021年7月-12月为实施后(综合护理干预)。50例患者均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实施前后HYHA心功能分级与6min步行试验结果相符率、护理依从性。结果:实施后HYHA心功能分级与6min步行试验结果相符率96.00%高于实施前72.00%(P<0.05)。实施后总护理依从度96.00%高于实施前84.00%(P<0.05)。结论:针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升HYHA心功能分级与6min步行试验结果相符率以及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分钟步行试验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