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中实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技术难度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直径>1.5cm、大肠镜诊断为LST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观察病症特点后均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发现45处大肠侧向发育肿瘤,存在1.5~7.0cm的病变直径范围,平均直径(2.89±1.23)cm,所有患者中出现38例完整大块切除、4例分块切除。术中发生5例并发穿孔,穿孔后均对患者予以内镜下钛夹夹闭干预,保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术后气腹相对明显给予腔穿刺放气干预。术后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在内镜下止血后均得到成功。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均没有残留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局部都没有肿瘤残留,发现一处淋巴结转现象。结论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在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以降低复发率,提升安全性。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脱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在临床确诊后均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选入的45例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过程均顺利开展,其中出现2例术中穿孔、1例动脉性出血患者,术后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症状,经过针对性护理资料后均已痊愈。结论对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痊愈具有促进意义。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肠息肉患者合并胃息肉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病房行结肠镜检查,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且同时或近3个月内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50例为息肉组,同时选取同期行结肠镜及胃镜无大肠息肉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息肉组患者胃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7%(49/150)vs15.3%(23/150),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患者更易罹患胃息肉,结肠镜检出大肠息肉的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 标签: 大肠息肉 胃息肉 结肠镜 胃镜 HP
  • 简介:王老师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大便带血。起初,她以为是痔疮犯了,便去校医务室配了一点痔疮膏用,但总不见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在距肛门30厘米处有一直径2。5厘米的带蒂息肉,当即行内镜下电灼切除。

  • 标签: 大肠息肉 信号 结肠镜检查 大便带血 带蒂息肉 电灼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确诊的89例大肠息肉,总结分析病人临床表现、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89例大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且息肉越大,恶变率也越高,非腺瘤性息肉均未见癌变。结论腺瘤息肉大肠癌高度相关,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均应及时切除与活检,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类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手术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LST患者。对ESD手术时间延长(≥60 min)的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了201位患者,年龄(65.05±10.44)岁,其中男性占53.73%。患者有病变213处,病变长径(2.52±1.67)cm。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3.90%、84.04%和79.81%。术中穿孔率、迟发穿孔率和迟发出血率分别为1.88%、0.94%和1.4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直径≥3 cm(OR=13.48,P<0.001)、结节混合(OR=25.28,P=0.002)、颗粒均一(OR=9.00,P=0.045)、位于直乙部位(OR=3.08,P=0.002)以及抬举征阴性(OR=3.40,P=0.012)与ESD手术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直径≥3 cm(OR=9.29,P<0.001)、结节混合(OR=8.80,P=0.043)和抬举征阴性(OR=3.43,P=0.043)是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ESD手术时间延长,病变的完整切除率(69.56%比88.55%,P=0.003)和治愈性切除率(63.64%比85.50%,P=0.002)显著降低,发生癌变的风险显著升高(86.96%比51.91%,P<0.001)。结论当LST直径≥3 cm、结节混合或抬举征阴性时,ESD的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越长,ESD的切除效率越低,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越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手术期间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侧向发育型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内镜中心所行30例结肠LST患者,均行ES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病灶大小约20-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复发。结论ESD治疗结肠LST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结肠LST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发现。临床上发现的息肉以腺瘤息肉为主,属于癌前病变,目前尚无口服药物可以治疗,一般是通过肠镜下切除。但是很多病人切除息肉后,复发的概率很高,长期反复切除,给病人带来不尽痛苦和烦恼。近年来治疗几例息肉患者,通过总结发现息肉患者应从阳气不足,阴寒凝滞,痰瘀阻络论治,当用温阳补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法治疗。

  • 标签: 大肠息肉 中医药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记录进行研究,探讨针对大肠息肉的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0例大肠息肉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癌变因素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0例临床患者当中,共110例腺瘤性息肉,另有炎性息肉43例、增生性息肉27例,3例癌变病历。结论大肠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将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息肉 肠镜检查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大肠息肉是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而护士的术前指导宣教、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正确的护理是大肠息肉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通过护士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的复发,改善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大肠息肉 切除术 护理
  • 简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最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且病人痛苦小。是当今应用最普及和技术最成熟的一项技术,这一方法已基本取代了外科开腹手术。本文总结124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大肠息肉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癌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月间在我院进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手术的患者74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7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7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发生出血、穿孔、腹痛、腹胀的比例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通过干预护理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

  • 标签: 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每日诊疗的情况,制订好护理计划。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患者的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大肠息肉按临床路径标准给予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大肠息肉 临床路径 费用 满意度
  • 简介: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的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镜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镜下治疗.我院在2207例次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232例,检出率10.5%.对其中218例大肠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内镜 治疗 大肠息肉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大肠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监测和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的931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既往病史、既往服用抗生素史、生活饮食习惯、性格、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方面的关系。结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症以及长期间断服用抗生素、吸烟、高亚硝酸饮食、少吃粗粮水果蔬菜、性格内向者容易患者大肠息肉。结论高脂血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症、长期间断服用抗生素、吸烟、少吃粗粮水果蔬菜是发生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而性格外向则是发生大肠息肉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成人 大肠息肉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并同时进行HP检查的240例患者,其中大肠息肉患者80例(大肠息肉组),大肠癌患者80例(大肠癌组),电子肠镜检查正常者80例(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学改变与HP感染的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77.5%,大肠息肉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63.7%,正常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为32.5%,存在统计学差异;HP感染在腺瘤状息肉中明显高于炎性息肉,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感染与大肠息肉(腺瘤状息肉)、大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腺瘤状息肉患者中要注意HP的筛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大肠息肉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