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体外是一种关键的生命支持系统,然而,现有体外控温箱内的储液容器固定在控温箱内,导致储液容器中的导热介质多次使用容易通过出液管道,滋生的微生物通过热交换器污染循环中的血液,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一种改进的体外控温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问题。其中储液容器可拆卸设置于凹陷腔体内,采用加热器、温度检测器、离心泵、泵驱动单元等关键组件,通过主控制器实现对储液容器中导热介质的精确控制。最终有效地减少了微生物污染,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ECMO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控温箱 储液容器 患者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山东省成人体外技术护理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方法基于系统的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建议》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建议》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建议》终稿。结果《建议》包括体外(ECMO)置管前评估、团队建设、预充护理、置管护理、ECMO治疗的监测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撤机护理7个部分,共62条推荐意见。结论《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ECMO技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成年人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静脉-动脉体外(VA 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大鼠模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350±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5只),CS组(10只)和VA ECMO组(10只)。5%七氟烷诱导麻醉,16 G静脉留置针经口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右侧股动脉置入22 G静脉留置针,同侧颈静脉置入自制静脉引流管,分别作为ECMO的动脉灌注端及静脉引流端。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并在术前(T0),CS后30 min(T1)及停机时(T2)检测血气,同时检测心肌酶学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VA ECMO组1只死于颈静脉破裂,CS组1只大鼠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停机时Na+[(129.00±2.00) mmol/L]、红细胞比容(Hct)[(29.90±1.90)%]和血红蛋白(Hb)[(83.00±1.00) g/L]低于CS后[(139.00±3.00) mmol/L、(38.70±1.70)%、(137.00±3.0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5、20.362、11.417,P<0.05),停机时K+[(5.60±0.30) mmol/L]高于CS后[(4.30±0.2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5,P<0.05)。VA ECMO组的肌钙蛋白I(cTnI)[(404.50±54.47) pg/ml],肌钙蛋白T(cTnT)[(411.80±43.04) pg/ml]和肌酸激酶(CK-MB)[(4.72±0.79) ng/ml]均低于CS组[(657.40±78.23) pg/ml、(563.40±57.40) pg/ml、(5.72±0.5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5.980、5.154,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VA ECMO治疗CS的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VA ECMO在多种疾病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模型基础。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静脉-静脉体外(VV ECMO)模型。方法选用16只健康SD雄性大鼠[(350±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VV ECMO组(10只)。5%七氟烷诱导麻醉后,20G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全程用2%七氟烷维持麻醉。24G静脉留置针置入大鼠右侧股动脉,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进行监护。随后经大鼠右侧颈静脉顺势插入一种特制5.5 Fr的三腔管,远心端的20G管腔作为VV ECMO环路的静脉引流端,中间的22G管腔作为补液通道,近心端的22G管腔作为VV ECMO环路的灌注端。大鼠VV ECMO辅助时间为3 h,期间实时监测大鼠血压、心率,并在术前、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检测血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VV ECMO组中除1只因出血及静脉引流不畅,在麻醉状态下直接死亡,其余均在实验结束后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处死。大鼠在转机60 min和120 min时动脉氧分压(PaO2)[(243.23±19.12)、(226.89±21.32) 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转机前[(104.34±12.1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2、11.893,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43±4.21)、(35.22±2.31) mmHg],血红蛋白(Hb)[(9.24±0.83)、(8.13±1.14) g/dL],红细胞比容(Hct)[(30.62±0.81)%、(29.23±0.71)%]均低于转机前[(42.38±3.18) mmHg、(14.13±0.62) g/dL、(41.1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3、4.834、12.317、11.642、18.577、21.445,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简易大鼠VV ECMO模型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 标签: 大鼠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68位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评估ECMO治疗第1、2、3天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24hVIS、48hVIS、72hVIS )。按照是否RRT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VIS、ECMO前有无心搏骤停、ECMO模式、ECMO治疗时间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的因素。结果73.5%的ECMO患者接受RRT,RRT组的平均年龄、24hVIS、ECMO下机失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RRT组(P<0.05 )。高年龄(>临界年龄38.5岁)的ECMO患者RRT使用率高达87.8%。根据24hVIS的临界值(33.75)分为高VIS组和低VIS组,高VIS组的RRT使用率和死亡率均超过90%,显著高于低VIS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223)和24hVIS (OR 1.033)是ECMO患者RRT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和24hVIS对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建立体外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期间ICU体外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实施护理流程期间ICU体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分别在两组干预期间随机抽取20名临床医师,以自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医师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建立体外期间辅以护理流程的效果更佳,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临床医师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ICU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流程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对体外(ECMO)支持期间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发现离ECMO的精准管理尚有距离。ECMO的精准管理涉及原发病及预后的评估、容量状态的优化、心肺功能的维护、最佳ECMO流量及撤机方案等,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撤机率和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超声将重症病理生理信息可视化,整合信息将行ECMO患者的管理走向精准。

  • 标签: 重症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外(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护理工作量推算护理时数,并分析人力资源现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方法运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ECMO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工作量的相关因素。结果ECMO患者每天护理工作量平均分为(76.06 ± 7.23)分,每日护士护理ECMO患者时间为10.31 h,每日需直接参与患者的理想护士人数为2.28人。护理工作量与患者年龄、是否使用肝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预后情况有关(t值为-3.184~7.291,P<0.05或0.01)。结论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较大,现阶段我院护患比1∶1配置合理,年龄、使用肝素、血管活性药物及预后影响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水平。

  • 标签: 护理活动评分量表 护理工作量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目的:总结体外(ExtracorporealMemberanc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 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接受体外(ECMO)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5例(34.88%),24例次(55.8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2例次,50.00%)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6例次,25.00%)、皮肤和软组织(5例次,20.83%)等。分离病原体2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株(67.86%),革兰阳性球菌7株(25.00%),真菌2株(7.1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2株,42.86%),其次为血标本(9株,32.14%)和伤口分泌物标本(6株,21.43%)等。ECMO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ECMO辅助时间、并发症、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有关。结论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应针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ECMO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人工心肺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感染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ECMO的管理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因严重心肺衰竭接受ECMO支持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患儿日龄、胎龄、性别、体重、ECMO支持类型、ECMO前乳酸水平、ECMO支持24 h后乳酸水平、机械并发症、机体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男34例,女15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4例;胎龄34~41周;ECMO日龄3 h~21 d,体重2 090~4 200 g(平均3 333 g)。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33例,聚甲基戊烯无孔型中空纤维膜16例;呼吸支持32例,心脏支持13例,体外心肺复苏(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4例;ECMO治疗时间73.0(46.5,114.6)h;ECMO前乳酸水平8.7(3.9,15)mmol/L,ECMO治疗24 h后乳酸水平2.8(2.2,6.1)mmol/L;39例(79.6%)顺利脱离ECMO,支持时间(92.7±48.9)h,均存活。10例(20.4%)ECMO支持期间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支持时间(50.7±30.1)h。11例(22.4%)发生机械并发症,32例(65.3%)发生机体并发症。死亡组ECMO支持时间短于存活组,死亡组ECMO 24 h后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使用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对心肺衰竭新生儿有一定治疗效果,早期支持可提高ECMO治疗效果。ECMO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在进行ECMO时密切监测。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干备"的体外(ECMO)系统能否在长达35 d的时间内保持无菌。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组装5套密闭的ECMO系统(MAQUET,BE-PLS 2050),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内35 d,在预组装完成当天及第3、7、14、21、28、35天分别于离心泵前、泵后膜前、膜后3个部位使用无菌棉签对管路内取样,做细菌培养。同期对手术间内的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照。最后对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进行分段取样,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结果同期的空气培养均为阴性。除了第35天ECMO环路4膜后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外,余管路内及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取样标本均未观察到细菌菌落生长。结论"干备"的ECMO系统放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28 d内使用是无菌和安全的;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在35 d内是无菌和安全的。"干备"ECMO系统可以缩短ECMO的启动时间,从而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干备 体外心肺复苏 微生物 手术室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ECMO)的撤机是临床难题之一,各医院制定出基于经验的策略,因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撤机标准与流程。本文分别从VA-ECMO撤机成功定义、撤机前患者评估、预测指标、撤机流程等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梳理研究进展,以希为未来VA-ECMO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如完善撤机流程、提出评分系统来预测撤机成功和临床转归。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撤机
  • 简介:摘要体外(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对心肺功能进行替代,是一种严重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在儿童ECMO治疗的各个环节如ECMO启动、穿刺和置管、运行过程中的管理,ECMO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ECMO撤机等,可应用床旁超声对患儿的心肺、血管和其他重要器官进行动态评估,提高ECMO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重症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行体外(ECMO)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因心肺功能不全而在术中或术后建立ECMO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使用ECMO时间为4~81h,4例患者能顺利脱离ECMO,4例不能脱机,其中2例因心跳停止不能恢复,1例出血不止,1例因怀疑肺栓塞而放弃。结论出血仍是ECMO最主要的并发症,使用肝素涂层的膜和管道并合理应用肝素,是减少出血的方法之一。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体外(ECMO)是治疗新生儿严重可逆性呼吸或心脏疾病的最后手段,国内应用逐渐增高。随着医疗管理和外科技术的进步及ECMO治疗经验的积累,患儿总的存活率逐渐增高,但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及远期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ECMO治疗过程中进行神经功能监护和评估临床价值较大,需要联合应用多种神经监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及降低远期不良预后的发生率。现就新生儿ECMO治疗中常用的神经监测方法的适应证、优缺点、监测时机和频率、持续监测时间及评估神经发育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新生 体外膜肺氧合 神经重症监护 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近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