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金瓶梅》自明中叶问世以来,至今已约四百年。而对《金瓶梅》的研究、评价,则在它问世之日便已开始。四个世纪的《金瓶梅》研究坎坎坷坷,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充满困惑的程途。称誉者,嘉其为

  • 标签: 《金瓶梅》 小说 人物形象 性生活描写 艺术风格
  • 简介:<正>宣卷是一种古老的特殊形式的民间讲唱艺术形式。宣卷的底本称作宝卷。这种讲唱艺术形式至今仍在江浙、甘肃、河北等地区的部分农村中流传。由于历史文献中很少记载,宣卷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明代的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文引用该书文字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校点本)中有大量宣卷活动的描述,其第39、40、

  • 标签: 民间宗教 白莲教 历史文献 科仪 唐代佛教 宋元时期
  • 简介:本文从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救世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的创造性发展,点明了它的超越特征,并指出了这一超越特征给后世留下的巨大影响.

  • 标签: 超越 人物形象 艺术结构 救世方法
  • 简介:<正>小说《金瓶梅》成书于十六世纪,是用当时的口语写成的。书中运用了大量流传于民间的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我们把这些通俗生动、简洁凝练、结构又相对固定的语句统称为俗语。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书中常常连续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俗语,无论是人物的语言中,还是作者的叙述议论里,都有这种用法。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的俗语一经连用,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所表达的意义不仅仅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语义的总和,还显示出其他的色彩和作用,这是连用形式使它获得的。本文试举例分析《金瓶梅》中俗语连用形式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 标签: 西门庆 俗语 潘金莲 歇后语 连用形式 修辞手法
  • 简介:<正>凯瑟琳·卡里兹著,美国印地安纳州布卢明顿市印地安纳大学1988年出版,239页.凯瑟琳·卡里兹《金瓶梅的修辞学》的出版标志着运用英语对这部富有情趣而又重要的晚明小说进行全面研究论述的专著已经开始涌现.是书对《金瓶梅》中所引用的为其错综复杂的描写提供素材的著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一章介绍了《金瓶梅》成书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潮流.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的旨趣就是频繁地引用戏剧作品和歌曲,这种旨趣曾被一位对大众文学的写作形式颇感兴趣的文学行家作为判断作者身分的依据.

  • 标签: 《金瓶梅》 修辞学 民间说书人 印地安纳 西门庆 引喻
  • 简介:金瓶梅》满文译本刊行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卷前存一则未署名的满文序言。该则序言并非《金瓶梅》原著汉文序言的满文译文,而是原创满文序言,其不仅表达了撰序者对《金瓶梅》原著的基本评价,而且传达了原著作者为“卢楠”等重要信息。

  • 标签: 《金瓶梅》 满文序言 满文文献
  • 简介:<正>梅节校点《金瓶梅词话》全校本(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8月初版)书后附有校点者主编《金瓶梅词话辞典》。梅节得到全校本样书后,即赠送给敝人一部,得以先睹为快。在此之前,已拜读全校本前言(载吉林大学社科学报1988年1期),了解到此项工程的构建情况、校点的原则、关于成书、抄本与作者问题的观点。并知悉《辞典》是全校本整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词话本 札记 金瓶梅词话 抄本 全校本 文化
  • 简介:金瓶梅》评点家发掘人类潜意识最隐秘的情感体验,反思当下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存在,阐释死亡书写的审美意义和叙事功能,拓展了死亡书写的存在价值。他们以死亡叙事为基点,切入人类的生命意识和透析黑色幽灵的道德言说方式,建构一幅惩恶扬善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图景。

  • 标签: 金瓶梅 小说评点 死亡
  • 简介:金瓶梅词话》①是明代后期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嘉靖末至万历初期之间,书中借宋事而写明实,讲述了明代后期社会各阶层的世情百态.传世的《金瓶梅》共有《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或绣像本)、《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本)三个版本系统.词话本保留了明代说唱文学的一些特色,出现较崇祯本早,可以说是更为完整,更为可靠的版本.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忠靖冠 唐巾 晚明时期 现实主义小说 主要人物
  • 简介: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就《金瓶梅词话》中“挨光”、“别变”、“槽道”、“趔趄”、“牵头”、“马八六(马伯六)”、“掏摸”、“眼里火”、“咬指”、“咬指头”等语词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考释。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型世言》 西门庆 槽道 拍案惊奇 趔趄
  • 简介:明清市井小说《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运河河畔,书中人物所演唱的曲牌与柳子戏曲牌关系紧密,经证两者是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文化区域内,使用相同的伴奏乐器,唱同名的俗曲与戏曲,所以《金瓶梅》记录了柳子戏曲牌发展之踪迹,柳子戏活化了明代《金瓶梅》书中所写之妙曲。

  • 标签: 关键词:金瓶梅 时间 地域 曲牌 剧目 乐器
  • 简介:<正>《金瓶梅》与道教之密切关系,是《金》学研究中的一大专题。鲁迅先生首发其端,作了开拓性的论述。拙作《关于鲁迅的〈金瓶梅〉论》中,曾立专节加以考证及补论,那是八五年的旧作;现据86年后新发现的一些问题,就三个问题再作考证与论述。

  • 标签: 道教经典 印度和尚 佛教 道士 西域 房中术
  • 简介:一、社会腐败先从官场烂台湾学者侯文咏说“《金瓶梅》其实是在写当代社会”。一语道破真谛。《金瓶梅》取材于北宋末期,反映的社会是晚明时期.无论是北宋末期、晚明还是现在,都在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好像时间没有流动,而是在轮回。读《金瓶梅》自觉不自觉地让人与现实社会联系在一块,一个死去的西门庆诈尸还阳,一个死去的晚明社会诈尸还阳。《金瓶梅》是一部小说,小说被称为“信史”,有学者称“《金瓶梅》是继《史记》之后的一部最全面的历史巨著”,这与清人张竹坡称《金瓶梅》“纯属史迁之妙”观点是一致的。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看《金瓶梅》,《金瓶梅》写的是社会。

  • 标签: 《金瓶梅》 社会联系 晚明时期 台湾学者 《史记》 不自觉
  • 简介:金瓶梅词话》表面上写的是“山东省清河县”.其实作者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暗指明代的都城北京。从《金瓶梅》中涉及到的街巷、寺庙庵观和其他一些专有名称与三部北京“方志”比较来看,即可得到完全的证实.特别是《词话》的第九十回,作者明白直露地告知写的就是北京。除北京外,作品还涉及到了临清、扬州、淮安等地方,这与西门庆的原型明武宗南巡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地理背景 北京 考证
  • 简介:<正>如果真的把《金瓶梅》押上道德法庭予以审判,那也好,可以让道学家有用武之地,可是偏偏又有那么多的文学专家们在推之为杰作,此案难审。若是真的把《金瓶梅》放到文学的天平上去衡量,那也行,评论家们可以从内部到外部,挑剔分析个痛快淋漓,可是偏偏又难办到,竟有一批文学的专家们在褒奖一番之后,即刻用道德家的口吻对作品中性行为描写左抨

  • 标签: 文化意义 经济文化 传统文化 道学家 道德家 文化环境
  • 简介:<正>由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已经在公开(大陆)半公开地(台湾)进行,我有幸读到梅节先生在台湾日报1989年5月21、22日连载的论文《金瓶梅成书的上限》。小说第六十八回书中人物工部都水司郎中安忱回答西门庆说:“今又承命修理河道,况此民穷财尽之时。前者皇船载运花石,毁闸折坝,所过倒悬,公私困弊之极,而今瓜州、南

  • 标签: 新河口 嘉靖初 台湾 万历 瓜州 河南
  • 简介:<正>《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国内外论者颇多,有王世贞说、李开先说、屠隆说、汤显祖说、贾三近说、薛方山说、赵侪鹤说、冯惟敏说、徐渭说、卢楠说、李笠翁说。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冯梦龙,现考述如下。冯梦龙是“嘉靖间大名士”说的制造者《金瓶梅》自刊行问世以来,由于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作,所以使作者的真实名姓一直成为近三百七十年来的一个谜底。论者多在“嘉靖间大名士”六个字上作文章,即此人一定要是嘉靖年间人,而且此人又须是大名士。那么“嘉靖间大名士”说缘起何人?

  • 标签: 冯梦龙 兰陵笑笑生 大名士 考述 袁宏道 西门庆
  • 简介:金瓶梅》中使用的语言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从宏观的角度对《金瓶梅》中俗语的运用体例、分类分析、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阐释《金瓶梅》中的俗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面貌以及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金瓶梅 俗语 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