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临床病毒学的定量影响。方法分别收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0—2018年如下记录:每年新增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文章数量。然后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上述记录的变化趋势。结果自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从Sanger法转向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来,各记录每年新增数量分别是使用之前的3.755倍,2.760倍,6.195倍以及3.885倍。各记录长期变化趋势如下: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1639.991条(P<0.001);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83.091篇(P<0.001);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2.509篇(P< 0.001);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基因感染签名文章每年新增30.836篇(P<0.001)。结论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使得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病毒学的应用中日益丰富,对临床病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项目评价 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毒学
  • 简介:目的:对人类PPARγ基因5'-翻译区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数据库,得到PPA脚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kb的序列。运用PROMOTERSCAN分析该序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MethPrimer和CpGIslandSearcher分析该序列潜在的CpG岛,运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序列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类PPARγ基因5'-翻译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反向链2425到2175区具有启动子活性,在启动子上具有TATA盒。PPARγ基因5'-翻译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kb序列存在包括MyoD、HSF和Nkx-2等19个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不存在CpG岛。结论:该实验为后续的PPARγ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PPARΓ 启动子 转录调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气气态污染物与儿童支气管肺炎住院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州市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臭氧(O3)等大气气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和气象条件(包括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等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上述气态污染物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数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2015-2019年期间,广州市CO日均浓度每升高1 mg/m3,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数增加4.16倍(95%CI:1.49,6.90);NO2、S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数分别增加8.13倍(95%CI:1.91,14.74)、2.17倍(95%CI:0.83,3.53)。结论CO、NO2、SO2日平均浓度的升高可能与儿童发生支气管肺炎住院风险的上升有关。

  • 标签: 空气污染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臭氧 时间序列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肺炎
  • 简介: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与预测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6年湖南君山区的血吸虫的疫情数据,绘制湖南省君山区20年来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时序图,对君山区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并预测2017-2020年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君山区1996-2016年疫情呈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下降94.86%;家畜感染率波动大,至2016年家畜感染率降为0.时间序列分析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0,1,0)模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1,0,0)模型,两个模型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CI内,拟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0年预测值显示,人群感染率持续维持在低流行状态,而家畜感染率呈现反弹上升.结论君山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需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严防疫情反弹.

  • 标签: 时间序列模型 血吸虫病 疫情 君山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生态学研究。收集深圳市眼科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逐日就诊资料(包括就诊日期、性别、年龄等)及同期大气污染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SO2、NO2、CO和O3)及气象(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正态分布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正态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2.5浓度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纳入的过敏性结膜炎儿童16 133人次,年龄2个月至18岁,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49.3%和50.7%。2018年深圳市日均大气PM2.5浓度为22(15,31)μg/m3。大气PM2.5浓度与过敏性结膜炎就诊量的相关系数为0.150(P=0.004)。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2.5浓度对过敏性结膜炎门诊量在滞后第3天效应最强(相对危险度为1.111,95%可信区间为1.071~1.152),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门诊量增加11.112%(95%可信区间为7.011%~15.212%)。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引入NO2、O3、CO后,大气PM2.5浓度对过敏性结膜炎就诊效应强度有所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大气PM2.5浓度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就诊量呈正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08-614)

  • 标签: 结膜炎 变应性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季节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新医改)前后中国省级层面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人员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提取整理2002—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疾控人员数量数据,利用Stata/SE 15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东部、中部地区疾控人员数量和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量配置的降低趋势在新医改实施后进一步加大,但西部地区人员数量由改革前的降低趋势变为改革后的增长趋势且每万人口数量配置降幅减小。在调整省级和时间固定效应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改革前,中部地区疾控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P=0.012);改革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控人员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医改后省级层面疾控人员数量和每万人口人员配置的下降趋势并未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扭转疾控人员数量的持续减少,并体现地区差异性。

  • 标签: 卫生保健改革 卫生人力 疾病预防控制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窗(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模式缩短急诊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2016年10月到2017年1月间急诊实施CT检查的15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n=750)和品管圈组(n=750),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品管圈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状况。结果与常规组相较,品管圈组患者预约登记时间、注意事项交代时间、分诊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模式可缩短急诊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

  • 标签: 品管圈模式 缩短 非急诊患者 CT检查等候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当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方法大多存在局限性。鉴于同步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NAP)序列的独特成像优势,本文对SNAP序列原理及其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动脉夹层以及动脉管腔狭窄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斑块内出血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逐小时环境温度暴露对许昌和郑州市急救呼叫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许昌、郑州市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的逐小时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和急救呼叫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超额危险度(ERR),评估极端温度暴露对急救呼叫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逐小时温度暴露与急救呼叫次数呈“U”型关联。在许昌市和郑州市,低温和高温均会增加每小时急救呼叫次数。低温的最早影响出现在滞后22和52 h,ERR(95%CI)值分别为0.20%(0.00%,0.39%)和0.11%(0.00%,0.22%);高温的最早影响均出现在滞后0 h,ERR(95%CI)值分别为1.59%(1.09%,2.09%)和1.45%(1.22%,1.69%)。高温在滞后4~8 h对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呼叫次数影响最大,许昌市、郑州市的累积ERR值(95%CI)分别为8.70%(4.98%,12.75%)和3.89%(2.61%,5.22%)。结论高温暴露可在数小时内增加急救呼叫次数,而低温的影响在22 h后才会出现。

  • 标签: 温度 急救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蜈蚣,别名百足虫、金头蜈蚣、红头蜈蚣。主产湖北宜昌、荆门、随州、襄樊,湖南常德、石门,浙江宁波、岱山,江苏苏州、常州,河南信阳和南阳市。安徽蜈蚣主产于滁州市、定远县和全淑县、凤台县也有分布。今春风调雨顺,气温适中,地下土壤松

  • 标签: 蜈蚣 市价 安徽 百足虫 凤台县 定远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秋冬季平稳控制血压。首先介绍了秋冬季节对血压的影响因素,然后从饮食、运动、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平稳控制血压的方法和建议。最后总结了在秋冬季节维持稳定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秋冬季 控制 运动 心理调节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口服依那普利对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住院病区收治的54例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于清晨7时口服依那普利,另一组于晚19时口服依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治疗后复查发现,两组患者白天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无明显差异,晚上血压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依那普利,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给药时间 依那普利 非杓型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