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6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结核组(26例)和非结核组(34例)。在支气管检查中,抽取两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其中的ADA进行测定。结果:结核组BALF中ADA浓度显著大于非结核组(P<0.05),血清中ADA浓度则和非结核组无差异(P>0.05);结核组BALF中ADA大于或等于12.0U/L患者所占百分比为92.13%,显著高于非结核组的9.83%(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和不同检测标本在结核杆菌检测结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初次我院就诊并临床诊断符合“肺结核”标准的158例患者的痰液和肺泡灌洗,对所有的标本均进行两次抗酸染色涂片、两次快速培养检测结核杆菌(1次及1次以上阳性均记为阳性)。结果1.快速培养法的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2.肺泡灌洗的结核杆菌阳性率均高于痰液。结论快速培养法是临床工作中确诊结核病的首选方法,肺泡灌洗能有效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 标签: 结核 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1.10月在我院收治的不典型怀疑肺结核患者,81例为无痰患者,影像学体检怀疑肺结核,164例为有痰患者,但痰菌阴性,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上述病例均进行痰查抗酸染色、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检查抗酸杆菌,收集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TB-DNA),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不典型怀疑肺结核组无痰、有痰患者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痰查抗酸染色(P<0.05)。结论:与痰查抗酸染色阴性相比,通过灌洗查TBDNA阳性率更高,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 不典型肺结核 TB-DNA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对诊断肺部细菌感染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送检肺部细菌感染者BALF标本,根据感染情况分类,绘制ROC曲线分析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对诊断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45例为肺部细菌感染,15例非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组在中性粒细胞比例与巨噬细胞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诊断肺部细菌感染,诊断阈值25%,敏感度0.844,特异度0.969,曲线下面积0.899。结论:针对肺部细菌感染,检测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对诊断疾病的价值高,辅助疾病早期干预。

  • 标签: 肺部细菌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中性粒细胞比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肺泡灌洗 真菌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肿瘤病人肺泡灌洗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进行肺叶切除术的60例肺癌患者分成全麻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均为30病例,分别测定和观察各组病例麻醉前、后(T1、T2),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T3、T4、T5)患者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变化。结果麻醉及手术后,两组病例在CD3、CD4、CD8一级CD4/CD8要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3d,B组病例指标与麻醉前水平相接近,A组各指标比麻醉前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以及手术对肿瘤病人肺泡灌洗T淋巴细胞亚群的限制,从而帮助该类病人尽快恢复免疫功能。

  • 标签: 麻醉 T细胞亚群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80例,作为肺癌组,同时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得其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灌洗,测得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和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得借鉴。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肿瘤标志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小宏基因组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宏基因组检测,记录其检测的病原体种类及数量。结果:43例患者中,仅有1例(2.32%)未检测出病原体,42例(97.67%)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体。结论:对于能够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在气管镜下取肺泡灌洗后进行宏基因组检测,能够明确致病的病原体,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

  • 标签: 宏基因组检测 肺部感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儿童肺泡灌洗 RT-PCR 检测对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研究可知, MP-lgM 阳性率和 MP-DNA 阳性率明指标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实验有价值,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为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采用 RT-PCR 进行肺泡灌洗 MP-DNA 拷贝量监测,能够快速为患儿进行确诊,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童肺泡灌洗液 RT-PCR监测 支原体感染 辅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39例,均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139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占61.39%,以鲍曼不动杆菌(19.62%)、肺炎克雷伯菌(15.19%)、铜绿假单胞菌(12.03%)为主;革兰阳性菌51株,占32.2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2.66%)、肺炎链球菌(10.13%)、表皮葡萄球菌(6.33%)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87.1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0%;三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70.00%,对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中,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株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病原菌分布 耐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gov.cn、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时间至2021年12月8日。比较BALF宏基因组测序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对肺部感染检测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强度、住院时长、28/30 d及90 d病死率。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共2 624例患者,其中高通量测序组2 248例,传统病原学检测组2 4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组阳性率为79.8%(1 793/2 248),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41.7%(1 039/2 493)(OR=6.84,95%CI:4.84~9.67,Z=10.88,P<0.001);敏感度、特异度及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9篇论文纳入的患者为重症肺炎患者,亚组分析结果示,重症肺炎患者BALF高通量测序阳性率为85.8%(495/577),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42.9% (282/657)(OR=6.52,95%CI:4.04~10.52,Z=7.69,P<0.001)。根据病原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相比,高通量测序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强度降低(SMD=-40.04,95%CI:-47.05~-33.03,Z=11.19,P<0.001);平均住院时长缩短(SMD=-4.68,95%CI:-6.12~-3.25,Z=6.40,P<0.001)。高通量测序组28/30 d及90 d病死率分别为9.09%和12.82%,均低于传统检测组26.44%(OR=0.26,95%CI:0.13~0.51,Z=3.89,P<0.001)和38.30%(OR=0.21,95%CI:0.07~0.66,Z=2.67,P=0.008)。结论与传统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BALF高通量测序对肺部感染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根据BALF高通量测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强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感染 高通量测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及1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进行对比,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两组肺泡灌洗的颜色性状、细胞成分、细菌学等方面并进行分析,了解有无统计学差异,从而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获得性肺炎 间质性肺病 肺泡灌洗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疾病与蠊缨滴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62例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镜检结果。结果共检出23例蠊缨滴虫,检出率为2.67%。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蠊缨滴虫在肺部疾患中不容忽视。经支气管和肺泡灌洗取材镜检对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的确诊病例显著高于痰液检查。提示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中查到蠊缨滴虫,对肺部疾患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蠊缨滴虫 肺部感染
  • 作者: 田鹤 成怡冰 朱庆雄 李双杰 陈敏霞 佟健宁 单庆文 王芳 曾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郑州 450018,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南昌 330046,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科,长沙 410007,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广州 510623,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消化感染科,青岛 26652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8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0家三级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标本,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菌株来源科室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肺泡灌洗阳性分离菌株1 2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6株(47.7%),革兰阳性菌628株(49.4%),真菌37株(2.9%)。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66株,36.7%)、鲍曼不动杆菌(214株,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62株,12.7%)、肺炎克雷伯菌(105株,8.3%)、流感嗜血杆菌(94株,7.4%)、铜绿假单胞菌(79株,6.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7株,5.3%)和大肠埃希菌(47株,3.7%)。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0.1%,428/53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37.3%,199/534);非ICU来源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8%,522/737)。ICU和非ICU来源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5.1%(23/51)和43.2%(48/1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0.9%(6/55)和18.5%(76/41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3%(43/75)和33.3%(10/30)。ICU来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来源菌株[49.1%(27/55)比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7.0%(8/47),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76.6%(164/214)。7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自非ICU患儿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7.4%(54/9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分离自ICU患儿标本,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4%(9/67)、3.0%(2/67)、0(0/67)和9.0%(6/67)。结论肺炎链球菌依然是我国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的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临床经验治疗中应结合临床背景选择合适的初始抗菌药物。

  • 标签: 细菌 抗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肺泡灌洗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微小RNA-127-5p的表达特征。方法采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0例重症肺炎患者与20例非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采用miRNA芯片技术对两组患者BALF中的微小RNA-127-5p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患者的微小RNA-127-5p表达量明显低于非呼吸道感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微小RNA-127-5p表达量能够有效的诊断重症肺炎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微小RNA-127-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和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必净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肺泡灌洗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2P40(IL-12P4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血清中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含量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血必净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洗和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肺炎 血必净 炎症介质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肺泡灌洗在检查支气管哮喘病中体现出的优势以及炎症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于我院进行体检的 30 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治疗,记录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 总有效率达 96.9% ; 观察组治疗后 PaO2 、 SaO2 明显高于治疗前、 PaCO2 明显低于治疗前, P < 0.05 ; 观察组 IL-17 、 IL-8 水平明显高于 对照组 , P < 0.05 ;两组 IL-4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 BAL 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 标签: 肺泡灌洗 支气管哮喘病 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免疫介导的以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疾病,最常累及肺部,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结节病伴随全身嗜酸粒细胞增高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全身嗜酸粒细胞(肺泡灌洗、外周血及骨髓受累)增高为主要表现、误诊肺结核长达2年的肺结节病1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