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单行推拿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X2=4.0784,P<0.05)。结论通过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法 颈椎旁神经阻滞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2011年68例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同期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针灸理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结果治疗后重新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综合评估,连续臂丛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4%,对比的保守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0%,两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臂丛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22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19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在治疗后1个月内缓解。3例患者在天气骤变后出现暂时性疼痛加重,气温升高后缓解。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9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复视、视物模糊3例,晕针现象2例,均于停药及停止针炙治疗后好转。结论连续臂丛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传统的药物和理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镇痛完全的特点,可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相关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全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联合年会)将于6月1~3日在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福建厦门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大会主席张亚卓教授、于春江教授,田新华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 标签: 微侵袭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专家委员会 神经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听神经瘤患者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围手术期病情变化,做好术后病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保证病人在院期间的饮食安全。

  • 标签: 听神经瘤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术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方法对45名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并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0%,术前GCS评分为7.9±2.5分,术后3日为11.1±3.1分。术后6月平均GOS评分为4.2±1.1分。结论内镜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直视、高效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新选择。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对我科22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进行神经电刺激物理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强化患肢功能锻炼,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能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其余患者自主运动功能未恢复。

  • 标签: 上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电刺激 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有许多患者每当劳累或是生气的时候出现胸闷、透不过气、心慌、心悸、甚至胸背痛,患者自觉是心绞痛的症状,口服药后症状有好转,检查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大家俗称神经性心绞痛,如此反复出现使患者非常困扰。

  • 标签: 神经性心绞痛 原因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神经损伤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收治的16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上肢神经损伤治疗较困难,功能恢复慢。在上肢神经损伤治疗中,精心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面神经麻痹属于神经内科诊断病症中的一种。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我科11年下半年共对9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现将体会综述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科 面神经麻痹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用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及腓深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例,缓解3例,无变化2例。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8例,缓解4例,无变化2例,加重者1例。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术后随访表明疗效比较可靠、稳定,症状未见明显反复。结论应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周围神经松解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周围神经疾病全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开始为每次0.1g,每日3次,逐渐加量到0.2g,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恶心、共济失调、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全科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