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青岛地区2020年儿童肺炎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ms,HRV)的分离与鉴定,为儿童肺炎的预防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2020年儿童肺炎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共计98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筛查,鉴定出HRV阳性的样本接种于H1-HeLa细胞,观察细胞病变。荧光定量RT-PCR鉴定后,扩增HRV-VP4/VP2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98例肺炎住院患儿咽拭子样本中HRV阳性11例。接种H1-HeLa细胞,两份样本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荧光定量RT-PCR鉴定为HRV病毒。VP4/VP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的2的血清型分别为HRV-A28和HRV-A58。HRV-A28分离与2011年新加坡参考、2017年突尼斯参考和2017年肯尼亚的参考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小分支。HRV-A58分离与2009澳大利亚、2011年委内瑞拉、2011蒙古和2014年的美国的参考的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小分支。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青岛地区的儿童肺炎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HRV-A28和HRV-A58毒

  • 标签: 人鼻病毒 病毒分离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奥密克戎变异正式“登场”至今尚不足1个月,截至2021年12月4日,至少已波及38个国家与地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尽快科学了解奥密克戎变异关键特性,提早制定长远对策,与下一步疫情防治成败密切相关。本文在笔者近日已发表过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探讨该变异可能造成的重要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HIVDB在线分析治疗前耐药突变及耐药水平;计算两两序列间基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确定最佳GD阈值,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成功得到134条pol基因序列,共发现9种亚型,以CRF08_BC (34.33%,46/134),CRF01_AE (29.85%,40/134)和CRF07_BC (23.88%,32/134)为主,年龄、户籍地、教育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亚型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9个样本存在耐药,治疗前人群耐药率为14.18%(19/134)。以GD阈值为1.2%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15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2~29例),入网率49.25%(66/134),入网病例以男性(75.76%,50/66)、异性性传播(81.82%,54/66)和感染CRF08_BC(50.00%,33/66)为主。发现一个包含29个病例(其中2例暗娼)的CRF08_BC较大分子簇(平均度值22.7),簇内病例集中在S县,平均年龄57.21岁,异性性传播为主(96.55%, 28/29),包括7例耐药病例,簇内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与云南流行的关联性最高。结论浙西南山区(丽水市)HIV-1亚型多元,治疗前耐药达到较高水平,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以老年嫖客为聚集特征的分子传播簇,急需制定和实施精准干预策略,遏制HIV的传播。

  • 标签: HIV-1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传播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德尔塔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在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例应用CP成功治疗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危重型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结合文献分析CP治疗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例患者为男性,50岁,由境外输入,未接种新冠疫苗,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入境后次日出现发热症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磨玻璃影,并伴有恶心、头痛、食欲减退、腹泻,无流涕、鼻塞、呼吸困难,无嗅觉和味觉异常,感染后迅速由普通型进展为危重型。在综合救治基础上,于入院第10天(转为重型的第6天)给予输注德尔塔新冠肺炎康复者CP治疗,该例患者的病情快速好转。结论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认为CP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血浆 德尔塔变异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实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快速鉴别和诊断。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1月5日境外输入的80例核酸检测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突变基因检测,同时做全基因组测序验证,并收集其中鉴定为Omicron突变类型的22份样本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结果荧光PCR法检出Omicron变异的特异度达100%(58/58),阳性预测值达100%(21/21),敏感度为95.5%(21/22),阴性预测值为98.3%(58/59)。测序验证发现Omicron变异病毒基因组约存在45~50个核苷酸突变位点,S基因上约存在25~3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临床资料显示临床分型以轻型(59.1%,13/22)为主,无重型和危重型,临床分型与年龄呈正相关(ρ=0.698,P<0.001),临床分型与基础疾病呈正相关(ρ=0.636,P<0.001)。结论Omicron感染者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年龄和基础疾病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早期可有AST/ALT升高。通过荧光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感染相关肝损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肝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确诊的阿尔法病毒和德尔塔变异感染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转归的资料,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分析肝损害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Mann-Whitney U、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logsi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了阿尔法病毒感染患者788例,德尔塔变异感染者381例。阿尔法组患者接种疫苗的比例为0,而德尔塔组接种疫苗比例为85.30%(P<0.001),阿尔法组患者发热(80.71%比40.94%,P<0.001)比例显著高于德尔塔组、发生危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德尔塔组,分别为9.90%和1.57%(P<0.001),德尔塔组病毒转阴时间显著长于阿尔法组(22 d比11 d,P<0.001),阿尔法组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德尔塔组(20.05%比13.91%,P=0.011)。单因素分析发现肝脏损害风险增加与阿尔法病毒感染、男性、体质量指数、慢性肝病、发热、腹泻、气促、重症/危重症、肌酸激酶(CK)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显著相关,而有咽痛症状的患者发生肝损害的风险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发现气促[OR,2.667(CI:1.389~5.122);P=0.003]、CK升高[OR,2.544(CI:1.414~4.576);P=0.002]和INR升高[OR,1.721(CI:1.074~2.758);P=0.024]是肝损害高危因素,而有咽痛症状[OR,0.424(CI:0.254~0.709);P=0.001]患者发生肝脏损害的风险降低。结论虽然德尔塔变异毒力比阿尔法病毒强,但是浙江省感染德尔塔变异的患者大部分接种过COVID-19疫苗,临床症状更轻,且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也更低。疫苗接种后虽然仍有感染的风险,但是可以减轻症状,显著降低重症和危重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脏损害
  • 作者: 袁伟 吕莹 施冬玲 廖怡馨 李锋 沈银忠 凌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上海 20150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150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上海 20150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上海 20150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科,上海 20150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上海 2015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连续收治的1 183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收集临床资料、病毒基因分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损害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相关性检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25例(10.6%)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和60例(5.1%)基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异常,其中33例(2.8%)患者接受了保肝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通常较轻,其中奥密克戎突变肝功能损伤更轻。ALT升高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6.96±1.78)×109/L比(6.41±1.96)×109/L,P=0.005 2];CT提示肝脏密度减低的比例显著升高(2.4%比0.3%,P=0.018 0);AST升高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7.83±22.36)mg/L比(2.68±6.21)mg/L,P=0.007 8]、D二聚体水平[(0.34±0.39)μg/ml比(0.31±0.75)μg/ml,P=0.047 5]高于正常组。26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正常,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另有8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有异常,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进展。肝功能进展患者显著影响康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基线体质量指数值[比值比(OR)=1.80,P=0.047)]、非奥密克戎病毒(OR=12.63,P=0.046)、D二聚体(OR=2.36,P=0.04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OR=1.03,P=0.009),以及入院后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乌司他丁者(OR=6.89,P=0.034)肝功能进展风险较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部分存在肝功能受损,奥密克戎突变相关的肝功能异常相对少见。新型冠状病毒诊疗中需对肝功能进行评估,尤其是对基线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入院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乌司他丁的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损害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价大红景天注射液或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总有效率。方法检索知网、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使用Cochrane 评价手册、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8篇文献示:观察组改善临床总有效率[OR=4.65,95%CI(3.19,6.78)]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治疗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值得合理应用,但文献数量及质量有限,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心力衰竭 临床总有效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地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送检清洁中段尿标本分离培养出的阳性菌1478,使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出引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478,包含革兰阴性菌占78.55%;革兰阳性菌占17.39%;真菌占4.06%。其中检出率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占52.23%)、肺炎克雷伯菌(占7.65%)、粪肠球菌(占7.17%)、铜绿假单胞菌(占4.06%)和屎肠球菌(占3.3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0.5%、0.9%和5.4%,对多粘菌素B没有耐药性。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均没有耐药性。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监测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尿培养  病原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的认知水平,探讨企业员工获取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疫情期间心理焦虑状况; 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消毒技术,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辖区4家企业共427名企业员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8.94%,其中一般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53.71%,健康相关行为知晓率为83.63%,企业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7.25%。“德尔塔”病毒平均潜伏期为、新冠肺炎传染病类别、居家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德尔塔”病毒的传播途径、佩戴多层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感染“德尔塔”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7.75%、27.25%、29.00%、32.25%、32.75%、38.25%、44.00%、45.50%。不同户籍、学历、岗位的企业员工间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9.809,P=0.002;χ2 =14.410,P

  • 标签: 新冠肺炎 德尔塔 企业员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其对SARS-CoV-2的中和活性;用萤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抗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为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活病毒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和36.50 μg/ml;成品对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 μg/ml (WT)和6.07 μg/ml (D614G);对变异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 (B.1.1.7)、41.71~55.56 μg/ml (B.1.351) 和16.66~32.33 μg/ml (B.1.617.2)。结论抗SARS-CoV-2 IgY与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活病毒、假病毒及变异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阻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卵黄抗体 变异株 中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和小鼠血清对变异(Delta和Beta)的交叉中和活性。方法各取20份人群常规两剂基础免疫血清、三剂加强免疫血清和两剂小鼠免疫血清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新型冠状病毒原型、Delta和Beta变异3病毒,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分析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固定剂量病毒的中和活性,计算血清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评估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水平。结果人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大于95%;基础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09、41和15,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7倍和7.3倍;加强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46、190和86,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3倍和5.2倍。小鼠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 037、862和408,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4倍和5.0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人群和小鼠血清均可对Delta和Beta变异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保护,且人群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中和抗体,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和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变异株 交叉中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2022年5月山东省荣成市COVID-19疫情的SARS-CoV-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份来源于某水产进口公司相关COVID-19聚集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和3份环境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病毒序列和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拼接和变异位点分析并对病毒进行分型,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结果成功获得13条来源于病例样本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9 653~29 780 bp,平均测序深度为1 756~6 565 X,基因组覆盖度为99.20%~99.63%;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3个SARS-CoV-2基因组均属于VOC/Gamma(P.1.15)分支;与武汉参考(NC_045512.2)相比,13条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存在40~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7个蛋白质结构域(ORF1a、ORF1b、S、ORF3a、ORF8、ORF9b及N蛋白),存在23~2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序列与来自阿根廷的参考(EPI_ISL_4082233)共处于同一子分支上。结论本研究从荣成市一起冷链进口水产关联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样本中测序获得13个Gamma变异全基因组序列,及时将病毒来源指向于2021年的南美进口海鲜。本研究所采用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以为SARS-CoV-2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也提示我们SARS-CoV-2在冷链物品表面的存活与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伽马变异株 高通量测序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浙江省2005年1月至2021年7月29散发SS2人源分离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及最小核心基因组(minimum core genome,MCG)群方法,分别进行分型检测。结果29菌株经PFGE得到10种PFGE图谱带型,3个主要分支簇群,其中21(72.41%)被分成2个主要分支群,8(27.59%)呈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为49.7%~94.7%。29菌株经MLST得到3种序列型,其中ST7型25(86.21%),ST1型3(10.34%),ST25型1(3.45%)。29菌株得到3个MCG基因型,其中E型12(41.38%),Group1型16(55.17%),Group4型1(3.45%)。结论浙江省SS2主要流行两大克隆群高致病株,少数菌株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遗传变异,进化分析呈遗传多样性。

  • 标签: 猪链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散发人源分离株 分子分型 电泳,凝胶,脉冲场 最小核心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L99特异性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验证其检测性能,为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疫苗研制、生产和检定过程中Ⅱ型病毒抗原含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L99病毒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腹水,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腹水抗体,SDS-PAGE鉴定纯化抗体纯度,间接ELISA法测定McAb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叠加ELISA法对4McAb进行抗体配对。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单抗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被和标记抗体使用浓度,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病毒抗原检测方法。以Ⅱ型HFRS疫苗标准品作为定量标准,验证方法的检测限、线性范围、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通过检测3批Ⅱ型病毒疫苗灭活原液验证方法适用性。结果4McAb腹水效价均>1∶106,抗体纯度均>98%;经Western blot鉴定,1D5、3A4、5B7特异识别Ⅱ型L99出血热病毒核衣壳蛋白,2E3与Ⅰ型PS-6出血热病毒存在交叉反应;经抗体配对筛选后,选择3A4为包被抗体,1D5为标记抗体;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工作浓度为20 μg/ml,HRP标记抗体工作浓度为1∶4 000。该方法对SEOV L99抗原最低检测限为0.078 1 μg/ml;线性范围为0.078 1~2.500 0 μg/ml,R2>0.99;专属性验证其对Ⅱ型HFRS疫苗具有检测特异性;抗原回收率在95.8%~108.7%之间,精密度验证变异系数<10%。用该方法检测3批Ⅱ型HFRS灭活疫苗原液结果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OV L99型特异性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为地鼠肾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生产及检定过程中,SEOV L99病毒抗原含量测定提供了检测方法。

  • 标签: 汉城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3±1+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9比19.6(15.4,36.6)×109/L,Z=2.44,P<0.05]。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 标签: 婴儿,新生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河北省发现的3例病毒感染者异常排毒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感染者历次病毒核酸采集时间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续发病例的感染时间或其导致接触环境样本阳性时间,判断病毒感染者的异常排毒特征。结果3例感染者在首次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均导致了续发病例的感染或接触环境样本的污染,即出现了排毒情况,与此同时3例感染者都出现过连续多次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呈阴性的检测结果。结论"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不连续排毒的异常排毒情况,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感染者排毒规律的监测,指导防疫政策和措施的及时调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排毒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GI.1型札如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尝试并开展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本研究设计的GI组札如病毒全基因组5’末端通用引物及杯状病毒3’末端引物,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GI.1型札如病毒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进行文库构建、上机测序及序列组装。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两个标本测序质量优异,测序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全基因组(WGS)、NSP基因、VP1基因及VP2基因进化树中,均归类为GI.1型;位点变异分布于各个基因片段,但VP1基因的N端保守性较好,熵值较低;大部分基因的核苷酸突变尤其是NS3、NS5及VP1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以同义突变为主,未形成相应氨基酸的突变。结论成功地开展了对GI.1型札如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相关进化分析,为札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札如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树 同义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PA)是否可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A组(1.0 mmol/L)、PA+凋亡抑制剂(Z-VAD-FMK)组(5 μmol/L)、PA+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5 μmol/L)、PA+坏死抑制剂(Nec-1)组(5 μmol/L),每组设置3个平行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FerroOrange试剂盒检测细胞内Fe2+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MDA水平,流式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坏死基因受体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K3)、铁死亡相关基因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铁蛋白重链(FTH)、铁蛋白轻链(FT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RIPK3、ACSL4、ALOX15和Ptgs2的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PA组相比,PA+Z-VAD-FMK组、PA+Fer-1组和PA+Nec-1组MIN6的存活率均更高(P<0.01)。PA组MIN6细胞电镜下可见凋亡、坏死、及铁死亡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PA组MIN6细胞内Fe2+相对荧光强度、MDA水平、总ROS均更高;caspase3、RIPK3、ACSL4、Ptgs2、ALOX1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高,FTH和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低;cleaved caspase3、RIPK3、ACSL4、ALOX15和Ptgs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更高(均P<0.01)。与PA组相比,PA+Fer-1组Fe2+相对荧光强度、MDA水平、总ROS均更低;ACSL4、Ptgs2、ALOX1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低,FTH和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高;ACSL4、ALOX15和Ptgs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更低(均P<0.01)。结论PA可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

  • 标签: 棕榈酸 铁死亡 MIN6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特点,为大疫情时代下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组为2021年5月26日至2021年6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28例(年龄2~17岁)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变异感染成人患者125例(年龄21~92岁)。收集两组血清IgM、IgG水平,分析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清IgM、IgG规律。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清中IgM抗体阴性4例,IgG抗体阴性3例;研究组IgG、IgM最高滴度平均值分别为20.53、3.16,对照组分别为263.18、19.78(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儿童血清中IgM、IgG抗体滴度显著低于成人水平;儿童的临床症状较成人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株 儿童 IgM 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