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分离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报告系统统计分析金葡菌分离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率,并分析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分离到647金葡菌,其中MRSA194,占29.98%。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对大多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含酶抑制剂、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MSS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葡菌儿童临床感染形势严峻,MRSA和MS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明显,儿童金葡菌相关性感染可根据病情及参考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本次临床实验的标本为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样本中随机抽取的312份,312份标本中均含有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但是,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低,对头孢噻肟耐药性最高。在针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首选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结论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能够寻找到对其治疗最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县级医院肺炎链球菌(SPN)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特征,为基层临床医生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28肺炎链球菌菌株,利用珠海迪尔公司DL-96strep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MIC法),同时采用迪尔鉴定系统本身提供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检出率为7.1%,未检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监测结果显示,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75.0%-96.4%,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都有很好的敏感性,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结论基层医院SPN的耐药谱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本院自已的耐药性监测资料进行抗感染经验性治疗.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原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细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细菌鉴定系统及相关配套试剂,药敏试验用药物20种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24841个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31,阴沟杆菌20,居首位。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各占14和16;耐药率高的抗生素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病源菌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呈增高趋势。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细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早期抗生素经验性应用。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病人(主要为老年病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符合条件的2829份培病养标本中共分离出770阳性菌株,阳性检出率为27.21%,其中检出率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为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西环素等敏感性很高。结论我院培养标本主要来自老年科病人,老年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又因细菌培养过程耗时长,致使临床不能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3年至2014年的所有细菌培养标本,真实的反应了我院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可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用药。

  • 标签: 医院感染 老年病人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在我院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的199PA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PA感染主要发生在针灸科,占39%,痰标本所占比例最高(61%)。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为100%。耐药率低于20%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PA是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63副溶血性弧菌分离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以及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食物分离tdh和trh均为阴性,患者分离大部分为tdh阳性trh阴性;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分布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70%的血清型为O3:K6和80%的ERIC-PCR型别为1型。结论食物分离和患者分离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不同,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较为集中。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创面感染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患者创面感染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面标本中共检出965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四肢为主(50.47%);科室分布以骨外科为主(44.97%);感染诊断以创伤及切口感染较多,分别占47.98%、36.48%。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7.20%,革兰阴性菌占59.59%,真菌占3.2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度较高外,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创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骨科,以创伤与手术切口感染为主,且常见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外科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以降低感染率和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 标签: 创面感染 抗菌性 微生物 病原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PI、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送检标本为8717倒,检出目标性多重耐药菌181,检出率为2.0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1(61.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9(16.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2.2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15(8.29%)、耐碳青霉烯类抗茼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15(8.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蔺(MDR—PA)6(3.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55%);菌株中来源于尿液标本95(52.49%)、疾标本52(28.73%)、血液标本16(8.84%)、胸腹水标本10(5.52%)、大便标本4(2.21%)和分泌物标本4(2.21%);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茼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CRE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更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增长和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22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7%),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2012年共分离1580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年期间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抗假丝酵母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1361假丝酵母菌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61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前三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945(69.4%),热带假丝酵母菌144(10.6%),光滑假丝酵母菌134(9.8%)。标本来源分析,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以痰液标本为主,检出率为47.9%,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率为21.9%;科室分布分析,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0.1%;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人群,分离率为7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逐年在发生变化,目前院内感染虽然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检验科室应重视和加强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这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感染 抗真菌药物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泾县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61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88.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45.9%)、外科(23.0%)及ICU(14.8%);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9.7%)、美洛培南(18.0%)及阿米卡星(19.7%);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7(11.5%)。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的产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临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基因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手足口病高峰时期收集的咽拭子标本109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4EV71型病毒的227bpVP3-VP1基因序列和3CA16的736bpVP1-2A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到的4EV71分离毒均属C4a亚群,3CA16分离毒均属于B1b亚群。结论:2013年黄梅县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的EV71流行为C4a亚群,CA16流行为B1b亚群。

  • 标签: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SIN(0、62.5、625、1250、2500ug/ml)分别处理SiHa细胞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藤碱对SiH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加,与对照组0u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藤碱能显著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

  • 标签: 青藤碱 宫颈癌细胞株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jurkat细胞经左旋门冬酰胺酶处理前后的生长状态,Gimsa染色观察L-Asp处理前后jurkat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不同浓度左旋门冬酰胺酶处理后的jurkat细胞的DNA片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门冬酰胺酶处理48小时后的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终浓度为1IU/ml、2.5IU/ml、5IU/ml、10IU/mlL-Asp均可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和死亡,L-Asp终浓度为2.5IU/ml时jurkat细胞凋亡率最高,死亡率随L-Asp浓度增高而升高;凋亡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断裂,凝胶电泳可见梯状条带。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可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细胞DNA发生片段化断裂,凋亡率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浓度有关。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白血病 细胞凋亡 jurkat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