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电子书真的来了。从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到汉王"电纸书",从手机在线阅读到ipod下载图书,五花八门的电子文本载体纷纷现身江湖。据悉,谷歌、微软、SONY、三星、LG、Adobe、飞利浦、沃达丰、新闻集团……那些有名的大公司都猛往这儿砸钱,当然还有更多不知名的中小公司也不甘于后。一夜之间,做网站的,做媒体的,做软件的,做电子器件的,乃至移动通信运营商都成了出版人。昨日竞逐风流的出版人哪里去了?移步换影,等而下之,莫非只能充任内容提供商?如果到时候还什么都不是,就只能歇菜。

  • 标签: 编辑部札记
  • 简介:问他姓名年龄住址,他说不知道。问他当时怎么会出现在小饭铺门口,他说不知道。问他是不是失忆了,他说不知道。问他还记得什么,他说要喝酒。他不喝咖啡。那玩意儿越喝口越干。说话这当儿已是口干舌燥,一说喝酒来劲了,倒反问人家,怎么知道出事的时候他正在小饭铺门口?对方几个支支吾吾,面面相觑,好像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他笑笑,不说是吧,要不你们哥几个也有不知道的。要不你们说说我去那儿干嘛?

  • 标签: 不知道 想不起 你那 日本鬼子 人说 我是谁
  • 简介:有天吃饭一聊,最瘦男同事报出一个数字,一听,人家体重再创新低.那个标准是我永远达不到的,只好恨恨地发说说:比我漂亮聪明的姑娘还比我努力,比我高很多的男生还比我瘦.

  • 标签: 编辑部 标准
  • 简介:"你那玩意儿拿掉没有?"岸上传来断断续续的说话声。"……那怎么可能?老大说了不到万不得已……"渡轮开始离岸了,那两人还聊得起劲,两个戴大盖帽的。他搞不清是水警还是城管。船身又一阵颤动,敞口的轮机舱里骤然轰声大作。船上没有乘客座椅,大家都趴在船舷看风景。上游江面上兀然耸起一座尚未合龙的大桥(那桅杆状玩意儿就是挂钢缆的索塔了),上次来时江上还未见动静。听建行豁爷说现在上头就拿着地图找项目,这儿划道线是一座桥,那儿画个圈是一座城……不到二十公里的江面上造起七八座桥了。看来至少还能添一座——这轮渡

  • 标签: 你那 船上 轰声 轮机舱 划道 驾驶舱门
  • 简介:事情发生在蒙得维的亚,时间是—八九七年。在周末的咖啡馆里,博尔赫斯向读者介绍了来路不明的阿雷东多,小个子,瘦削黝黑,二十出头。那是乌拉圭战乱不断的年代,首都的街巷弥漫着阴郁而恐怖气氛,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睡眼惺忪的小伙子竟是一位刺客。他蛰居郊外的老房子里,等待着八月二十五日那天,那是乌拉圭的国庆日。博尔赫斯说过,他并不赞成政治暗杀,可是却饶有兴味地写

  • 标签: 博尔赫斯 蒙得维的亚 刺客列传 编辑部 乌拉圭 读者
  • 简介:近期,我社先后收到方裕民、杨俊山、手机尾号“6079”王先生等二十余位各地读者的来信来电,反映投诉我刊第七期中作品与他刊第四期中作品为同一作品。本着对读者利益、刊社名誉和作者权益负责的态度,我们对两刊进行了认真的查询对比。经查证。广大读者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我们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取证、查明真相.并参照相应管理条例及措施进行处罚,以儆效尤。

  • 标签: 编辑部 读者利益 作者权益 读者反映 法律法规 调查取证
  • 简介:在2002年11期中,我觉得《老师,请你善待童心》十分有感情。虽然“我”的妈妈工作不是很“高贵”,可是老师也不应该用这个来嘲笑学生,还美其名曰“激起自尊心”!A10096会员雷文卓我第一要说的是很高兴成为《少年文艺》小编辑协会的会员,希望在以后的通信中多得到帮助。我第二要说的是去年11期的内容丰富多彩,篇篇文章都非常出色。B10003会员胡蓓蓓去年11期中的《割了你的舌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男孩溺水死亡,其余的孩子串通好不说出真相,但那个石龙生却说出了口,最终自杀。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我想说,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解决,千万不能轻生。A10043会员吴敏蕾我反复读了《你为什么不原谅》(2002年6期)一文。如果当时双方能够克制一下各自的情绪,相互体谅、耐心沟通,完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的。然而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历来是个难题,结果积怨如干柴烈火,随便哪颗火星便可燃起大火。A10047会员王晓曼我订阅《少年文艺》已经很多年了,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看到报名通知后,我很高兴,我的梦想实现了。B10045会员紫居一见小编辑协会欢迎报名的通知时,我兴奋得差一点儿就一夜未眠。寄信报名时,发现订阅凭证忽...

  • 标签: 协会论坛 编辑协会
  • 简介:看校样的时候一遍一遍地看校样是编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看校样的时候,也会有些有趣的事情发生——《顺时针旋转的楼梯》是一部悬疑侦探小说,它吓着你了吗?某日田俊和顾抒加班到20点,才想起晚饭还没有

  • 标签: 编辑部故事
  • 简介:历史上从共和走向专制的政变不乏其例,古代罗马就有过这样的故事,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以后的情形同样如此。不妨读读托克维尔关于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回忆录,从那个动荡时代诸多诡异而有趣的细节中,几乎可以看出一种轮回之局——追求自由的狂乱脚步终将指向强人政治的权力迷踪。也许,这就是历史必须付出的救赎的代价。学者陈家琪提示人们注意托克维尔的一个说法,即警惕大人物们"各种伟大而不协调的思想",因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灾难大抵缘此而生。

  • 标签: 编辑部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