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由防化研究院夏治强研究员编著的《化学武器兴衰史话》一书已于2008年8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众所周知,化学武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登上战争舞台时起,就一直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武器受害国,抗日战争中我国数万无辜军民惨遭日本化学武器的毒害。时至今日,还有大量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仍在不断伤害中国人民,危害生态环境。

  • 标签: 遗弃化学武器 史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 化学工业出版社 抗日战争 防化研究院
  • 简介:2005年3月,英国willey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多名《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化学分析专家共同撰写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化学品分析:取样、制备与分析方法》(ChemicalWeaponsConventionChemicalsAnalysis:SampleCollection,PreparationandhnalyticalMethods)一书。

  • 标签: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化学品 出版 取样 制备 COLLECTION
  • 简介:据报道,德国正在研究皮肤友好型酶/乳液消毒体系,这种酶/乳液皮肤消毒体系是以源自鱿鱼的二异丙基氟磷酸酯酶(DFPase酶)为消毒活性剂,化妆品中的组分作为油相,糖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

  • 标签: 皮肤消毒 磷酸酯酶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化妆品 分散剂
  • 简介:2009年8月20日,利比亚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提交申请,请求延期销毁其第1类库存化学武器。利比亚声称,利比亚在准备销毁化学武器库存的过程中遇到了财务(全球经济危机)和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及民间组织出于担心销毁项目可能会导致的有害后果而对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所持的强烈反对态度。

  • 标签: 化学武器 销毁工作 利比亚 延期 民间组织 经济危机
  • 简介: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中化学毒剂的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以及催化消毒效果,发现羟基自由基是光催化氧化消毒反应的活性种子基团,它可以切断毒剂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生成多种中间产物,并将构成毒剂分子的每种元素最终氧化成相应的矿化产物,可实现染毒水的无污染彻底消毒。在实验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可以较快的速度将HD、GD和VX染毒水消至安全浓度,反应的难易程度为HD>GD>VX。光催化氧化法是比较理想的水中化学毒剂的消毒方法。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 降解 HD GD VX
  • 简介:总结了国内外天然气汽车双燃料发动机喷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喷技术的必要性和技术要求,结合当今蓄压共轨式柴油喷射、调制式柴油喷射等技术对双燃料喷方案进行了设计,从实现技术和条件两个方面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天然气汽车 双燃料发动机 微喷技术 方案设计
  • 简介:电网容量有限,而系统中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使得系统的电能质量面临巨大挑战.逆变器作为距离非线性负载最近的控制器,对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典型的整流性负载为代表,在传统PI双环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对电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 标签: 逆变器 双环PI控制 整流性负载 谐波抑制
  • 简介:日本战败投降撤退时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境内,并未向中国做任何交代,这些化学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中陆续被发现,严重的危害和影响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为弄清事实真相,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认真开展了对日本化学武器的鉴别研究,着重阐述了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主要是对日本化学弹药、毒烟筒和毒剂的鉴别方法和技术。

  • 标签: 日本 中国 化学武器 鉴别 化学弹药 毒剂
  • 简介:据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相关资料,截至2009年4月31日,在全世界宣布的71316t库存化武毒剂中,44.09%,即31446t已经销毁并得到核实。在受《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查禁的867万件化武弹药和容器中,44.29%,即384万件已经销毁并得到核实。

  • 标签: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武器销毁 毒剂 弹药
  • 简介:自《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后,缔约国已经制订了相应的化学武器销毁协议,虽然在开始时就已经制订了非常宽松的销毁时间表,但是对一些国家来说,执行这些销毁协议依然困难。原因主要包括化学武器储存地点一般比较偏远,一些国家的遗弃化武多数遗留在其他国家,再加上资源上的缺乏,这些都直接影响履约的进度。

  • 标签: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技术 军事 武器销毁 武器储存 时间表
  • 简介:研究了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利用多种色谱分离纯化技术,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槲皮素-3,3’,7-三甲醚(Ⅰ)、丁香树脂醇(Ⅱ)、1,2-环己二醇(Ⅲ)和紫丁香苷(Ⅳ),化合物Ⅰ~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对槲寄生总提取物进行了小鼠体内抗S180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槲寄生总提取物在10.0、14.0mg/kg剂量下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

  • 标签: 槲寄生 药理研究 传统中药 植物乙醇提取物 抑制肿瘤作用 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