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就国家而论,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崇尚的颜色。大到一个国家的国旗、国徽,小到每个家庭的服饰、鞋帽,从物质生活的色彩到精神生活中对颜色的寄托、寓意,无一不渗透着每个

  • 标签: 利比亚人 绿色 颜色 社会主义 植树造林 绿洲
  • 简介:新闻背景从3月20日开始,法英美以保护利比亚平民为由,对利比亚政府军实施空袭,造成一些平民的伤亡。3月31日,北约正式从美国手中接过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但空中打击并不能打

  • 标签: 利比亚 空袭 新闻背景 政府军 空中打击 军事行动
  • 简介:今年三月份以来的利比亚战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利比亚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是怎样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利比亚战争 原因 后果
  • 简介:利比亚动荡局势至今已持续了5个多月。截至8月上旬,北约空袭已造成1000多名利比亚平民死亡、4000多人受伤。现在,战局进入僵持阶段。面对卡扎菲能挺多久、反对派内讧、北约的困惑、外交博弈与和谈等一系列问题,利比亚局势趋

  • 标签: 利比亚 反对派 北约空袭 尤尼斯 军事行动 系列问题
  • 简介:【命题分析】考查利比亚所在的北非的地理环境特点: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水资源少;人口稀少。人工调水的利与弊,人工河建设的条件。

  • 标签: 人工河 利比亚 沙漠气候 环境特点 水资源
  • 简介: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以来,利民兵武装组织日益滋生坐大,已逐渐成为左右利安全局势和政治过渡的关键势力。2014年5月以来,利政治危机加剧,民兵武装火并频仍。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后,其国内长期掩盖的教俗矛盾、地区矛盾和族群矛盾迅速爆发,成为引发利民兵武装冲突的温床。同时,地区国家插手利比亚事务,进一步加剧了利冲突烈度并拖长了冲突周期。

  • 标签: 武装组织 利比亚 民兵 武装冲突 政治危机 安全局势
  • 简介:当地时间2013年2月17日利比亚,的黎波里卡扎菲去世一年多,以他的死亡为结点的内战也早已结束,但利比亚的未来没有一蹴而就。2013年2月17日,起义两周年纪念日,在首都的黎波里,民众齐聚街头,高唱爱国歌曲;老者街边饮茶,对路过的汽车挥舞国旗;年轻人坐在车顶,击鼓鸣乐;一些人身穿利比亚传统服装,骑马前行。市中心广场的上空,飘着象征希望的孔明灯。但官方没有举办庆祝活动。时至今日,利比亚局势仍旧未稳,新政权因经济不振等原因饱受抨击。"革命"虽然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 标签: 卡扎菲 市中心广场 独裁统治 庆祝活动 新政权 班加西
  • 简介:和苏丹一样,利比亚原来并不是一个国家。二战后,西部的的黎波里尼亚(TriDolitania)、东部的昔兰尼卡(Cyre—naica)以及西南部的费赞(Fez—zan)三个部分被捏合成了“利比亚王国”,国王伊迪里斯来自东部的昔兰尼卡,本来他只想使昔兰尼卡获得独立,英美等西方大国却硬要把的黎波里尼亚和费赞两块地区塞给他。

  • 标签: 利比亚 内乱 波里尼 二战后 西南部 王国
  • 简介:如果人生真的需要一次冒险的话,去利比亚准没错.到利比亚就如同穿越时空隧道一般,来到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卡扎菲倒台后,民兵武装山头林立,各霸一方,相互之间为了抢夺地盘时常爆发冲突.利比亚中央政府孱弱无能,正规军体系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许多民兵武装名义上被收编但并不听命于政府,就连警察队伍也是由民兵组成.利比亚名义上存在政府,实际上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 标签: 战地记者 亚当 中央政府 无政府状态 利比亚 时空隧道
  • 简介:利比亚西部管道位于非洲沙漠,长年干旱无雨,这给管道的阴极保护带来困难。中国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解决了阳极接地电阻问题、无电地区的电源问题、杂散电流干扰问题,使管道阴极保护参数处于理想状态,获得外国监理公司和业主的好评。

  • 标签: 利比亚 沙漠管道 阴极保护 干扰 阴极保护技术 管道
  • 简介:异域动荡,暴力频仍,险象环生。迢遥万里,山海阻隔,归途维艰。撤离人数庞大,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头绪纷繁,困难重重,挑战史无前例。但是,中国做到了。

  • 标签: 中国 利比亚 纪事
  • 简介:2009年8月20日,利比亚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提交申请,请求延期销毁其第1类库存化学武器。利比亚声称,利比亚在准备销毁化学武器库存的过程中遇到了财务(全球经济危机)和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及民间组织出于担心销毁项目可能会导致的有害后果而对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所持的强烈反对态度。

  • 标签: 化学武器 销毁工作 利比亚 延期 民间组织 经济危机
  • 简介:利比亚战争中,以北约为首对利比亚内乱(或内战)的国际干涉是一种强势对弱势的干涉,它体现在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各个领域。而且与以前相比,这一干涉还呈现出许多新的模式和特点。在政治方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干预,虽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借用"保护责任"或"人道"的幌子,则是第1973号决议的特点;国际刑事法院在利比亚战争中对卡扎菲颁发的逮捕令,预示着国际社会的干涉由政治层面延至司法机构;西方国家对"全国过渡委员会"接二连三的"承认",并单方面决定向该委员会移交利比亚国家被它们在开战后冻结的资产等,都清楚地表明:国际干涉的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和变化,并对国际法规则形成了冲击。

  • 标签: 国际干涉 安理会决议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 承认 资金冻结
  • 简介:评述由头利比亚局势的动荡,法英美等国轰炸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引起世界舆论的密切关注。有观点认为,利比亚战争是发生在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文化圈之间的战争。这使人想起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多年前的战争预言——文明的冲突。在利比亚乱局中,"文明的冲突"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以往西方对于中东国家的干涉有何不同?

  • 标签: 利比亚 文明冲突 文明的冲突 利益 军事行动 政治学家
  • 简介:随着利比亚战事陷入僵局,国际社会主张和谈解决问题呼声日益高涨。战争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就像当年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时,遇到很多“没想到”一样,这次美英法打击利比哑同样有几个“没想到”:

  • 标签: 利比亚 英法 不确定性因素 国际社会 军事打击 伊拉克
  • 简介:“九一革命”后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通过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由于新建立的卡扎菲政权对西方世界充满了敌视,于是美国政府在1969-1976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期望通过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以及军事援助与其维持良好的关系,但是这些政策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美利双方最终还是走向对立。

  • 标签: 美国 利比亚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