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波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止血和切割[1].一九九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2].2003年6月以来我们共行肝癌凝固治疗手术45例67个肿瘤、肝血管瘤4例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该治疗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没有共同的标准且不尽相同,为相互交流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凝固技术 肝肿瘤 手术指征 无菌操作 围手术期
  • 简介: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师定期考核培训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Spinendos国际皮脊柱内镜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举行。侯树勋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席,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

  • 标签: 脊柱外科学 学术研讨会 内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际 中国康复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11.7±3.82)d,首次排气时间(2±1)d和(4±2)d,首次排便时间(3.84±1.63)d和(6.44±2.53)d,首次耐受半流时间(4±2)d和(8.2±2.16)d,以上参数早期进食组均比传统进食组短(P<0.001).结论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限期手术结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在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 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 术后住院时间
  • 简介:唇下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已是一个成熟的术式,近年来单鼻孔入路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得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日趋简化完善。本文报道我们与耳鼻喉科医师密切配合,采用鼻内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垂体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初步体会。在鼻内镜辅助下,单侧鼻腔,严格中线入路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然后在神经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最后鼻内镜下鞍底重建。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一次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GH型腺瘤大部切除,后经改良翼点入路二次手术切除,1例巨大PRL型腺瘤分2次蝶肿瘤切除,术后

  • 标签: 垂体瘤手术 手术切除 单鼻孔 鼻窦镜 鼻内镜下 改良翼点入路
  • 简介:据意大利学者报道,对于小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或皮乙醇注射(PEI)治疗的存活率是相同的。意大利那不勒斯NazionaleTumori研究所的BrunoDaniele博士指出,小HCC患者经常采用肝切除术或PEI治疗,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意大利肝癌计划(CLIP08)中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肝切除术与PEI对存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进行肝切除术(病例)或PEI(对照)治疗的单结节HCC(≤5cm)患者进行研究,配对标准为诊断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经皮乙醇注射治疗 肝癌 手术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和阴道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施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60例,术后腹壁和阴道引流各30例,针对两种引流方式的不同特点进行护理。结果在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量,加强基础护理,及时对症处理等相关护理问题后,两种引流方式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常常由医生根据术中情况而定,虽然两种引流方式各有千秋,护理方法各有侧重,但只要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护理,两种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可预防,保证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 标签: 妇科肿瘤 引流方式 引流管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患者在椎间孔内镜术后不同时期回归社会生活的随访分析,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时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68例于我院接受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8~53岁,平均38岁。其中7例(10.3%)4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A组;31例(45.6%)在4~8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B组;30例(44.1%)在术后8周后恢复日常工作及生活,为C组。随访三组术前、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评分,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VAS评分5.78±0.14,术前ODI评分0.70±0.01,术后6个月VAS评分1.53±0.14,术后6个月ODI评分0.13±0.0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A组2.43±0.53,B组1.42±0.85,C组1.20±0.89,A组与B、C两组的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实施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周后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并维持更好的生活质量及就医感受。

  • 标签: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盘移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作者: 林亚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40±7.06)min、术中出血量为(47.30±6.20)ml、引流时间为(2.20±0.40)d、住院时间为(90.60±9.10)d、术后VAS评分为(2.03±0.50)分,临床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利用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前纵隔肿瘤;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与开放手术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疗效,为上尿路肿瘤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治疗的85例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4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h、12h、24h、48h疼痛程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除引流管,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既能达到微创治疗要求,又能完整切除癌肿。手术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外科学原则。

  • 标签: 上尿路肿瘤 经尿道电切 开放手术 输尿管末端
  • 简介: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指使用内镜通过在胃、阴道、直肠、膀胱等空腔脏器壁上形成人造穿孔后进入体腔完成相应的诊断或治疗的技术。自然腔道标本取出(naturalorificespecimenextraction,NOSE)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是将传统腹腔镜肿瘤根治手术与标本自然腔道取出技术相结合。

  • 标签: 传统腹腔镜 结直肠癌手术 ORIFICE 乙状结肠癌 根治术 空腔脏器
  • 简介:目的观察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目前,应用中药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消癌平注射液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癌平注射液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 标签: 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胸腔镜检查,并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接闭式引流瓶,引流3d拔管,与常规抽胸水检查方法比较阳性率、诊断率,观察胸膜固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常规方法阳性率71.0%,诊断率35.5%,确诊率19.4%,而胸腔镜阳性率、诊断率、确诊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2例,无效(PD)4例,完全缓解率67.7%,总有效率83.9%,4例出现胸水复发,复发率19.0%,无持久性疼痛、大出血、心律失常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不仅能准确诊断恶性胸膜疾病,还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病人易接受、检查与治疗一次完成的优势,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的初始治疗方法。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恶性胸腔积液 多部位胸膜钳夹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3例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Ⅲa期,实验组(TACE联合PMCT治疗)28例,对照组55例(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先行TACE治疗,常规每次治疗后3~4周行CT复查或肝动脉造影,根据碘油缺失、瘘口再通、癌灶残留及病灶进展等情况综合评定,再选择性行TACE或PMCT治疗,连续治疗3次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毒副反应、复发转移率和生存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86%和40.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79%、61%和95%、84%、65%、3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4个月;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4%、14.29%、32.14%和9.09%、34.55%、65.4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8例合并有肝动-门脉瘘(HAPS)者TACE术反复封堵后仍有3例发生瘘口再通,实验组5例TACE+PMCT治疗后未出现瘘口再通。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固化消融 肝动-门脉瘘
  • 简介:目的探讨空肠穿刺造瘘营养管(FKI)在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在35例食管癌及27例贲门癌患者手术中应用FKJ的情况,于术后1天开始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等指标较好,FKJ并发症少,无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FKJ对贲门癌和食管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有效,为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方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肠内营养 FKJ 食管癌 贲门癌
  • 简介:目的对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术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择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均采用局麻下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术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术中的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术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的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疼痛的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数患者会出现术中疼痛.尽管术中疼痛的出现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处理.

  • 标签: 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125I粒子与单独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CBM、VIP、WanFangData、CNKI等数据库,纳入TACE联合125I治疗HCC的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5个研究共431例.结果显示,TACE联合125I组在0.5年生存率(OR=11.19,95%CI:4.48~27.95,P<0.01)、1年生存率(OR=4.55,95%CI:2.63~7.88,P<0.01)、总有效率(OR=2.07,95%CI:1.91~3.08,P<0.01)、AFP下降(OR=-57.98,95%CI:-74.01~-30.22,P<0.01)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125I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细胞癌能提高局部疗效及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TACE 125I粒子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碘油肝动脉灌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组比较奥曲肽联合化疗栓塞(实验组20例)与单纯化疗栓塞(对照组20例)对症状改善、肿瘤退缩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近期癌灶疗效和症状体征疗效上有统计学意义。奥曲肽对患者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与常规TACE术相比,以奥曲肽作为灌注药物,对肝癌病人进行TA—CE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奥曲肽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细胞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