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经直肠超声系统(TRUS),将这种装置与达芬奇手术装置结合,实现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ALRP)中的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手术过程中,首先人工行TRUS提供清晰的前列腺图像并作为参照,在近距离治疗稳定器的辅助下调整其入直肠的角度和深度,再通过机械臂将超声装置与达芬奇机器人固定,使TRUS成像平面可以在者的控制下跟踪达芬奇手术装置,实现TRUS的自动旋转,在中为手术医师提供实时的超声图像引导,更好的跟踪监测中关键性阶段和步骤。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超声实时引导 机器人辅助 超声系统 腹腔镜 直肠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一些传统的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的"微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也向着"微创"的方向大步前进着,从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后腹腔镜手术,以及新兴的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 标签: 微创手术方法 肾癌根治术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小切口手术 单孔腹腔镜
  • 简介: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骨转移倾向。目前,国际和国内指南建议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全身系统性治疗,不推荐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前列腺放疗在内的局部治疗。近年依据美国SEER数据库和德国慕尼黑癌症登记的研究显示原发灶减瘤手术结合系统治疗可以使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原发灶减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同侧肾上腺、肾窝、局部淋巴结和腹壁)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处理原则。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49岁。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其中II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病理分级FurmanⅠ级8例,FurmanⅡ-Ⅲ级20例。开放手术18例,腹腔镜手术10例。原发肾脏肿瘤中T1a期1例,T1b期10例,T2期10例,T3期4例,T4期3例。原发肿瘤直径3-16cm。结果本组围手术区域复发转移部位分别为,肾窝19例,局部淋巴结7例,同侧肾上腺6例,腹壁7例。所有患者均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5例行挽救性手术或减瘤手术,1例放疗,1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时间为6-5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2-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死亡8例,12例疾病稳定,1年生存率为88.9%,2年生存率为77.8%。结论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的肾癌患者原发肿瘤普遍体积偏大、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其次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级别普遍较高。处理上,通常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且肿瘤不易切除干净,推荐结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肾癌 围手术区域 复发 转移 靶向药物
  • 简介: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根治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大型多中心研究和前列腺癌数据库统计显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40%[1-4]。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正确的诊断对治疗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年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局限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后尿失禁 诊疗 治疗方式 人口老龄化
  • 简介:根治性肾切除是肾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于肾周筋膜外游离并切除肾脏及肾周脂肪、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其切除范围随着人们对肾癌的认识改变而变化。从单纯的肾切除到经典的根治性肾切除,肾癌的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近30年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步和普及使得肾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行根治性肾切除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可不再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并保留同侧肾上腺,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术后生存效果。

  • 标签: 肾癌 根治性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8例宫颈癌术后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患者,除1例未行肾积水处理及1例行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的患者外,余患者在膀胱镜下试行双J管(doubleJ,DJ)留置行内引流,26例中有9例置管成功。DJ管留置失败的17例中,14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percutaneousnephrectomy,PCN)行外引流。结果6例DJ管内引流及14例PCN外引流患者的肾积水均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未行肾积水处理及1例拒行肾穿刺造瘘的患者均在3月内死亡,1例拒行肾穿刺造瘘的患者因尿毒症行血液透析后择期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应常规行泌尿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出现肾积水首选膀胱下留置双J管内引流,若无法置管,可根据患者当前情况结合相关检查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上尿路梗阻 肾积水 宫颈癌术后 诊治
  • 简介:作者研究了根治性膀胱切除(RC)中快速切片检查(FSA)发现恶性尿道切缘的准确性。德国Tuebingen医院行RC+FSA307例,中对尿道切缘先行FSA,紧接着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行石腊包埋(FFPE)研究。随访时间6~115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前1~3d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固定极限值250U/L)。结果: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 切缘阳性 危险因素 尿道 切除后 术中快速切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相关蛋白CAIX/MN/G250mRNA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手术前后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7例RCC患者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中CAIX/MN/G250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5例癌旁肾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对术前外周血CAIX/MN/G250mRNA阳性RCC患者术后随访4周,并对其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57例RCC患者,其CAIX/MN/G250mRNA阳性率在外周血中为59.6%(34/57),癌组织中为78.9%(45/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2%(32/42)和95.2%(40/42),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RCC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阳性率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34例外周血阳性患者CAIX/MN/G250mRNA水平术前2h、术后7、14、21和28d分别为0.54±0.13、0.56±0.15、0.34±0.13、0.29±0.18和0.22±0.11。RCC患者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在肾癌根治术后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使用RT—PCR技术检测CAIX/MN/G250mRNA对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外周血CAIX/MN/G250mRNA检测可作为肾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用于R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肾细胞 CAIX/MN/G250 MRNA
  • 简介: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献记载,1901年Kelling利用空气,首次使用膀胱镜进行腹腔镜动物试验;1910年Jacobaeus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在人体应用腹腔镜诊断腹腔脏器疾病。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在于窥镜直视下解剖视野清晰,者可在显露困难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操作,避免了盲目切割和粗暴分离,真正体现了微创原则。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治性切除手术 金标准 肾癌 微创外科 外科发展史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肿瘤复发通常出现较早,且80%是在手术后的最初2年内复发。专家们对于机器人辅助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带来的不完全组织切除及气腹是否会影响肿瘤的早期复发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九个不同研究机构总共717例进行了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尿流改道的患者,

  • 标签: 早期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尿流改道 肿瘤复发 早期复发 研究机构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了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的研究教育,制定最佳围期实践流程的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期最优流程的建立。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包括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目前ERAS已在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已发布或待发布多项ERAS指南,包括结直肠手术、胃切除、肝切除等。在泌尿外科领域,ERAS康复策略已经开始用于如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3]、膀胱根治性切除^[4-5]等手术的围期管理。我国已有多家中心开始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ERAS的临床应用及研究^[6-7],但不同中心应用ERAS的具体措施仍有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手术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例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中,尿漏发生时间为术后2~26d,平均11d。先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均早期行输尿管镜检。结果9例镜检成功并置D-J管,1例镜检诊断输尿管横断者中转行输尿管膀胱吻合。结论早期行输尿管镜检加D-J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是适宜的。

  • 标签: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检术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由于术后患者永久性尿流改道,需终身佩戴集尿袋,腹壁造口的存在造成身体形象改变,导致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术后患者 根治性 延续护理 腹腔镜 尿流改道术
  • 简介:目的比较回肠膀胱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根治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回肠膀胱6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17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输尿管皮肤造口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回肠膀胱组(P〈0.05),但术后尿路梗阻发生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相当(P〉0.05)。结论回肠膀胱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是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均可用于老年膀胱癌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意愿,以及两种式的优劣来选择应用。

  • 标签: 老年 膀胱癌 回肠膀胱术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阴茎延长式。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改良的阴茎延长式即二针贯穿缝合固定填充联合切口皮瓣减张推进缝合方法。结果9例患者术后阴茎平均延长3.5-5.5cm,外观理想,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该式延长阴茎的长度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 标签: 阴茎 海绵体延长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辅助定位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们进行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45例,中先用超声刀在肿瘤区域预标记切缘为A线,后经Trocar置入腔镜B超探头,行肿瘤区域扫描明确定位为B线,比较中A线、B线的重叠情况,以两线最大差距≥2mm为有差异,〈2mm为重叠。按R.E.N.A.L.评分系统的5类进行独立评估分析。结果中超声辅助定位能在后腹腔镜下明确瘤体生长姿势、边界及血供情况,引导切割方向以保证肿瘤包膜完整性,尤其在完全性内生肿瘤方面发挥更大的辅助效果。结论中超声辅助定位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辅助效果明显。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