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自1993年以来,我院开展TURP手术近300例,其中三例为巨大前列腺三叶增生,中叶突入膀胱。电切时,采用先阻断中叶血运最后切除中叶的方法获得成功,现予报道。临床资料三例年龄在59~68岁之间,排尿困难3~8年。因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后转入我院。入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之内。B超检查三例

  • 标签: 电切方法 经尿道 前列腺增生 巨大前列腺 膀胱造瘘管 中叶突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方法治疗60例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排尿通畅,54例患者得到6~40个月随访,I-PSS评分由术前的28.64±5.38降至12.86±6.03(P<0.01),残余尿量由(155.62±48.37)mL降至(35.83±9.72)mL(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5.3±0.7降至1.4±0.6(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血钠无明显改变,无电切综合征、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是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治疗 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患者 术前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最主要原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作为公认的BPH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暠已有80余年历史。从1992年钕激光第一次用于治疗BPH开始,前列腺激光治疗不断挑战着TURP的“霸主暠地位,美国2000年至2008年TURP手术率下降了46%.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激光治疗 临床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男性下尿路症状 老年男性
  • 简介:紫癜性肾炎(HSPN)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其发病涉及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雷公藤治疗HSPN的疗效肯定。本研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增殖及分泌水平,以探讨HSPN的发病机制以及雷公藤治疗HSPN的作用机制。

  • 标签: 雷公藤 HSPN 治疗 紫癜性肾炎 外周血淋巴细胞 患儿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导致老年男性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线变细、膀胱余尿量增多等下尿路症状最常见的病因,手术治疗是前列腺增生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术式被应用于BPH的手术治疗中。其中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作为近20年来新兴的术式,大有取代先前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成为新的金标准之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精细解剖 夜尿增多 外科包膜 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增生与下尿路症状(LUTS)及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按有无AUR及LUTS严重程度分为3组:无AUR但LUTS较重者为A组,有AUR且LUTS较重者为B组,有AUR但LUTS较轻者为C组.对各组行I-PSS评分,测量F-PSA、T-PSA及F/T-PSA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时观察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情况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情况,术后测定移行带质量(TZW),计算移行带体积(TZV).结果各组F/T-PSA、TZW、TZ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PSS评分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A组F-PSA、T-PSA、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而B、C两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F-PSA、T-PSA明显小于B组(P<0.001),I-PSS、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及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移行带质量及体积与BPH引起的LUTS及AUR的发生无关;而移行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延长是BPH引起的LUTS的主要原因;移行带向膀胱突出则是AUR的主要原因.BPH合并AUR的患者F-PSA及T-PSA均明显增高,F/T-PSA变化则不明显.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急性尿潴留 移行带质量 膀胱突出 移行带体积
  • 简介:我院自2004年4月--2006年4月,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laserenucleationoftheprostate,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钬激光 微创治疗
  • 简介:患者,男,56岁。以“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月余,加重1月”于2012年3月12日入住本院。2个月前患者发现左侧睾丸较右侧明显肿大,无疼痛及发热,未经诊治,近1个月左侧阴囊急剧肿大,并感坠胀不适。

  • 标签: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 文献复习 侧睾丸 肿大 无痛性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阴茎癌手术治疗及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阴茎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确定其性质。结果46例阴茎癌患者中,高分化鳞癌25例,中分化鳞癌18例,低分化鳞癌3例。其中4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20例活检阳性,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另22例阴性,其中淋巴结炎症及反应性增生者16例,密切观察随访。结论对阴茎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作双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确定其有无转移及进一步对活检阳性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阴茎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又称良性前列腺肥大,它是老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多以尿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症为其主要症状,长期的尿路梗阻又可造成肾功能损害。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中医学的“癃闭”范畴。其病机主要以虚为主,且常与“三焦”气化不利,水道不畅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消炎胶囊3号 前列腺增生症 肾功能 中医学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5岁,已婚,育1子1女.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50年入院.患者自童年开始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初始时如鸡蛋大小,因肿块无特殊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进一步诊治.30年前发现"右隐睾"并行"右隐睾切除术".近年来发现左腹股沟肿块有明显增大并出现局部坠胀感而就诊,诊断为"左腹股沟斜疝"后拟手术住院.

  • 标签: 左双输精管畸形 弥漫性平滑肌增生 病例报告 肿瘤切除术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lasia,BPH)是常见的老年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由多个因素造成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疾病。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治疗BPH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在临床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中医药治疗 实验研究 老年疾病 BPH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阐明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TUD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机制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0只老年雄犬随机分为扩张组和对照组,扩张组采用改造后的球囊扩张膜部尿道、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颈5min,然后减压至0.1mPa,使球囊不压迫膜部尿道,维持扩张时间30min,释放球囊压力,留置扩张管1周,术后1周行各项检查。对照组行假手术。两组在试验终点时行膀胱镜、膀胱压力测定、尿动力学、神经肌电点位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行TUDP后扩张组前列腺尿道直径明显增粗,无出血及尿外渗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尿动力学提示扩张前后膀胱排尿点压力无明显变化,尿道外括约肌无明显功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受损微小,保持了正常肌电特性和排尿功能。组织病理学证实扩张组前列腺包膜裂开,尿道扩张明显,扩张的前列腺内可见炎症反应、微小坏死、间质出血、平滑肌纤维变性。马森三色染色结果提示,前列腺尿道在扩张后胶原含量减少。站论动物实验证实应用复合球囊行TUDP术安全、可行,其机理可能是充分而适当的扩张使尿道明显变宽,前列腺组织炎性浸润、平滑肌纤维变性及胶原含量减少使其无法回缩,而周围组织填塞入裂开的前列腺包膜使裂开的腺体无法复位。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道括约肌 组织学 老年雄犬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者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者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确定前列腺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后 疗效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症 逼尿肌不稳定 肌收缩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95%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特异性结合可以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我们用组织芯片检测了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器官组织中TAA的表达情况,并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肿瘤相关抗原 正常组织 芯片检测 器官组织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前列腺癌手术治疗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PLND)在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是否继续进行RP?哪些患者应接受PLND?淋巴结清扫的范围?PLND是局部清扫还是扩大清扫更好?PLND的治疗作用和并发症?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系统治疗如何进行等。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前列腺癌患者 手术治疗 prostatectomy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转移
  • 简介:(3)临床价值与意义按照“尿道弹性塌陷软管模型”,排尿期后尿道呈漏斗状完全开放,尿道内压力应等干膀胱内压力,但该模型并不能完全适于人体生理状态,因为正常生理条件下后尿道存在着内、外括约肌两个压力带,尤其是外扩约肌较为固定,为排尿期膀胱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逼尿肌不稳定 流率测定 尿道梗阻 收缩力
  • 简介:目的评价同期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及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BC)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4例BPH合并BC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PL,再据前列腺大小及腺体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不同的电切术治疗BPH。蛄果本组154例手术顺利。术中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发生,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尿道狭窄6例,短期尿失禁9例,增生复发1例。术后IPSS、QOL、Qmax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站论用PKRP加PL治疗BPH合并BC,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气压弹道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