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进一步阐明p53外显子突变率与结.直肠癌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大肠癌患者灶组织,用PCR-SSCP法进行p53第5~8外显子的检测。结果:108,例大肠癌标本中,5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9.07%(53/108),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外显子与大肠癌部位有显著关系(X^2=73.683,P

  • 标签: P53基因突变 外显子 大肠癌 部位 结直肠癌 患者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anti-tumoreffectsofnuclearfactor-κB(NF-κB)inhibitorSN50andrelatedmechanismsofSGC7901humangastriccarcinomacells.METHODS:MTTassaywasusedtodeterminethecytotoxiceffectsofSN50ingastriccancercelllineSGC7901.Hoechst33258stainingwasusedtodetectapoptosismorphologicalchangesafterSN50treatment.Activationofautophagywasmonitoredwithmonodansylcadaverine(MDC)stainingafterSN50treatment.Immunofluorescencestainingwasusedtodetecttheexpressionoflightchain3(LC3).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wasmeasuredusingthefluorescentprobeJC-1.Westernblottinganalysiswereusedtodeterminetheexpressionofproteinsinvolvedinapoptosisandautophagyincludingp53,p53upregulatedmodulatorofapoptosis(PUMA),damage-regulatedautophagymodulator(DRAM),LC3andBeclin1.Wedetectedtheeffectsofp53-mediatedautophagyactivationontheapoptosisofSGC7901cellswiththep53inhibitorpifithrin-α.RESULTS:TheviabilityofSGC7901cellswasinhibitedafterSN50treatment.Inductionsintheexpressionofapoptoticproteinp53andPUMAaswellasautophagicproteinDRAM,LC3andBeclin1weredetectedwithWesternblottinganalysis.SN50-treatedcellsexhibitedpunctuate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C3inimmunoreactivityandMDC-labeledvesiclesincreasedaftertreatmentofSN50byMDCstaining.Collapseof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Δψweredetectedfor6to24hafterSN50treatment.SN50-inducedincreasesinPUMA,DRAM,LC3andBeclin1andcelldeathwereblockedbythep53specificinhibitorpifithrin-α.CONCLUSION:Theanti-tumoractivityofNF-κBinhibitorsisassociatedwithp53-mediatedactivationofautophagy.

  • 标签: 细胞凋亡 P53 自噬 激活 免疫荧光染色法 WESTERN印迹
  • 简介:AIM:Tocomparetwotypesofclassificationofintestinalmetaplasia(IM)ofthestomachandtoexploretheirrelationshiptogastriccarcinoma.METHODS:Forty-sevencasesofgastricIMwereclassifiedintotypeortypeaccordingtomucinhistochemicalstainingandcomparedwithanovelclassificationinwhichthespecimenswereclassifiedintosimpleIM(SIM)oratypicalIMaccordingtopolymorphismintermsofatypicalchangesofthemetaplasticepithelium.Forty-sevenIMandthirty-sevengastriccarcinomasa...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18例,胃黏膜下15例,染色前后早期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94例,对其中35例行姑息性治疗,即肝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对另59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经随访,本组94例ICC患者生存期为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a生存率为76.6%,2a生存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为影响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μg/L、血清CA19-9大于182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的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切除 预后
  • 简介: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成功的术后辅助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术前辅助治疗,作为胃癌和食管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其目的在于增加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放化疗。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存活率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miRNA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在不同癌症中水平不同。研究证明,miRNAs可以作为肝细胞分类、预后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有望成为体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各类miRNAs小分子与肝细胞发生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能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肝细胞癌 MICRORNAS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介绍.病人男,47岁,农民,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头面部包块2个月于2000—09—04日来我院就诊。病人3个月前自感进食有梗噎感,并逐渐加重,1个月后前额部出现皮下小结节,不痛,数日后于头顶部又出现2个小结节并逐渐增大,同时结节表面逐渐发红、糜烂。查体:T36.5℃,P80次/min,Bp100/60-mmHg消瘦,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无肿大。

  • 标签: 结节 头面部 皮下转移 病人 食管癌 包块
  • 简介:目的:提高治疗原发性胆囊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原发性胆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7例,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19例,其中术中漏诊4例,占21.1%。随访33例,术后半年内死亡19例,1a以上8例,2a以上5例,5a以上1例。结论:原发性胆囊预后较差,5a生存率3%,术后平均生存期约11个月。强调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漏诊的重要性。

  • 标签: 胆囊癌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病理分期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肝细胞(HC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序列测定法检测65例HBVDNA阳性的HCC和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在65例肝细胞患者中,B型16例(24.62%),C型49例(75.38%);在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42例(58.33%),C型30例(41.67%),肝细胞患者C型感染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x^2=15.91,P〈0.05);在肝细胞患者,B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0.12±8.91岁,C型为42.24±11.23岁(t=1.68,P〉0.05)。在B型感染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C型中男性43例,女性6例(x^2=7.27,P〉0.01)。结论HBVC基因型与肝细胞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DNA 基因分型
  • 简介:胃癌内镜形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已逐步阐明,依据早期胃癌的形态鉴别其组织分化类型已成为可能。上皮内瘤变作为胃癌的前病变,其进展至胃癌的概率不一,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国际诊断标准初步解决了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这一难题。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活组织检查 内镜 病理学
  • 作者: 姜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第21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150
  • 简介:消化道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分为食管、胃癌、结直肠癌等类型。这些癌症在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肿块、消瘦、便血等。而在晚期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不太乐观。因此,对消化道早的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前发现并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将从消化道早筛查的定义、筛查对象、筛查方法、筛查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 标签: 消化道;早癌筛查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对食管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背景: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发病率低,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5年10月-201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患者96例。选取无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患者2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入选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Hp阳性者75例,Hp感染相对比例为3.57(75/21);对照组中,Hp阳性者160例,Hp感染相对比例为1.45(160/110)。病例组与对照组Hp感染相对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P=0.001),Hp感染是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危险因素(OR=2.46,95%CI:1.44~4.19)。结论:Hp感染可能与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的发生有关。

  • 标签: BRUNNER腺 增生 幽门螺杆菌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瞄准:学习SSTR1,2,3,4,有在颜色的clinico病理学的因素,房间增长,Bcl-2和p53表示的5表示和他们的关系表面的癌症房间。方法:五种SSTR子类型,Ki-67,Bcl-2和p53染色的Immunohistochemical被标准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执行为127颜色的石蜡节的技术表面的癌症。并且在正常的40个标本的五种SSTR子类型的表示渲染表面的mucosae与一样的方法被检测。结果:为五种SSTR子类型的积极染色在颜色被观察表面的癌症房间和正常颜色表面的mucosae。SSTR1是最占优势的子类型在渲染表面的癌症,正常渲染表面的粘膜,并且第二是SSTR5或SSTR2。作为与正常相比渲染表面的粘膜,SSTR4更经常在颜色被表示表面的癌症房间(2.5%对18.9%,P<0.05);SSTR2的表示,4,5在里面中等到很好区分的颜色,表面的腺癌在糟糕区分的(P<0.05)比那显著地高,在有积极淋巴节点转移的表面的癌症是的颜色的SSTR1表示比那显著地高与否定淋巴节点转移(72.2%和54.5%,P<0.05)。另外,颜色在溃疡的打表面的癌症,SSTR2表示显然被减少(P<0.05);关联没到达在五SSTR子类型表情和Dukes'stages(P>0.05)之间的统计意义,但是SSTR1表示的频率与Dukes'stage增加,当SSTR3和SSTR5表示与公爵的阶段减少了时。而且,在象年龄那样的五种SSTR子类型和另外的clinicopathological因素的表示之间没有关联,性别,肿瘤地点,肿瘤深度,远转移。在肤色的增生的索引有SSTR2和SSTR3的否定表示的表面的癌症房间与积极表示(P<0.05)比那显著地高。在肤色的Bcl-2表示有SSTR1的积极表示的表面的癌症房间,2,3,5与否定表示(P<0.05)是比那显著地低的。在五种SSTR子类型和p53表示之间没有关联。结论:最占优势的SSTR子类型是SSTR1,并且第二是SSTR2或SSTR5。五�

  • 标签: 生长激素抑制素 KI-67 BCL-2 临床病理学 P53 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