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红加氧酶-1(HO-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T重复序列(GTn)决定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57例CHD患者和4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HO-1基因启动子区域GTn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中H0—1基因启动子区S型等位基因(56.8%比38.6%)及sS基因型频率(36.4%比15.8%)显著降低,L型等位基因(43.2%比61.4%)及LL基因型频率(22.7%比38.6%)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血红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多态性可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红素氧化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胱抑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关系.方法共入选173例冠心病(CHD)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CAS,同时选取健康成人60名为对照组.检查入选对象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UACR及CysC水平,比较两组UACR和Cys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UACR和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患者UACR和CysC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患者UACR和CysC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UACR和CysC与ACS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651,0.649,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UACR和CysC水平越高.结论UACR和CysC与冠状动脉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的增加呈相应增高趋势,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胱抑素C
  • 简介: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合并贫血的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合并贫血的CHF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EPO组、参附注射液组和EPO加参附注射液组,每组各40例。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血红蛋白(Hb)浓度,统计再住院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LVEF提高,LVEDD缩小,NT-pro-BNP水平降低,Hb浓度升高,而EPO组、参附注射液组和EPO加参附注射液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又有显著提高,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尸〈0.05)。各组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参附注射液